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天哪!你们对我干了什么?
“领奖时我太激动了,忘了感谢布什、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没有他们,我的影片怎能如此精彩?想到他们我真该热泪盈眶。”
——迈克尔-摩尔在获奖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本报特派记者 李宏宇 发自戛纳
《华氏451度》是美国科幻作家雷-布莱贝利的长篇小说,1966年被法国导演特吕弗拍成电影。故事中虚构的未来社会里,每栋建筑物都百分之百防火,消防员已无用武之地,他们反变成专业纵火员,惟一的工作就是四处焚书。华氏451度——即摄氏233度——正是书本的燃点。记录片《华氏911度》将这部小说的标题与“9-11”事件合并,导演迈克尔-摩尔说:“这是自由的燃点。”
没人告诉他怎么办
5月22日(当地时间,下同)的颁奖晚会一开始,迈克尔-摩尔就开始成为焦点。稚气未脱的比利时小伙子乔纳斯-盖尔奈特上台领取可能是他人生中第一个电影奖项“最佳短片评委会大奖”时,抓住宝贵的机会向摩尔和他的《华氏911度》致敬。紧接着出来颁奖的英国演员蒂姆-罗斯立刻对此表示出赞赏:“刚才那个小伙子说了一番很有勇气的话,我完全赞同他的意见。”
等到摩尔终于噙着泪水捂着嘴,拖着自己庞大的身躯走上台,去领取属于自己的金棕榈大奖时,喝彩声和倒彩声同时爆发。摩尔好不容易控制住情绪和台下的喧闹声,恢复了自己调侃的形象。“天哪!你们都对我干了啥?”手持金棕榈奖的摩尔问坐在台上的评审团。评审团给了他金棕榈,戛纳的电影市场则给了他好消息:“我找到了新的发行商,一个阿尔巴尼亚发行商。现在全世界都能看到这部电影,除了一个国家。”由于迪斯尼坚决阻止任何子公司在美国发行这部“招惹是非”的影片,《华氏911度》何时能在美国上映,仍是未知数。
5月16日,《华氏911度》戛纳首映前一天,摩尔向媒体捅出新闻:白宫曾阻止梅尔-吉布森的制片公司ICON 投资本片。“ICON的总裁布鲁斯-戴维去年打电话给我:‘我现在麻烦大了,你得帮我。我知道我们已经签了合约,我知道资金已经注入影片制作,但梅尔接到白宫那边的人的电话,说如果投资这部电影,以后就别再想得到白宫的邀请。’”于是ICON匆忙退出这个计划,由迪斯尼的子公司米拉麦克斯接手。
有认真的美国记者打电话询问ICON公司,他们却说没有受到过任何来自白宫的压力,只是“因为我们对这部片子不感兴趣了。”该记者问摩尔:“我该相信谁?”“ICON是《科伦拜恩的保龄》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发行商。”摩尔回答,“那部影片打破了票房纪录,就像它在美国取得的7000万票房一样。他们尝到了甜头,是他们来找我说‘我们要投资迈克尔-摩尔的下一部电影,不管是什么片子’。可两三个星期之后他们慌慌张张说要立即撤出——‘我们没兴趣了。’你能接受这样的解释吗?”
