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综述:回首进口大片八年风雨历程(多图)
http://ent.sina.com.cn 2002年03月01日15:39 南方网-南方周末
《泰坦尼克号》:大片的巅峰

《亡命天涯》:第一部进入中国的大片

  编前: 

  1995年是一个奇怪的年份。在这一年里,一件即将对中国电影工业产生强烈冲击的大事正在发生,中国电影人却出人意料地表示了欢迎:在没有任何保护性措施的情况下,进口分账大片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从这一年开始,从《亡命天涯》开始,中国电影一语成谶,亡命天涯。

  在那个奇怪的年份里,中国电影显示了回光返照式的勇猛。《红粉》、《阳光灿烂的日子》、《红樱桃》、《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四部中国“大片”在大片式的宣传运作与市场策略下赢得了票房的胜利。然而,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想走大片路线的国产片却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到1998年陈凯歌的大片《荆轲刺秦王》票房与影评失利为止,中国的大片之路终于在这位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第五代导演脚下走到了尽头。在此之后,中国电影即在冯小刚的引领下开始了它的卖笑历程。1998年,内地版的贺岁片《甲方乙方》登场,此后,贺岁片成为继大片路线之后,国产电影的另一种突围尝试,这种突围尝试到《大腕》,终于因为资金来源问题无法抗拒地显示了与好莱坞合流的倾向。

  1995年距今已经八年了,当年曾经欢呼大片进入的电影人于今安在?他们用大片激活市场的梦想是否仍在?他们是否还去影院?是否还看国产片?他们是否知道中国每年的电影观众只剩下了一两亿人次,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电影观众是两百多亿人次?

  没有人痛哭,因为他们尚不知他们的沦陷。

  呜呼。

  □本报记者夏辰

  大片的出处

  大片这个京味十足的名字,最早大致是出现在《北京青年报》上。“大片”被叫开后,中影公司还徒劳地进行过“正名”。中影公司的机关刊物《中国电影市场》刊发了“中影公司总经理吴孟辰答本刊记者问”。吴是大片引进的三个关键人物之一,另两位是当时广电部副部长田聪明和电影局副局长兼中影公司书记窦守芳。吴孟辰称“大片”这一提法容易造成“对我们工作的误解”,并正式更名为一个颇为拗口的称谓“‘两个基本’进口影片”,即“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强调它不等于“高票房影片”,更不等于“好莱坞美国影片”。但是,在公众的印象中,“大片”仍然是高成本高票房的影片,甚至就是“美国大片”。检点一下这八年来的大片目录会发现,虽然也有英国片、法国片和(中国)香港片,确实是好莱坞的大片占了绝大部分。

  大片毕竟是个小名,它的学名是“进口分账影片”。大片的故事,因此需要从“进口”和“分账”两条线路去回溯。

  大片前世

  解放后一直到1976年的几十年间,在中国大陆公映的美国电影只有一部,是从第三国购入的被称为进步影片的《社会中坚》。

  解放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几乎被好莱坞所垄断。好莱坞电影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在三四十年代占据了中国市场的75%以上。早在1927年,美国官方就发表了一份极为详尽的中国电影市场调查报告,其中最长的部分是有关上海、香港、天津、北京、汉口、大连、长沙、曲阜、汕头等主要电影放映城市的影院调查。美国八大公司不仅在上海、北京等地开设有办事处,甚至在西安也有长驻的代表。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9年上海解放,在上海进口的美国电影近2000部。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出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和“拒映美片”运动的开展。1950年11月的《大众电影》刊发《扫清美帝电影影响涤除媚美恐美心理》一文。文中指出:在抗战前每年350部、抗战后每年450部,“可以想象它是怎样像洪水猛兽一般危害人们的思想”的美帝影片,从1950年11月15日起不再上映了。1951年1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国人民电影事业一年来的光辉成就》,文章指出:中国电影市场“已基本肃清了毒害中国人民的美国影片”。

