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忻迎一谈科教片《宇宙与人》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2月28日10:10 每日新报
去年连获国际、国内五项大奖的国产“科技大片”《宇宙与人》近来成为电影市场上的“抢手货”,在率先推出该片的上海反响强烈,观众如潮。目前该片的拷贝已卖出200多个,创下了建国以来科技片拷贝之最,而各地电影公司的专车仍源源不断赶到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订货”。日前,记者在极具科研氛围的北京科影厂办公室采访了为新世纪国产科教片打开新局面的《宇宙与人》的编导忻迎一。朴实、热情的忻迎一更像一个孜孜不倦钻研事业的科技工作者,谈起自己的创作时,他显示出了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
记者:你是不是一直在从事科技片的创作拍摄?
忻迎一:我干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拍摄了许多科教影片,中央电视台与科影厂成立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后,我一直负责《科教片之窗》和《科技博览》两个栏目,近年拍摄了20多集关于宇宙学和天文学发展新动向的专题片。刚干这一行时,一些老同志告诉我,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幕后英雄,别指望轰轰烈烈。但随着多年来工作的深入,我觉得科教影片并不见得就应该默默无闻,如果把科学的魅力通过我们的影片释放出来,让观众感受到科技的冲击力,科教影片同样会轰轰烈烈,大有可为。
记者:你创作《宇宙与人》的初衷是什么?你觉得创作这部影片的意义是什么?
忻迎一:目前宇宙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个盲区,以前我们在宣传上不是很重视,认为宇宙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并不遥远,宇宙是我们判断一切事物最根本的法则。
李洪志所以能蛊惑人,甚至能欺骗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说明我们很多群众的知识已经老化了。李洪志不像过去宣传封建迷信的人那样,他宣扬的歪理邪说有科技包装,有数、理、化的一些内容,又与佛教、天文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李洪志表面上也不反对宇宙和天文的学说,他也大讲“磁场”,但只要细加分析就会发现其破绽百出,所以我觉得我们科学的宇宙观的树立和物质世界的知识普及与更新迫在眉睫。
记者:观众和媒体都称《宇宙与人》是“科教大片”,那么它“大”在哪里呢?
忻迎一:这部影片的定位就是要达到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水平,为此厂里和电影频道投资200多万元,这对科教影片来说已经是建国以来的最大制作了。首先,这部影片整个思想的建构没有参考引用外国的任何理念,完全是以我们自己的思维对宇宙与人类、与人类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刻的表现,我们采访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影片解说词的撰写过程就是把专家们的观点有机地“缝合”的过程;第二,这部影片的长度是60分钟,是一般科技片长度的2-3倍;第三,这部影片使用了45分钟的电脑动画,这是国内在一部影片中使用的最长的电脑动画,其品质达到了国际水平;第四,在科技片中首次全部使用原创音乐和数码立体声,给人以磅礴的视听震撼。
记者:这部影片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这种“人文”精神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忻迎一:这部影片的人文色彩是东方化的、中国化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也感染了观众,像核巨变的能源是人类的梦想,影片在表现这个“梦想”时,选用了乐山大佛做素材,佛教上讲乐山的大佛被授予最严肃的使命,负责释迦牟尼的身后事,为人类创造光明和未来,这就与“核梦想”联系在一起,这种人文表达就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记者:《宇宙与人》的成功对您有什么创作启示吗?
忻迎一:通过本片的成功,我觉得科学的魅力是无法阻挡的,每一位观众都有兴趣感受科学的色彩,探索科学与世界的奥秘,观众需要“重量级”的科教片,科教片完全可以做得轰轰烈烈,可以“做大”,科教片也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在科学领域内,科普工作人员与科技工作者泾渭分明,缺乏交流,我们搞科教片创作需要科学家的支持,以后应不断加强两个领域的沟通。(新报记者 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