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频道百合奖颁出 电视电影拉电影观众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02:20  北京娱乐信报

  作为国内惟一拍摄数字电影的电影频道,目前出品的数字电影总量已近千部,并逐渐成为继电影、电视之后的“后起之秀”。前晚,由电影频道主办的“第七届电影频道数字电影百合奖颁奖典礼”在北京揭幕,从百合奖范围由电视电影扩大为数字电影,不难看出,数字电影在逐渐占据原本庞大的胶片电影市场。究竟电视电影的魅力何在,又能否成为未来电视的主流,才是值得关注的。

  现场新闻

  老艺术家来捧场

  前晚,由央视电影频道主办的“第七届电影频道数字电影百合奖颁奖典礼”在北京揭幕,在最新增设的“我最喜爱的十佳演员”中,张智霖、闫妮分获男女演员第一位。而综观优秀影片、优秀男女演员一列,全部是新面孔,不过为他们颁奖的则都是正当红或老一辈电影艺术家,有于洋、谢芳、吴贻弓、葛存壮、赵薇、范冰冰、陶虹、梅婷等。该颁奖礼实况将在明晚电影频道播出。

  优秀影片偏现实

  本届“百合奖”共评选出优秀影片10部,其中大部分是现实题材作品。其中一等奖5部,分别是“共和国名将系列”《杨得志围城打援》、东北农村生活缩影的《村官过大年》、讲述父子深情的《男人上路》、充满草原风情的《雪狼》以及青春励志影片《啤酒花》。二等奖5部,古装动作大戏《血溅三岔口》、反映我军通信兵火热生活的《迅雷之旅》、带有浓郁东北风味的喜剧《胖婶进城》、青春动感的《篮球宝贝》及长征故事《西风烈》。

  闫妮、张智霖有人气

  此外,第七届电影频道数字电影百合奖评选中还增设了“我最喜爱的十佳演员”这一特别奖项,得奖演员都是观众通过网络投票产生的。由央视电影频道2006年出品、张智霖与范文芳出演的《陆小凤传奇》系列数字电影让两位主演分别登上了前五名的位置,惟一来自香港的演员张智霖更是凭影迷投票获得第一名。不过在现场另一个人的呼声远超过了他,那就是《武林外传》里的“佟掌柜”闫妮,简单的黑色礼服,本不扎眼的闫妮却因为台下不断的尖叫声成为全场最大亮点。

  深度分析

  优势

  作品题材更多样

  在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举办的“电视电影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上,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制作中心的张卫平曾做出这样的一番讲话:“我们在某些片子上不很注重商业色彩,为导演和创作者实现艺术理想提供了一个平台。从艺术角度来说,电视电影的题材在逐渐多样化,比如系列动作片《杨门女将》,在我们电影频道收视率一直排在前3名。就青春片来说,我们拍的《我爱长发飘飘》、《八点三十五分》、《情不自禁》等收视率都极高。”

  播一次覆盖3000万观众

  相对于高额的电影院门票,现在已经有更多的观众选择在家看电影,而电视这一免费的、播放范围最大平台就成为电视电影的主要生存来源。张卫平说:“我们所有的电视电影都要在黄金时间播出一次,50万元小成本的一部电视电影播一次就有将近3000万的观众。现在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家里看电影,去电影院的习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逆转地淡化了。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开,把电视台看成一个电影市场的话,这个市场要远远大于影院市场。”拿2003年来讲,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94部电视电影,其中有89部进入频道当周收视率前10名;60部进入中央电视台当周收视率前30名,由此可见其观众的广泛与社会影响的巨大。

  便于年轻导演展示才华

  每次采访到年轻导演或者是一位成名导演在回忆起自己的成长之路时,都会有这样的困难出现——没人投资。而电视电影的出现,更是给年轻导演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据悉,每年有上百年轻导演选择拍摄数字电影也就是电视电影来完成自己的导演梦想。张卫平说,“我觉得电视电影的意义在于保护民族电影的生存,扩大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地培养和扩充中国电影观众。