看过《华氏911度》,没人会否认它的“杀伤力”。这部记录片的意图清晰尖锐,用摩尔的话说,就是“乔治-沃克-布什应该下台。”
密集的电视素材回顾了2000年布什就职那天,人们往他乘坐的轿车上扔鸡蛋的情形。摩尔以数据指出,“9-11”事件前,布什在任8个月,用了42%的时间度假。随后的影像更是直接尖刻:“9-11”灾难发生前,布什正前往佛罗里达州一所小学参观。当布什被告知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贸中心,他决定继续这次上镜机会。当第二架飞机命中另一幢塔楼,他的助手走进教室,俯身向坐在讲台上的布什耳语。镜头长时间地记录布什呆坐着不知所措,摩尔的解说火上浇油:“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没人告诉他怎么办,也没有特工来带他离开,布什只好继续坐着,看小学课本。在7分多钟时间里,没有人做任何事……”
有记者问及这段素材从何而来,迈克尔-摩尔说:“这很简单,我去那学校问他们是否有当年布什访问的录像带,他们说有,就给我了。”
影片接着揭示布什家族与拉丹家族的长期密切关系。“9-11”之后几天,美国所有商业和私人飞机全都滞留在机场,因此被耽搁行程的人包括老布什和瑞奇-马丁。“问题不在马丁坐不了飞机,而是除了本-拉丹家族,谁想坐飞机?”9月13日之后,在白宫的许可下,6架私人飞机和24趟商业航班将142名沙特人,包括24名本-拉丹家族成员带出美国。
摩尔在参加新闻发布会时出示了影片中用过的物证——一份军队文档在2000年和2004年的两个不同版本。文件证明1972年有两人未能通过驻德克萨斯州国民警卫队的体检——布什和詹姆斯-巴斯。2004年的文件上,后者的名字被涂去。巴斯后来成为本-拉丹家族在德克萨斯州的财务主管。“他的名字为什么被白宫和布什涂掉?因为2000年的时候还没人知道什么本-拉丹家族!”摩尔说。《纽约时报》对影片的评论说:“也许影片中最弱的,是所谓最新揭秘的那部分。此处涉及布什家族与沙特阿拉伯王室之间诸多复杂的财务关系(据统计,沙特王室在布什家族经营的石油企业中投资约14亿美元),大多数观众会看得一头雾水。”
我正经,布什搞笑
5月18日在戛纳MAJESTIC酒店的露台,摩尔与包括《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每日新闻》、英国天空电视台在内的十余家媒体谈论他的新片。由于这次密集围绕于影片的新闻,他不得不解释:“我不是想出名,我从来不觉得出名会令我舒服。”本报记者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出一些有意思“摩尔式答问”。
这次你很少在镜头中出现。是想让布什做主角,还是想改变自己的记录片风格,更多地让素材说话?
我觉得这次的素材已经足够有力,不需要别的帮助手段。我少在镜头中出现,会让片子更有观赏性。从个人角度讲,我不愿看到自己(笑)。在剪辑室里我曾贴了张纸条,写着“如果拿不准,就把我剪掉。”我不想让迈克尔-摩尔这个角色成为焦点,我想让莱拉(影片中伊拉克战场阵亡士兵的母亲)更被人们关注。
您这部影片很明显将影响美国的大选,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
我做每一部影片之前,都希望它是一部我自己会在周末晚上买票去看的电影。最首要考虑的是,它能成为一部提供享受和娱乐的电影,人们可以带着伴侣去看,吃爆米花,哭,笑,思考,走出影院后的一小时、一天或一星期后还谈论它……这是我一贯的原始动机,也是拍这一部电影的动机。我想讲美国在9-11之后一段时期的生活,我们是怎样走到了现在……我也仍然认为在这种时候笑是很重要的,所以这部影片中亦有许多幽默。不过这次我成了一本正经的人,而乔治-布什负责了所有搞笑的台词。有人还问我:如果布什要捍卫他的作者权利我该怎么办……
您怎么保证有选举权的美国人都去看你的电影呢?
我的电影并不是在艺术院线放映的,它们在大商场里的影院和商业院线放映。我也觉得有幸能够让记录片面对大众。《科伦拜恩的保龄》上映时,发行公司对观众做了调查,70%的观众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到影院里看一部记录片。我的观众就是平常的电影消费者,我相信这部影片一定能在美国和世界各处面对所有普通观众。
这部影片很有力量,它来自大量客观真实的素材,但那是我们都已知道的。之前你所说的许多从前“不为人知”的东西是什么?你认为哪些东西真正会威胁我们的政府?
