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关键人物
导演
瑞德雷-斯考特
演员
汤姆-塞兹莫尔
乔什-哈纳特
乔什-哈纳特:我讨厌战争
乔什-哈纳特努力要摆脱他在《珍珠港》里给人留下的“浪漫英雄”的形象,虽然他又扮演军人,但他希望在《黑鹰计划》中自己的演出会不同。尽管一连接了两部战争影片,乔什还是说他并不喜欢战争影片,至于为什么在不喜欢的情况还要接拍这部电影,乔什以T-S-艾略特的一句诗来作回答。
记者:拍摄《黑鹰计划》跟你之前拍摄的《珍珠港》有什么不同?
乔什-哈纳特:《珍珠港》里有许多的怀旧情绪,有许多感情戏,是一种史诗感觉的浪漫故事,有点像《乱世佳人》。这是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一个是苹果,一个是橙子,没法拿来比较。我也没有把《珍珠港》里的经验带到这部片子里来,在《珍珠港》里我扮演一个浪漫主义的英雄,在这部电影里我只演一个处境恶劣的大兵。
有的人还说:“你是不是对打仗上了瘾了?连演两部战争电影。”其实我最讨厌打仗了,但我现在对这些当兵的有了很深的理解,知道他们过着怎样一种艰苦的生活。再说这个故事也是当今最惨痛的一个战争故事,不演它的话我一辈子都会后悔。
记者:听说进训练营时你比别人去晚了,是吗?
乔什:我患了感冒,所以比别人去晚了一天,我错过了大会餐,当我进营时,看见大家都剃了一个平头,就是突击队员的那种发型。可是尽管我报到了,我还不能马上剃头,因为我要为《名利场》杂志拍封面——这一点太糟了,我可不想对着那个满脸凶相的训练官说:“哦,我不能剪我的头发,因为我要给本杂志拍封面。”结果从一开始时大家就不大喜欢我。
记者:你拖到几时剃的头?
乔什:直到我们去了摩洛哥,我拍完杂志照片后他们才剃了我的头发。那个发型难看透顶,一拍完电影我就想立刻把头剃光,光头都好看点。头上顶着一撮头发实在是难看,但我看好像所有的突击队员都不愿剃掉他们的这一撮头发,所以在他们中间时我并不觉得那发型奇怪。
记者:在摩洛哥拍摄时的情况怎么样?
乔什:可以说是很激烈紧凑,拍摄时我们浑身都被汗湿透了,然后化妆师会先把我们的汗弄干,然后又在我们身上弄出假的汗,因为他要保持我们在几个镜头中的样子都一样————要让我们身上的汗在同一个位置。
记者:为什么大家会想看《黑鹰计划》呢?
乔什:这是一个惨烈的故事,在当前看起来特别有意义,它让我们关注某些我们一直忽略的东西。这个故事1993年时曾上过银幕,此后再也没人关心了,而我们真的很应该充分了解这个世界上到底在发生什么事。这是一种再教育,不仅对某个人,对整个国家,整个世界都很有必要,就像T-S-艾略特所说的:“我们的愚昧无知会把我们推向灭亡。”我们再也不能对世界茫然无知了。(编译/李小玩)
瑞德雷-斯考特:我要求真实
在《外星人》(Alien)中将宇宙生物拍得令人毛发倒竖,在《Blade Runner》中让全世界的人重新审视哈里森-福特的正面形象,在《末路狂花》中重塑男女平等主义的概念。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导演瑞德雷-斯考特在影迷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有人说,2001年的《角斗士》之所以获得了最佳新片却丢掉了最佳导演,完全是评委丧尽天良。借着《黑鹰计划》票房告捷的机会,我们采访了这位大导演。
记者:《黑鹰》是不是过于现实主义了?
瑞德雷-斯考特:不是过于现实,而是恰如其分,达到了我自己的要求。我是个拍电影的,不是拍纪录片的,我知道这一点,但又遗憾主流电影艺术有时不能明晰地剖析事件。在《黑鹰事件》中我试图打破这种界限,为观众全方位地解剖一场战争,提供整件事的透视图。所以在现在的阿富汗前线,军官们把这部电影当作训练士兵实战的教材,他们说我提供的战争元素太真实了。
记者:你怎么能拍得这么真实呢?
斯考特:我有好几个助手,包括李-冯-阿斯达尔和科尔,还有天天陪着我的汤姆-马修斯,他们都是参加过区域实战的专家。在拍摄现场,他们帮我确认每一个镜头的武器装备都是对的,比如什么时候该用苏联的武器等等。
记者:那些拍电影的武器你是从哪儿找来的?
