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35毫米影片单拷贝交易会口气大力气小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2月13日12:16 申江服务导报
上周,首届35毫米影片单拷贝交易会在福州举行,主办者是前不久“5元票价一刀切”的始作俑者--成都峨嵋电影公司。原本,这个交易会想要达到“将降价推向全国影院”和“打破发行垄断、影院直接购买影片”两大目标,但结果却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因“5元票价一刀切”出了大名的成都峨嵋电影公司这回又出新招,在福州市做东,请来10多家制片单位和几百家电影院,举办了一次电影单拷贝交易大会。
此次首届单拷贝交易会,应该说是我国电影业改革的又一个具体行动,但种种迹象表明,改革之路走起来将会很长、很苦。
10多家制片单位千里迢迢赶来,交了会务费,在会场内设摊销售191部中外影片,结果连谈过意向的也包括在内,交易数量仅是100多个拷贝,也就是说平均每部影片售出1个拷贝也不到。会议组织松散,半途就有不少人到厦门、泉州、武夷山“参观”去了,交易会只得提前闭幕。先前,众多制片单位对“打破(发行公司)垄断、自主发行”的口号颇感兴趣,期望值蛮高,这下不免有点泄气。
交易会也吸引来了100多家全国各地的大影院,可真正出钱买片的凤毛麟角,有的制片单位因此抱怨主办者:“我们是来为你们影院(‘反垄断’)捧场的,结束平时喊口号喊得最响的倒不买拷贝,反倒是与会的几家发行公司正式买了拷贝。”
电影制片单位、电影院对各级发行公司素有怨言,认为发行公司攫取了过多的利润分成。单拷贝发行政策的推出,事实上给了影院与制片单位一个机会--让它们摆脱发行方、双方直接交易。影院,特别是小影院淤积多年的怨气在这次交易会上大爆发,许多人认为:有制片单位撑腰,是到了向发行公司叫板的时候了。
全国最大的地方发行公司--上海永乐股份公司给代表准备的纪念品,被主办者撕掉永乐标志后,装进塑料袋以主办者的名义发给与会者,有永乐介绍的说明书和印有永乐名称的台历被扔在了会务组的墙角里。
在一次座谈会上,制片单位要求购买发行单拷贝较顺利的地方介绍一下情况,当听到发行公司和影院联手取得成效时,就有影院的人喊:“我们为什么要和发行公司联合?”“我们就是要打破垄断!”当某发行公司说单拷贝发行是一种补充,丰富了市场节目,也可以增加经济效益时,又有影院的人说:“我们就是为了打破垄断,不是为了赚钱!”当发行公司提出单拷贝发行应该制订游戏规则、防止无序时,又有影院高喊:“打破垄断是一种改革,改革初期就是会乱,我们不怕乱。”
然而,喊得响的影院居然都没有购买拷贝。
创意星公司这次带来了一些由周星驰、刘德华等大牌影星主演的影片,当初都以合拍片名义在市场上发行而取得过佳绩,这些片子自然也就成了与会者的关注点。一些来自基层影院的经理与设摊者聊得不错,但对单拷贝买卖并不感兴趣,而是神秘兮兮地问:“能不能帮我们弄些走私影片来?”设摊者闻听此言差点晕倒。影院经理竟敢在如此正规的影片交易场所,公然寻觅走私影片,总算让制片单位知道为什么有些地区的电影票房总是上不去了。
有的影院要求片方提供1个含版权的拷贝,另外再购几个不含版权的拷贝--此举无异于要制片方自己盗自己的版--弄得片方哭笑不得;有的要求把定价18000元的拷贝以2000元成交,砍价幅度之大,犹如在菜市场买青菜萝卜。个别影院经理过了一把“斩发行方”的瘾之后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公开向制片方放话:“没有我们影院,你们拍出再好的影片也是白搭。”
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位与会者在目睹了种种怪状之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中国电影改革的路还很长,不管是制片、发行还是放映都是如此。”
单拷贝发行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目前,每一部影片都是经过制片厂生产、电影发行公司发行、影院放映3个环节与观众见面的。
假设一张电影票为10元,制片方可以分得35%,发行商得15%,影院得50%。目前,制片方和影院都觉得发行方分得太多。
所谓单拷贝发行,就是制片方直接将拷贝面对发行方或影院方,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影院与制片方有了跳过发行方直接交易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