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丽 实习生 陈云燕 摄影 魏辉
《南京!南京!》首映礼昨日傍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这也是64年前广东侵华日军签字投降的地方。2199名观众观看了影片并创造了65000元票房,破了内地电影历史单片单场票房纪录。导演陆川带领演员秦岚、江一燕和中泉英雄出席。
《南京!南京!》首周末就在全国拿了7000万元票房———陆川之前说自己的期望是“票房过亿”,当时很多人不信,如今看来是低估了。因此陆川昨天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观众”甚至“感谢网上质疑这部电影的人”,“因为我最怕大幕拉开的时候,底下空无一人”。面对种种感动、质疑或者愤怒,他的回答是:“观众比我想象中牛×多了。”
导演 释疑
一问:《南京!南京!》到底体现了多大程度上的“客观”?
陆川:不存在绝对的客观,每一代导演都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往前走。或许你们在看电影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明星的脸,但假如你仔细看,会发现其实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拍旁边那些普通中国人的脸———这些脸都是根据历史来塑造的,那些明星只是用来衬托他们。我已经尽量客观了,如果你们觉得还有缺陷和短处,那可能得交给下一代导演去做了。
二问:这部电影到底有没有希望在日本上映?
陆川:我跟《靖国神社》的导演李缨是好朋友,在这件事情上他给了我一些建议,听完后我简直有大梦初醒的感觉。原来,在日本是没有一个机构能让任何一部影片禁映的!我们只要找到合适的发行商,就可以在日本上映。我想,事情不会太艰难,大家等我的好消息吧!至于上映后日本民众的反应,我认为能上映已经是坚冰融化的开始,大家别去预言结果会怎么样。
三问:很多观众都觉得日本兵的戏太多了,你怎么看?
陆川:其实日本兵的戏已经拿掉了不少,现在只占全片的四分之一。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说自己的事儿,从自己的角度去拍,但没有一部戏能走到中国以外,能影响世界对这件惨案的认知。如果再哭诉,跟伤痕文学似的,这部电影还是出不去,或者大家会以为这是一部中国政府拍的电影。我们不如让日本人自己去经历屠杀、去崩溃。反战、和平主义、人性,这都是普世价值观,是外部世界都能听得懂的一套语言。我选择角川这个视角,就出于这样的叙事策略。如果有人觉得不舒服,那可能是因为大家不适应换个角度去看问题。
四问:结尾的一段日本祭祀舞蹈很详尽,让一些观众觉得不舒服,为什么这么安排?
陆川:其实初剪完,那段戏有五分钟,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有两分多钟。其实我在电影里安排了两段屠杀。第一段出现在第45分钟,那是对人的屠杀;第二段就是这段舞蹈,这是侵略军对被侵略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屠杀,是一种更本质的屠杀。或许有点长,但它就像一个警钟,要知道这样的舞蹈每年都会在大海那边的日本跳起。
五问:为什么要安排角川自杀来自我救赎?
陆川:战场上的人性是非常脆弱的,最可怕的是,很多恐怖的事情不是妖魔在做,而是正常人做出来的。战争机器对人的影响,到最后只有两种,一是结束自己的生命,二是接受甚至享受它带来的一切。有个日本演员,我不想说他是谁,他爷爷去世前跟他说,他一生中最大的快乐就是在南京的日子。多么毛骨悚然!那个演员一直记得这句话,但直到他来拍《南京!南京!》,他才知道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六问:有观众质疑教堂里“征集”慰安妇那场戏,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下,有这么多女人自愿举手似乎不太真实?
陆川:我们不要以今人的想法来揣测那段历史中的人。提出这个质疑的观众应该看看《魏特琳日记》,我负责地说一句,我拍这些东西都是有历史根据的。
七问:影片中对拉贝的描写似乎有些贬低?