在电影开始时,布什在服役期间的记录,和被涂改的另一份文档。我想你也没有见到过美军士兵像影片中这样的讲话,他们的觉醒、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疑惑……对着摄影机讲这些是需要勇气的。我们在晚间新闻里没看到过这些。你也没看到过战争对那些家庭造成的持续创伤,我们都很少看到,但它们在这部影片中一次又一次出现。我想这对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美国人,都是新的启示。美国的好处在于当人们一旦知道真相,他们会依此采取正确的行动,难处在于了解真相。
我雇佣的自由记者,以他们有限的资源,在伊拉克战场找到他们所寻找的东西。我们要问每一天都在现场的那么多家电视网——你们应该去问NBC、CNN、ABC、……数百万美元投入到他们的工作,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些?今天你们在我影片中看到的美军虐俘素材是第一次。除了现在我们看得到的监狱里的照片,你们没看到过任何监狱大墙之外、战场上的事情。但影片当中就有,你们今天是首次看到它的人。这是可耻的。
我和我们的自由记者把这些事实带给美国民众,美国人不喜欢被蒙蔽,我想这部影片要做的就是揭示秘密,告诉大家真相。
为什么影片中关于托尼-布莱尔的内容相当少?
可能因为我是美国人,我想把我要谈的问题集中在美国、白宫,而不是唐宁街10号。在我印象里托尼-布莱尔要明事理得多,他跟布什这样的家伙搞在一起做什么?我真是不懂。这是我见过的最古怪的一对。你们是否记得布莱尔第一次去戴维营,在那里过夜?次日早上他们要出席记者招待会,两人站在讲台上,布莱尔准备发言,而布什对着麦克风跟他说:“我们用了同一支牙膏!”布莱尔只好讪笑,他也许会怀念比尔-克林顿——记者们全都在场,他不觉得尴尬吗?
布什日前发表讲话,谈了美国士兵在虐俘事件中扮演的失败角色,您认为布什的角色失败在何处?
这是另一个证据说明乔治-华盛顿-布什不支持我们的军队。他实际是在蔑视我们的军队。他轻视服役保卫国家、在必要时会献出生命的年轻人,把他们送进一场基于谎言的战争。这是对军队的最大侮辱,对待军队的最坏方式。他说我们的士兵缺乏人品——缺乏人品正是始自他自己、迪克-切尼和唐纳-拉姆斯菲尔德,上梁不正下梁歪、恶行自有恶果,所以不必奇怪。这不是一场保卫国家、自由人民、阻止杀戮的崇高战争,我们能说的只是:感谢上帝他们很快就被抓获,要知道在越战时,谎言揭穿用了1年。
您最担心的是否布什的连任,让这个噩梦继续?
应该说是可能的“当选”,不是“连任”。他先得被选举成总统,然后才谈得上“连任”。
这部影片是延续《科伦拜恩的保龄》的思路,我想探讨得更深。在《科伦拜恩的保龄》中我从个人层面谈到了美国的文化恐惧,人民被错误的信息操纵,电视上的影像告诉他们应该害怕,应该购买枪支保护自己。这部影片要探讨的是大众恐惧、大众的歇斯底里。它们是刻意制造出来的,以便大众将注意力从真正应该考虑的问题上转移开,依照他们的政治日程进行。如果布什要打伊拉克战争,他必须先恐吓美国民众,让他们相信萨达姆-侯赛因与“9-11”有关。他们成功了,投票显示70%以上的美国人相信基地组织与萨达姆-侯赛因有联系。他们十分擅长这一手。
我在这部影片里要做的,是给大家看事情的另一面,告诉美国人他们如何被这种恐惧操控。就像奥威尔在《1984》中所说:“统治者需要置人民于持续的恐惧中,要令他们相信敌人无处不在,他们随时可能被攻击、被杀害。而人民为了得到保护,将情愿放弃自由。因为他们想活。”
这是我们在过去两年半中所做的,我们希望美国人民重新考虑,恐怖事件过去存在,将来也可能发生,但我们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我的美国同胞们——这世界并没那么危险,或者说一直都是危险的。你要做的不过是多加小心,尽量让自己安全,要是我们自己放弃自由,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