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书记处发表一份声明,指出007新片《择日死亡》证明美国是一个“邪恶帝国”,是“散播变态、堕落、暴力和性乱文化的中心”。12月17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专门发表评论,称《择日死亡》实际上是“美国政府蔑视朝鲜民族,对朝鲜实行敌对政策的产物”。该报还称,朝鲜决不允许美国损毁朝鲜民族的尊严,要求美国正视朝鲜民族的立场,立即停止上映该影片。
影片失实,招来一片骂声
007新作12月31日即将在韩国公开上映,韩国国民对于该电影的反感也逐渐达到高潮。
韩国最大的娱乐性报纸《今日体育》发表文章指出了该影片的五大错误:第一,对于朝鲜半岛非军事区的描写是驴唇不对马嘴。影片中出现的3至4米的惊涛骇浪在非军事区的海岸根本不存在。第二,将板门店描写成了战俘营。第三,过于丑化朝鲜军人。影片中出现的朝鲜军人都是蓬头垢面,头扎毛巾,看着不像是朝鲜正规军人,倒像是金三角地区的贩毒游击队。更可笑的是,影片中朝鲜军人的服装竟类似于韩国的预备役军装。第四,影片中的韩国农夫牵的竟然是东南亚的水牛,实际上朝鲜半岛上全是黄牛而没有水牛。第五,邦德与邦德女郎的情爱场所选择在了寺庙,这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强烈不满。
根据以上错误,《韩国日报》发表评论说,该影片与其说是鄙视韩国,倒不如说是体现了美国人对朝鲜半岛的无知。但不管怎样,该影片在欧美上映的效果是使许多观众认为韩国是非常落后的国家。而影片对朝鲜的丑化也让作为同族的韩国人感到不舒服。因此已有韩国影迷在互联网上开展了“不看”运动。有的网站还特地为该话题开设了论坛。
很多英国观众称通过影片“了解”了朝鲜和韩国
《择日死亡》是007系列影片中的第二十集。它把背景放在了仍处于分裂状态的朝鲜半岛。在影片中,朝鲜军官被塑造成冷酷无情、野心勃勃的反面角色。与朝韩奋力声讨相反,西方观众似乎对这种形象塑造很喜欢。英国人对这位本土传奇人物的最新历险更是十分青睐,自从11月20日在伦敦首映以来,其票房一度超过《哈里·波特II》升至榜首。笔者在影院买票时发现,多数场次一票难求。看完电影后,笔者与同去的英国朋友聊起了这部电影。这位英国人说:“以前了解像朝鲜、韩国这样的国家主要靠影视作品、电视新闻。我从这些渠道知道的和电影中描绘的差不多。只是没想到直到现在它们还是这样古老、封闭、与世界为敌。我的两个儿子非常喜欢这部片子,在他们心目中邦德是英国的偶像,至于朝鲜和韩国什么样,我想他们并不会太在意,但毫无疑问,今后再遇到这两个国家的人时,他们会想到这部电影。”笔者朋友的这种观点代表了大多数英国观众的看法。那就是《择日死亡》中对朝、韩两国的描写与西方对这两个国家的一贯看法基本相同,甚至更加夸张。而不了解这两个国家的世界各地的观众会通过这部电影来“了解”它们。
塑造英雄、丑化对手
007在冷战时期最受欢迎。苏联和中国是西方国家的眼中钉,因此也就成为了詹姆斯·邦德常见的手下败将。007第一部《NO博士》的反面角色,就是在小岛上秘密研制核武器的中国人。《来自俄国的爱情》、《金手指》等多部影片则都是把原苏联人当作假想敌。
冷战结束后,西方一下子失去了“敌人”,007也好像突然失去了用武之地。原苏联刚解体,独联体国家出现了势力真空,原苏联武器流失成为西方心腹大患,007开始与这些国家中的邪恶势力斗争,于是有了《黄金眼》。20世纪90年代,中亚发现大量石油,“提醒”了制片人石油是个好题材,007转战中亚,与石油大亨争夺控制权,于是有了《黑日危机》。随着中国地位的提高,中国人反而成为了007的朋友,《明日帝国》里邦德与中国女特工还制止过媒体巨头分裂中国的企图。
造敌运动还在继续
007影片可能是世界上最没有悬念的动作片,所有的角色绝对“脸谱化”。反面角色要么仇视人类,要么想控制世界,理应被“正义力量”铲除。当然这个“正义”的角色自然就落到了007和他的朋友身上。在讲述一个个邪不压正的故事同时,又营造出形式各异的敌人,其中有很多都是由于意识形态不同而被西方敌视的国家。由于在真实的世界中西方拿这些国家无何奈何,只好在影片里让007教训它们。但007系列片的高明之处在于,那些政治化的意识形态从来没有强迫灌输的痕迹,而是通过英俊的小生、美丽的女人和逼真的特技吸引住目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观众。
007新片选中朝鲜当反面角色,很大程度上也是随西方关注的重心和兴奋点转移的。去年“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给朝鲜挂上了“邪恶轴心”的标签。在以美国为首的丑化宣传攻势下,朝鲜这次被007选中在所难免。至于007下次会不会光顾伊拉克、伊朗甚至到阿富汗寻找拉登,那就看形势发展了。(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顾金俊、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刘笙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