陆川:我绝对没有贬低的意思,但是假如我心中有个英雄榜,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魏特琳和张纯如。维特林在难民营呆到1941年,在回国的路上她要跳船,后来回到美国又两次自杀。他们真的是拿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南京,但拉贝先生中间就走了。
八问:电影中的残酷镜头尤其是发生在慰安所的事,尺度很大,会不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陆川: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拍过很多,我的已经是最干净的了———没有开膛剖肚,没有断臂残肢,因为我不想给观众视觉刺激。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挣扎过。如果删干净了,那就不是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了,事实上我们已经删掉十几分钟类似的段落,包括砍头。强暴的镜头我们也尽量带着敬意去拍,表达一种控诉,不会给人色情的感觉。其实我们已经让步了,要知道历史上的慰安所里,中国妇女是不给穿衣服的———真实的历史比电影残酷多了!我是带着敬畏之心去拍这部电影的,它的核心是柔软和温暖,即使它触摸的是冰冷的历史。
九问:为什么影片的名字叫《南京!南京!》?
陆川:因为这个名字听起来像一个长鸣的警报。我是第一直觉用了这个名字。说实话,我特别不愿意用“大屠杀”和“屠城”这样的字眼,因为我想说的不是那些。
十问:唐先生为什么死得这么突兀?
陆川:因为剪掉了一段台词。当时他自己决定留下,并换了另外一个人逃出去,日本军人伊田就跟他说:”你为什么救这个人?我们知道他是谁。活着多好。”唐先生回答:“我留下来是为了救自己。”这段话剪掉了,所以大家就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会被处死。但为什么剪掉,我也不知道。
【见面现场】
有些人激动,大部分平静
昨天的中山纪念堂几近满场。当影片放到结局,银幕上出现各位主角的生卒年份,最后的小豆子照片之后,缓缓打出三个大字“还活着”。全场观众热烈鼓掌。此时灯光渐亮,陆川跟秦岚、江一燕进场,全场观众起立,并开始往台前涌。不过,现场并没有出现其他城市几近失控的场面,除了几个提问者语气激动外,大部分观众表现得很冷静。
由于时间关系,只有两位观众真正跟陆川作了交流。在15分钟的见面时间里,陆川还主动解释了上映后网络争议最大的一场日军祭祀戏,也解释了范伟扮演的唐先生为何死得那么突兀。
【中泉侧记】
忧心忡忡的中泉英雄
角川是最打动观众的角色,而他的扮演者中泉英雄昨天虽然出席了媒体见面会,却没登上中山纪念堂的舞台。工作人员透露:“中泉这几天已经怕了上台———在杭州时角川一上台,台下就有观众大叫‘八格牙鲁’,中泉当场就哭了。”他低调的原因似乎并不止于此,陆川的助手透露:“中泉一直担心因为他拍了这部电影,自己的家人会受到伤害。”
事实上,角川昨天跟媒体说的话也很少。问他为什么参演这部影片,他说他喜欢陆川的作品。问他感受如何,他说作为一名演员,他喜欢跨国演出这样的交流方式。再问他如果片子在日本上映,他会不会感到压力,他沉默后否认:“我对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想过。”过了几秒,他突然加了一句:“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世界和平。”当时很多记者都觉得这话很空洞甚至可笑,后来知道他其实一直在担心家人的安全之后,才理解这句话真正的涵义。
在中山纪念堂等观众看电影的时间里,中泉乖乖地看着外面的风景———背着休闲背囊的他就像一个普通的大男孩。工作人员问他要不要喝水,他摇摇头,接着却指了指工作人员手中拿着的贴纸标签。那是专门发给记者用的身份证明,上面简单地印着“《南京!南京!》媒体证”几个字,不懂中文的中泉却只盯着上面的电影海报。工作人员把标签递给他,中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小心翼翼地把它藏在自己的背囊里。很多演员都因为忙于拍别的戏,跟不上陆川一天一个城市的宣传节奏,只有中泉一直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