王家卫解读最新力作《花样年华》(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1月24日15:24 南方网
梁朝伟、张曼玉星光闪烁,但依然遮不住王家卫的风采
虽然按照惯例,在新片首映式上最抢镜的一般都是明星,但昨天王家卫的出场同样吸引人,闪光灯前,记者会上,他始终以一副墨镜遮眼,令到记者不禁有些好奇地问:“王导你为何老戴着墨镜呢?”没想到他没有生气反而很幽默地一笑:“因为拍片太累呀(言外之意眼睛可能充血?)!”在别人眼中极其另类的王家卫坐在记者面前接受采访时却是那般谦虚和蔼,他更乐意与大家一起探讨影片中的种种……
关于《花样年华》
记者:为何对片中的爱情写得那么压抑,你认为这是一种美吗?
王:其实不是,只是人物生活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大家都有社会的压力,只是大家怎样去保持这个秘密,就会发生这样的特殊情况。
记者:片中张曼玉穿了20多套旗袍,很有中国味道,音乐也有特色,你为何花这么多心机处理?
王:我做的时候并没刻意去想这些问题,只不过我觉得服装除了给观众看之外,对演员亦很重要,张曼玉是个很现代化的女人,但她穿了这样的衣服后,行为举止就受到一定限制,变得容易进入角色。
记者:片子在拍前和拍后的结局有何不同?你喜欢这样结局吗?
王:没什么不同,因为我们拍之前有一个基本剧情。我喜欢这样的结局,因为我不相信他们在那样的年代如果在一起会快乐。
记者:片中两位主角的配偶都没出现,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故事不是讲婚外情,如果出现四张面孔就必需交待谁对谁错,这样的故事不是我们的范畴,我们只是讲两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两面,今天你可以做这样的事,明天可能又不一样。
记者:之前拍时有一些激情戏,但现在被你删剪了,是何原因?
王:我拍出来后才觉得不必拍得那么细,反而可以给人一个想像的空间。你要是认为他们两没发生过什么,只是精神上的爱情,那也可以。
记者:在这部戏里,音乐好像成了第三者,是怂恿者,好像在鼓励他们做什么,可以这样认为吗?
王:可以这样说,电影是声音和画面的结合60年代还是收音机的时代,没有其它媒体,我们找回原来的制作班底,希望把那个时代的气氛做出来,那时侯也有西方的歌剧。
记者:对片中张曼玉和梁朝伟两位演员怎样评价?
王:我们的创作有些特别,没有剧本,一开始就是找来这两个人度身订做,拍完后我没想到演员能做得这么好。
记者:你与梁朝伟合作过五次了,对他的评价怎样?
王:他像一块海绵,首先是他吸进去的东西可以吐出来,另外他也有多种可能性,可以是赌徒、可以是同性恋者或别的。
记者:张曼玉曾演过《阮玲玉》,除了故事不同,两片感觉是否很相似?
王:可能因为我对阮玲玉的了解先入为主吧,我永远都不会想像张曼玉与阮玲玉有什么关系,阮玲玉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她演的不是成功例子。
关于导演风格
记者:你拍戏一般都没剧本,你用这种方式是因为希望边写边激发灵感吗?
王:其实我不喜欢这样,这种方法最困难的就是常常没时间睡觉。白天写晚上拍,我也希望观众用心去看,喜欢怎么看就怎么看,有什么样的感受就是什么样的感受。
记者:您会不会觉得拍戏把很多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
王:人们有时会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有时也会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我想把电影拍得多一点可能性,为什么?就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想法不可能是单一的,今天我是这样,明天可能又会那样。一个人会想,我是不是喜欢这个女人,我为什么要喜欢这个女人。这部影片最好玩的就是梁朝伟,他的脸是很普通的,你根本想不到他还有阴暗的一面。这样拍出来这个电影就会是有趣的。但如果换一个长得很奸诈的人演,效果可能就不是这样。
记者:有人说王家卫的风格很有标志性,如晃动镜头、音乐很靓、人物单一啦等等,那你怎么看自己的这种风格?
王:其实我拍电影时并没想到这些,每一部电影风格都是与内容统一的,像这部片,与以前不同,有很多故事是在镜头之外的,需要大家去想像。
记者:你更喜欢《春光乍泄》还是《花样年华》的感觉呢?
王:每一阶段每一题材都不同,其实我一直认为我的电影不可以分割来看,就好像我们是在拍一部很长的电影,只不过有很多不同的片断,基本上我都喜欢。
记者:在你的电影中,很多东西不太商业化,但你的电影市场反映不错,你怎么去把握?
王:我们经历过香港电影发展的各个时期,开始时也是做得很辛苦,但一直坚持下来,现在的观众口味也发生了变化,希望电影风格多元化,所以我们尽可能提供大家多点选择。
记者:你的影片往往能体现强烈的导演风格,但演员的演技也很有个性,你怎么去协调这种关系?
王:要花很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方法与其他人不一样,这个本子是根据演员度身订做,所以他们要付出一些东西,先有一个大概然后再调整。
记者:你与杜可风、张叔平被称为“铁三角”关系,那你的风格越来越成熟,他们的技术水平会制约你的发展吗?
王:一般人认为导演是灵魂,其实我们是一起做,有时我提想法,有时他们提,我们的变化是这一组人的变化,从第一部片开始。关于《2046》
记者:片中有个房号正好是2046,这是否意味着两位主角感情的出口?
王:因为《花样年华》和《2046》是一起拍的,但故事相差一百年,要兼顾这样的情况很难,就像同时爱上两个女人,所以我的想法是将两部电影变成一部,希望在两片中互相有对方的东西。人物和故事会有联系,《花样年华》表现上海情结,《2046》可能是香港情结。
记者:有人说王菲的演技不好,那你当初看中她演《重庆森林》是否让她演回自己?这次拍《2046》为何再选她做主角?
王:我觉得最高的演技就是让大家都看不出来。过去五年了,我和王菲没有再一起排戏,所以我希望知道她的变化有多大,我的变化又有多大。
记者:你对王菲演技的评价怎样?
王:她就是那种做什么都不费劲,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很不用心,其实她做得很好。
关于其他
记者:你怎么兼顾艺术和投资回报的问题?
王:很多人都有简单的想法,导演拍戏不管老板死活,所以第三部片时我就自己做制片,基本上所有的后果都是我一个人承担,我如果失败,责任我也一个人担。
记者:你为何这样做?是否因为不想降低艺术水准?
王:我相信一个导演在一个阶段必需去了解影片的整个制作过程,不单指艺术创作,还要知道资金来源。
记者:你为什么拍的片全是四个字的名?英文名有些与中文不符,是有暗喻吗?
王:是巧合,他们有时取了英文名,我再改一改,有时就顺便找个歌名放进去,像《旺角卡门》。
记者:你拍片一般都找巨星,有没想过找新人?
王:其实我也找过,像王菲、金城武、张学友,当时他们都是新人,这部戏里报馆的同事也是新人。
记者:你之前的《北京之夏》还能续拍吗?
王:过几年吧,因为我老没写好剧本,但我想即使写了剧本送审,拍的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大改动。(南方都市报 记者谢晓 实习生李亦菲 摄影储璨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