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拉贝日记》正面炮轰《南京!南京!》(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04:13  都市快报
《拉贝日记》正面炮轰《南京!南京!》(组图)
《南京!南京!》
《拉贝日记》正面炮轰《南京!南京!》(组图)
《拉贝日记》

  昨天,是陆川新片《南京!南京!》正式公映的日子,同样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中德合拍片《拉贝日记》仅仅比前者晚一周(4月29日)公映。

  之前的各站宣传中,《南京!南京!》导演陆川总是有意无意地避谈或少谈《拉贝日记》,而特意选在昨天做北京试映的《拉贝日记》,明显摆开了架势要跟《南京!南京!》正面冲突。

  向来颇有谦谦君子之风的华谊老板王中磊,昨日作为《拉贝日记》的出品方,正式隔空向陆川发难:“关于那一场灾难的影像和文字,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时都已经接触过了,是不是有必要再花将近一个亿的资金,把它们重现一次?我觉得意义不大!”

  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馆长汤道銮更称自己看了一半《南京!南京!》就离场了:“关于另一部电影,我只说两句话,一是请尊重历史事实,二是应该公正地对待拉贝。”

  陆川听说这些后,坦言自己有点蒙!毕竟陆川的前两部影片《寻枪》《可可西里》,王中磊都是投资人,往昔的“伯乐”如今成为竞争对手,而且突然公开发难,确实有点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他开始不愿意回应,想了很久之后,还是忍不住说了几句。

  ■票房反馈

  《南京!南京!》首日告捷

  不管是王中磊隔空发难还是陆川据理力争,观众的反应只能看票房。王中磊昨天最后说了这么一句:“我不愿意比较两者的票房,甚至希望《南京!南京!》更高,毕竟那是一部完全的中国电影。”

  不管他这句话是否出于真心,《南京!南京!》的票房确实无法被低估。昨天是公映第一天,该片在杭州拿下约30万元票房。奥斯卡经理童黎明表示,这个成绩已经相当好:“下午两点的时候,晚上黄金场次的票就已经卖得差不多,后来我们取消了不少其他电影的场次,才大体满足了观众的需要。虽然影片比较长,但观众的评价还不错,看来接下去这种情况还会持续。”

  炮点一 对拉贝的两种描述

  《拉贝日记》,顾名思义,是以德国人拉贝的角度,看待当年的那场大屠杀。在《拉贝日记》结尾的滚动字幕中,拉贝创建的安全区拯救了20多万南京市民的事迹,被明确标注,而整部电影中,拉贝也被刻画成一个中国难民的救世主,这跟《南京!南京!》中那个略嫌胆怯的拉贝完全是两种表现手法。

  王中磊借着汤馆长的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中国人,应该有足够的胸怀去看待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千万不要为了抬高某些东西而去排挤另一些人和事。”

  陆川回应:我很尊敬拉贝,他确实为拯救南京难民做了很多,但《南京!南京!》中有关拉贝的戏份,我们查了很多历史资料的。他当时是被委任为安全区领导人,而且他的确在中途就被迫离开了。我觉得整个南京大屠杀不能只剩下30万和拉贝两个概念,看历史资料,我们能发现其中中国人的抵抗是不可抹杀的。如果这点不告诉大家,我觉得对历史来说,对抵抗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个人认为,拉贝在《南京!南京!》中的戏份,基本和他在历史上的作用体量是相当的。

  炮点二 要希望还是要惨烈

  相比之下,《拉贝日记》比《南京!南京!》温情许多,也少了过于惨烈的画面。“南京大屠杀始终是中国人的一个伤疤,每次揭开必定鲜血淋漓,我觉得不需要再在伤口上撒把盐了吧,别添堵了!”王中磊昨天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针对《南京!南京!》的。

  老大哥王中磊直接向小老弟“开炮”,还有个打击目标:“在中国,用日本人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肯定是不客观的,这没有办法!”王中磊极其明确地站在《拉贝日记》的一边,“南京大屠杀中,一方是打人的,一方是被打的,还有一方是劝架的,显然,劝架的那一方肯定是最客观的。”

  陆川回应:每个人看历史的角度都不同,关键是看谁来书写历史。我根本就没有把《拉贝日记》当成过对手……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的历史,而不是拉贝一个人拯救的历史……至于血腥镜头,那是剧情需要,而且特别采用黑白胶片拍摄,本身也是为了减少屠杀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力。

  本报驻北京记者 梅春艳 记者 冯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拉贝日记》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