  1978年,英国黑色电影公司经理罗斯曼访问中国,将卓别林影片在中国的放映权售给我国。卓别林影片无疑是进步影片,于是作为美国影片的代表首先回到中国。1979年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瓦伦蒂访华,与中国文化部、电影局商讨美国电影在中国发行的问题。1980年中影公司组团访美并拜会瓦伦蒂再度讨论进口美国影片事宜。美方提出分账发行,中方的意愿是“买断”发行。两度讨论未能消除分歧达成一致,中方转而向美国独立影片公司接洽。

  许多年以来,我国进口国外影片的方式,除了影片交换等非商业性发行之外,就是“买断”发行。“买断”又是计划经济时代中影公司对国产影片“统购包销”的延续。用来“买断”国外影片的通行价格是2万美元。以这样的价格买进的影片,自然只有三四流的影片,或者过时的小成本影片。中国观众看到的国外影片与国外有10年左右的时差。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的影片在纽约上映一周后就能在上海看到。

  大片来了

  改变至少来自两个因素。一个是1993年1月广电部的3号文件。一个是电影市场的状况。根据3号文件,中影公司不再包销国产影片。各制片厂将直接面对各省市发行公司。而进口影片仍由中影统一发行。1994年广电部、电影局提出(批复)中影公司每年可以通过票房分账的方式进口10部左右“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

  中影公司首先与香港嘉禾公司达成初步协议。随即惊动了早已觊觎中国市场的美国八大公司。捷足先登的是华纳兄弟公司。1994年11月12日,由哈里森·福特主演、华纳出品的《亡命天涯》作为首部进口分账大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郑州、广州等六大城市率先公映。

  《亡命天涯》在北京的票房并不理想,经过两轮只有200多万的收入。但是它在全国创造了大片的第一个票房奇迹。在北京创造票房奇迹的是《红番区》。《红番区》在1995年大年初一的北京正式上映。

  在第一轮引进的大片中,有3部成龙影片,另两部是《大醉拳》(即《醉拳III》)和《霹雳火》。7部美国大片中,《亡命天涯》是1993年暑期美国十大卖座影片之一,《阿甘正传》既是1994年的票房冠军,又是1994年度奥斯卡的最大赢家,《狮子王》、《生死时速》都各获得了两项奥斯卡奖。大制作的《真实的谎言》1994年的票房也在1亿美元,它是7部美国大片在中国的票房冠军。

  刺激1995

  国产片也在1995年开始以票房分账的形式发行,并且按照大片的方式操作。第一部有此待遇的影片是2月份上映的《红粉》。《红粉》刚刚在柏林电影节赢得了电影节专门为其设立的最佳视觉效果银熊奖,几乎是与此同时,《红粉》在北京的14家一线影院全面推出。以380万买断了《红粉》(成本280万)发行权的港资大洋公司欣喜地看到,《红粉》在北京一地就有200万的票房。

  9月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北京电影公司为该片举行了史无前例的“(超前)首映权”竞标拍卖活动,映期9天,标底是15万元。大华、首都、紫光三家影院最后以28万元夺得超前首映权。9月1日,“阳光灿烂”赶上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但三家影院的当日票房却分别以61000元、61000元、50000元超过其上映《阿甘正传》、《狮子王》、《亡命天涯》甚至《红番区》的首映日记录。截至9月9日,三家影院分别以54万、66万、43万超过各自除《真实的谎言》外的所有进口大片的票房纪录。9月20日,“阳光灿烂”全面公映。该片成为1995年度票房表现最好的国产影片。

  9月18日,地质礼堂超前首映《红樱桃》。《红樱桃》曾经是一部濒临绝境的影片。在武夷山举行的有19个城市电影公司参加的南方片购片会上,《红樱桃》连一个拷贝也没有订出去,原因之一是它多达70%的俄语对白。《红樱桃》复活的一幕高潮是在北京电影公司为它举办的首映权拍卖会上。底价是15万,最后由地质礼堂以52万夺得独家超前首映权。地质礼堂超前上映10天,票房收入70万,加上后续10天公映,总票房是130万,超过了进口大片的影院单片票房纪录,并且带动了北京和全国的《红樱桃》卖座热。《红樱桃》在广州票房是237万,超过1995—1997年的所有美国大片。