斯考特:我的军械师什么武器都有,从罗马的剑、斧、盾牌一直到现在用的AK—47。
记者:拍摄现场有那么多爆炸和枪战镜头,有没有演员受伤的情况发生?
斯考特:居然没有,居然什么事都没发生,连我都觉得不敢相信。但其实这是我们准备功夫做得足,在片场,我们所做的一切拍摄活动都是围绕着“安全”这两个字进行的,只要我发现一个地方不妥,我就立刻叫停,找来所有的工作人员找出更好的方法。
记者:《黑鹰》为什么选在圣诞节上映?
斯考特:本来我打算在今年3月上映,因为3月适合上一些有深度的影片。但去年圣诞节又不同,去年的圣诞节是美国人自从二战以后最关心战争的圣诞节,阿富汗战争也还在进行,所以这个时候放《黑鹰》应该是个好时机。
记者:你认为那些有亲人在阿富汗打仗的美国士兵的家属们看了《黑鹰》这种反映美军在索马里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的战争片心里会舒服吗?
斯考特:肯定会。因为家属们看了《黑鹰》之后会知道自己的亲人正在前线干什么,他们会感骄傲。(编译/窦婉茹)
汤姆-塞兹莫尔:我总演英雄
《黑鹰计划》里有位了不起的丹尼中尉(Danny McKnight),他是特种部队的灵魂人物:胸怀韬略、英勇善战却又不事张扬,扮演丹尼中尉的就是经常“出没”于战争片的汤姆-塞兹莫尔。塞兹莫尔早期曾出演奥利弗-斯通的《生于七月四日》,后来又相继在《拯救大兵瑞恩》和《珍珠港》中亮相,《黑鹰计划》之后,他还将接拍根据史蒂芬-金原著改编的《追梦人》(Dreamcatcher)。《黑鹰计划》票房告捷后,塞兹莫尔抽空和记者谈起了他的“3C”:他的喜怒哀乐(Character)、他的愤世嫉俗(Cynicism)还有他的国际象棋(Chess)。
记者:丹尼中尉总是昂首阔步,哪怕身边炸弹炸开了花。你在现实生活中也这样吗?
汤姆-塞兹莫尔:拍摄时我“昂首阔步”了几次,然后对导演瑞德雷说:“不大对劲。”但瑞德雷说:“就这样!看起来很棒!”于是我就尽量表演得真实、自然。据说丹尼中尉的原型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他来说,无论有多危险,出现在战场上、奔跑在枪林弹雨中就是最重要的事。除此之外,他的“昂首阔步”也是信心的表现————作为一军领袖,他必须头脑冷静、必须无所畏惧,否则所有的人都会慌张和畏惧。我敬重丹尼中尉,想通了这点后我接下了这个角色。
记者:丹尼中尉的原型是怎样一个人?
汤姆:长这么大,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人。他冷静、寡言,从不说大话。他是个英雄,但他绝不会告诉你自己是英雄。他18岁入伍,执行“黑鹰计划”时35岁。他觉得如果能给老百姓自由,自己就算死了都值。他使命感很强,绝对是个得力领袖。
记者:演了这么多战争片,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汤姆:有。我演的全是英雄,他们告诉我英雄怎么想、怎么做,告诉我一旦有危难发生,你一定要挺身而出。“倒行逆施”,这就是英雄。你想想,危难关头,人人都后退,只有他们向前冲,不是和常人相悖吗?
记者:拍片空档你怎么消遣?
汤姆:我每天晚上都和伊万-麦克格雷格下国际象棋,他总共赢了我112盘,后来有天我又邀他对阵,他说:“不玩了,你太逊了。”伤我自尊了。
记者:除了伤自尊,这部片子还给了你什么?
汤姆:我们通常会厌恶战争,这部片子会让你的厌恶减少一些。《黑鹰计划》让我明白,能让我们为之奋战的东西很多很多:尊严、正直、自由以及爱————战友之爱、亲人之爱以及赤子之爱。所以,尽管我曾经对战争抱着愤世嫉俗的态度,尽管这部片子将战争表现得血淋淋的,我还是受益不少。影片重现的是1993年摩加迪沙之战,但其中事实可能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重现,无数百姓无辜丢了性命,交战双方却还在无知地开火。但愿历史别再重演。(编译/汤颢)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