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在今年的名利双收,无论票房和口碑都令人刮目相看。看看近两年掀起的歌舞片热潮,自然让人想起昔日不少好莱坞歌舞片经典。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歌舞片的黄金时代,之后的歌舞片更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在艺术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而70年代后就全面进入萎缩阶段。所以我们所认为的好莱坞歌舞片经典多拍在70年代之前,也就是说,昔日的歌舞片时代距离今日的歌舞复兴已相隔
有30年之久。
当然那个年代的歌舞片经典,并不只是好莱坞一统天下,有如《秋水伊人》(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就是法国片,还有我们小时候经常看的印度片都是成箩成筐,不过说到熟悉程度和经典程度,挑挑选选,还是选了以好莱坞片为主的以下几部,除了歌舞情节令我们记忆犹新之外,其中配曲更是经久不衰地被传唱,口熟耳熟,让我们来重温一下。
《翠堤春晓》(1938)
先哼一句经典歌词,你一定会记得这部黑白老片——“你对我说你爱我,当我们年青的时候。”(《当我们年轻时(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这正是斯特劳斯在多瑙河畔送卡拉时的经典场景。
《翠堤春晓》讲述作曲家斯特劳斯生平的故事。青年时代的斯特劳斯酷爱音乐,却因上班写曲被开除。在女友波蒂的鼓励下,他尝试在咖啡馆演奏他自己创作的作品。后来他结识了誉满维也纳的女歌星卡拉,并在卡拉爱的影响下,写出了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和《只有你》。波蒂出于妒忌,持枪来到剧院,但却被卡拉的歌声和斯特劳斯的音乐所感动,她才猛然醒悟到卡拉才是斯特劳斯的知音,于是主动找到卡拉,表示愿意成全他们。卡拉被波蒂的品质所感动,毅然告别斯特劳斯,孤独地乘船沿多瑙河而去。电影中充满漂亮的华尔兹歌舞,算是相当朴实的一部歌舞电影。
《绿野仙踪》(1939)
《绿野仙踪》是好莱坞史上首部彩色电影,它拍得比《乱世佳人》还要早一些,不过却因《乱》与奥斯卡最佳电影奖失之交臂,不过剧中只有16岁的小主角朱迪-迦伦却因此戏一夜成名。除了名曲如云之外,更开启了好莱坞的梦幻剧类型,当中的特技、化妆和人物塑造,都令这部改编自小说《艾丽斯梦游仙境》的歌舞片成为传世经典。
《出水芙蓉》(1944)
根据澳大利亚游泳名将安妮特凯拉曼生平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将20世纪初流行的水上运动重现于观众眼前?可谓水上运动与歌舞的完美体现。
安妮-特凯拉曼小时因疾病而脚跛几乎足不出户?不能外出嬉戏?受父亲鼓励终能克服疾病?并成游泳世界冠军。花样游泳与舞蹈的结合是本片亮点,宏大的水上舞蹈表演场景,男主角诙谐的动作,游泳池中的火光与水雾,一道水幕徐徐拉上,让人们重新回到了那个诗意的年代。
《红菱艳》(1948)
《红菱艳》是英国歌舞片经典,而故事则是从安徒生的《红舞鞋》童话演变出来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年轻的芭蕾舞女演员和一个青年作曲家的爱情悲剧。影片从头到尾贯穿一双红舞鞋。长达16分钟的《红舞鞋》芭蕾舞舞蹈场面,被认为是经典片段。除了这段《红舞鞋》,还穿插了不少芭舞剧片断,如《吉赛尔》、《天鹅湖》等,充分体现了芭蕾浪漫轻盈的美,令人陶醉。
《红菱艳》被誉为“英国电影艺术手段的一个胜利”,而在美国也被列为当年十部优秀影片之一。片中充分利用了镜头切换的优势,并用特技手法避开舞台限制,表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雨中曲》(1952)
这部由舞王金-凯利自导自演的《雨中曲》被公认为影史上最佳歌舞片。虽然没有在奥斯卡角逐中赢得任何奖项,但并不影响它在影迷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尤其是金-凯利一个人在雨中边舞边唱一场戏更是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
金-凯利为自己和演员度身订造的歌舞,身手和弹跳比起成龙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成龙的武打很大程度上受这批歌舞片影响,他在最近上演的《龙旋风》,就有一段动作向《雨中曲》致敬。
《西区故事》(1961)
这是一部根据百老汇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现代歌舞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美国“街头歌舞片”的经典之作,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等10项金像奖。
导演劳勃-怀斯与负责编舞的杰洛姆-罗宾斯突破传统歌舞片的室内局限,将歌舞场面带上街头,而且强调大场面的群舞设计,一系列舞蹈都具有现代舞强烈、狂热、明快、奔放、充满活力而富于节奏的特点,视觉效果出色,插曲也十分动听。片中的多首插曲如《今夜》、《玛丽亚》等均优美动听,使本片的原声带唱片曾雄踞最畅销电影原声带排行榜的冠军宝座十数年。
《窈窕淑女》(1964)
这部共获八项奥斯卡奖的歌舞片其实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故事改编自萧伯纳的剧作,讲一个伦敦卖花女如何经过一个语言学教授的调教,摇身变为高贵女郎,最后教授不自觉地爱上了自己的“杰作”。影片的词曲写得非常棒。但玩弄英语口音的情趣及英国贵族式的典雅似乎跟现代中国观众相隔很远。
《窈窕淑女》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看的应该不是歌舞,而是美丽高贵的赫本,赫本跳舞没有问题,只是歌喉经过再三训练仍无法达到要求,最后只能请他人代唱。
《音乐之声》(1965)
这是一部影史上传颂最广的音乐电影。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泼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这部曾打破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并获最佳影片等5项奥斯卡金像奖。
根据音乐剧改编的《音乐之声》,其中的配乐可谓首首经典: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孩子们在比赛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了我们记忆中最值得细细回味的旋律。
《奥利佛》(1968)
这是20世纪最后一部得奥斯卡大奖的歌舞片,改编自狄更斯的小说,又译《孤雏泪》。照理说,讲一名孤儿学当小偷的故事似乎跟载歌载舞无缘,但片中的歌舞不仅处理得当,而且妙趣横生。
本片的导演是曾执导经典名片《第三个人》的凯罗-瑞德,他的镜头调度非常灵活,完全摆脱了以往用一两个机位记录全过程的死板方法。影片的整体感觉也非常统一,不像某些作品有明显的精彩和缺陷或者戏剧元素跟歌舞元素格格不入的现象。
特别推荐:《浮生若梦》(1979)
《芝加哥》的原作者,也就是著名舞台剧作家博克斯的早年之作,此片未必是他最好的作品,但却是这位对舞台影响深远的人物自编自导的一部自传式作品。而剧中的超现实场面以及歌舞运用的方式都烙上了博克斯的个性标记。个人认为看完《芝加哥》再看它会觉得很犯困,主角极度自恋,超闷,但如果你看过《芝加哥》觉得大感兴趣,也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