 
《大白鲨》:好莱坞第一部大片/《社会中坚》:解放后到1976年,中国内地公映的惟一一部美国电影

  《泰坦尼克号》

  与1996年相比,1997年被称为大片的低迷年,该年度的票房冠军是《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2》),该片成为《真实的谎言》之后中国市场上最卖座的美国大片。但大片的总冠军是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的成绩不仅空前而且至今绝后。该片的总票房是3·2个亿(另一种说法是3·7个亿),在该片海外票房榜上排第9位。当年的中国电影总票房是14·4亿元,《泰坦尼克号》占了1/5强。

  耗费了2·5亿美元的《泰坦尼克号》首先在1997年11月轰动了东京电影节。1998年春节前,中影就组织了媒体的记者、影院的经理和评论家观看和研讨。2月9日,《北京青年报》用一个整版介绍《泰坦尼克号》。媒体闻风而动,电视台开始播出影片的拍摄花絮,电台播出影片的主题音乐,各报纷纷刊发评介,甚至有“九评”《泰坦尼克》的系列文章。当时的《泰坦尼克号》已经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起“事件”了。

  同年,陈凯歌的大片《荆轲刺秦王》史无前例地在人民大会堂首映却遭到媒体的刺杀。投资2300万(一说是3000万)的叶大鹰的《红色恋人》以2500万的票房成为当年国产片的冠军,该片在北京的票房是600万,恰好可以支付张国荣的片酬。

  贺岁档期

  贺岁片是一个来自香港的概念。每到岁末,香港演艺界的明星会应约而聚,凑起来花几天时间,拍几部热热闹闹的全家福式的贺岁片。这是狭义上的贺岁片。广义的贺岁片则是在元旦春节这一黄金档期上映的影片。《红番区》是第一部在全球华人区同步上映的贺岁片,它是1995年的大片中的票房亚军,仅次于《真实的谎言》。在贺岁档期大获成功的成龙,接下来又陆续推出《白金龙》(1996)、《义胆厨星》(1997)、《我是谁》(1998)。1998年,内地版的贺岁片《甲方乙方》登场。

  同为贺岁片,成龙打的是春节档,冯小刚赶的是元旦档。《甲方乙方》在北京的票房是1150万,超过《我是谁》。1999年,《不见不散》在北京掳获1280万。同样贺岁的《没事偷着乐》落了370万,《男妇女主任》得了280万。2000年,冯式贺岁片开始回落,《没完没了》在北京的票房是1000万。2001年,冯小刚忙于《一声叹息》没来贺岁,贺岁的《幸福时光》、《防守反击》、《美丽的家》、《考试一家亲》、《大惊小怪》集体收获480万。2002年,又是《大腕》独秀,另外两部贺岁的《绝对情感》、《一见钟情》的主要成绩是为贺岁片添了新片种———言情片,此前,内地的贺岁片一直在冯小刚或准冯小刚的路线上走。

  我们的贺岁档(元旦—春节档)相当于美国的圣诞档。但美国市场的黄金档期还有暑期档。中影和各地的电影公司在2000年已开始有计划地开发中国的暑期档,《珍珠港》就是被有意识地投放到2001年的暑期档并且赢得了1·05亿的票房收入。但是国产暑期电影迄今还未出现。

  大片改造影院

  在票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在哪里看哪一部电影,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需要斤斤计较的问题。结果就是,那些最具视听效果的高科技的大片以及最能展现视听效果的环境舒适甚至“豪华”的影院成为大赢家。商业时代“赢家通吃”的“真理”在中国电影市场也同样应验了。