  金鸡奖我们已经参加两届了,第一届的《公鸡打鸣,母鸡下蛋》获提名奖,去年我们送了7部,4部获提名奖,最终2部获奖。很多评委评价去年的电视电影要比电影好。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一是我们电视电影有质量的保证,还有就是这些年轻导演的热情及观众的普遍参与。”

  弊端

  视听效果欠佳

  不过电视电影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和大影院里设备齐全及环绕的音响设备相比,电视里播放可能很难体现出影片本身的韵味。尤其是一些艺术电影声音的作用甚至比画面更重要。这样细腻的声音效果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欣赏的,在家看电视显然是达不到这种环境要求的。而创作队伍水准参差不齐、资金投入少等问题,也令电视电影里存在不少残次品。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博士生赵小青告诉记者:“迄今为止,电影频道已经出品的电视电影我看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情不自禁》、《刑警张玉贵》系列、《恋爱季节》、《我和连长》、《我真棒》等,已显现了有别于电视剧、电影的个性特征和电视电影独有的优势及功能,电视电影的拓荒者由于对电视电影特性的准确理解趟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伤了中小制作国产片

  另一面,也是最让人担忧的是由于电视电影的盛行,观众逐渐习惯了在家里看电影,加上电影票价高,让更多观众渐渐不愿去影院。而中国电影市场要走出低迷,恰恰是要培养观众到电影院里去看电影。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陈山则认为,“只要电影拍得好,人们照样会去电影院里看,没人去电影院看电影是片子本身有问题,对观众缺乏吸引力,不能埋怨大家在家里看电视电影。”

  而在市场上有着丰富经验的新影联负责人高军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如果从市场来看,因为毕竟两种类型影片放映的渠道不同,所以冲击并不大。但是从电视电影本身看,近几年来从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收视率也高,在某方面来看给中小制作的国产影片带来的冲击,因为这些电影进入主流渠道非常困难,不如电视电影已经有了固定的渠道、制作流程,在经济和经营上都没有太多压力。如果准确地说,我认为电视电影应该算是中国电影类型的一个有力补充。”

  《神探亨特》

  也是电视电影

  如果非要说什么是电视电影,可能很多人说不出它的具体概念,但如果提到这些著名电视电影的名字,却是很多中国观众熟悉的,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美国恐怖片《X档案》、侦破片《神探亨特》等。

  电视电影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是由电视人投资的低成本电影,适合在电视上播出。不少著名的导演、演员也是靠拍电视电影起家的,如斯皮尔伯格等。而中国是自1999年起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视电影”才有的电视电影。很多国内奖项如华表、金鸡也开始注重电视电影部分。

  简单地说,电视电影就是用最小的成本,按照电影的叙事特征去结构故事,画面精致讲究光效,而这成本的节约主要体现在弃用胶片改用数字拍摄。所以电视电影归类为数字电影中,但很少有电视电影能在电影院里放映,只有一些数字影厅可以看到。

  好电视电影可在院线放

  随着DV技术的出现,一部好的电视电影不仅能在电视台放映,同时还能转成胶片,直接进入院线发行,这也是几年来新影联院线一直在和电影频道洽谈的内容。

  新影联院线负责人高军说,“我们正在筹备这样的运作,但是要考虑的就是把原本的数字磁带转化为胶片,及影片再进入院线的一系列费用与票房估算问题。”高军透露,把一部电视电影转为胶片电影大概需要150万元费用,而制片方要起码掌握400万元才能让一部电视电影真正进入院线,“不过前提是这部电视电影必须是精品。”

  最后,高军还告诉记者,走入院线只是电视电影的出路之一,把握好良好的电视平台,赚取高收视率才是最直接的方式。

  信报记者吴冬妮/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9,2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