  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有1·5万家影院。这些建于50年代至70年代的影院,如今大多已陆续被淘汰出局。2000年,正常经营的影院已不足4000家。以《珍珠港》的放映为例,在参映的765家影院中,票房收入排前30位的影院占了全国总票房的35%,排前300位的影院占有全国总票房的91%。票房最高的影院收入300万元,最低的影院收入仅几百元。在前30家影院中,有9家是近年合资新建的多厅影城,如上海的梅龙环艺影城、广州天河影城、北京新东安影城;有8家是国内资金新建的影院,如上海影城、浙江庆春电影大世界;另外13家是经过多次改建的老牌影院,如北京首都影院、上海大光明影院、广州市一宫影院。在这30家影院中多厅的占60%。世界第一座有6块银幕的多厅影院由美国AMC国际院线集团建于美国的奥马哈。多厅化是美国连续10年票房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多厅影院最早出现在90年代初的成都。在大中城市的“好”影院,除了环境的舒适,还包括最重要的SR、SRD、DTS等视听设备。擅长制造视听奇观的好莱坞大片毫无疑问地促进了中国影院的改造,而影院的改造反过来刺激了大片的票房。

  1954年5月中影公司下发通知,规定全国的最低票价为500元(合新人民币5分),最高票价为4500元(合新币4角5分),全国平均票价2000元(合新币2角)。到了1970年,中影公司革委会规定的票价标准是:大中城市为1角5分、2角、2角5分、3角;小城镇为1角、1角5分;农村电影以包场为主,平均每人次为2—5分。

  票价与票房

  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美国影片为中国电影市场调高了价位。1985年1月,中影公司在美设立子公司————中国电影进出口(洛杉矶)有限公司,该公司购进的美国影片包括创中国票房纪录的《霹雳舞》等。同年8月,电影局批准每年有10部左右的影片可以执行浮动票价。第一部实行浮动票价的是《第一滴血》。

  1993年7月,北京上映的《英雄本色》票价6元;9月,《霸王别姬》8元;10月,《唐伯虎点秋香》8—10元。1994年6月,《画魂》10—12元;11月,《新少林五祖》12元;《亡命天涯》12—15元;《红番区》15—30元。到了1995年4月,《真实的谎言》20—30元,最高票价是50元,双人座是120元。

  1995年4月,中影紧急通知:要求每部“大片”的最高票价不宜超过20元。但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最高票价达到80元,比美国的最高票价(7·5美元,合人民币60元)还高。香港的最高票价是2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30元。日本是1500元,合人民币45元。2000年美国的平均票价是5·39美元。据介绍,2001年北京的平均票价是10·5元。

  1998年中国的总票房还有14·5亿,1999年陡降到8·4亿,美国大片被停映5个月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2000年中国的总票房(据不完全统计)是10亿,如果按10元的票价计,全年的观众只有1亿人次;如果按5元票价计,只有2亿多人次。相对于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连续十几年保持年平均观众200多亿人次的辉煌纪录,相对于中国的13亿人口,相对于美国票房2000年76·6亿美元、2001年的83亿美元,大片进入之后,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真是降到了“冰点”。

  大片怎么了?

  大片刚进来的头两年真如洪水猛兽,每部片子动辄五六千万。但是《泰坦尼克号》调高了观众的胃口之后,大片的票房开始持续走低。据介绍,如今一部大片能有2000万就已经是大片了。2001年除《珍珠港》收入1·05亿,《垂直极限》接近3000万,其余都在2000万以下。大片中最惨的是《诺丁山》、《蓝眼睛米奇》、《小鸡快跑》,只有两三百万的票房。票房低迷的原因,大致都是可以想见的,无非是盗版冲击、观众分流、票房瞒报,还要加上媒体煽动的日渐乏力。

  大片只是进口影片的一部分,我国每年发行的进口影片有四五十部————占全年公映影片的三分之一,分账大片之外仍然都是买断式的,影片也相对比较新鲜,包括《钢琴课》、《美丽人生》。这些真正的好片由于宣传待遇的不同,票房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发表评论 | 影行天下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窗口


新闻搜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来二手市场逛一逛
   新领域汽车租赁
   中医点穴瘦身法
   SONY精彩为你呈现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艺佳包装缤纷世界
   真汉子的选择!
   红旗世纪星调价
:UTS管理硕士课程
:同飞指纹门禁系统
:手机电池的伴侣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大器落成璀灿谢幕
:花园别墅廉价招租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0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