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2005年5月18日,这是星战的节日,《星战前传三:西斯的复仇》于戛纳全球上映(北京也将于同日上映)。它创造了电影节上少有的事实:一个非参赛影片的风光压过整个电影节。在那一刻,几乎给人这样的错觉:因为有它,世界各地的记者才蜂拥而至,甚至有人觉得,它有了一点“捣乱”的味道。
乔治·卢卡斯答疑解惑
这之前,导演乔治·卢卡斯携豪华演员阵容就出现在戛纳红地毯上,面对媒体一些质疑,他做以下回答:
“我把它们(星战系列电影)都看作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不太看重影迷关于每一部孰好孰坏的争论。但是我发现星战的影迷主要是两个群体,以25岁作为分界线。年龄高于25岁的影迷更喜欢前三集,他们现在大约都在30、40岁的样子,他们被媒体、网络和所有琐碎的事情控制着。”
“结尾为什么让阿纳金坠入原力黑暗面?我想借此解释共和国是怎样变成法西斯帝国的。当时写剧本时,对民主国家如何变成独裁统治的思考比较多。我深入研究了古罗马历史,思考为什么参议院在杀死凯撒后把政府交给凯撒的侄子屋大维?为什么法国在推翻路易王朝后把政权交给了拿破仑?同样的还有希特勒控制了德国。我试图通过电影表现民主被独裁奴役的悲剧。”
“阿拉金从好人变成坏人,再由他的孩子来弥补他的罪过,为了向观众演绎这个过程,我们拍摄了这三部星战前传,”卢卡斯这样总结。
谈到来戛纳做首映,乔治·卢卡斯有点动情:“我在戛纳的传奇始于1971年我的第一部电影《THX1138》。那时我带着它参加‘导演双周'单元,我和星战的第一纸合约就在这次我在戛纳住的卡尔顿宾馆里敲定。戛纳对我来说,确实是个特别的地方。”
法国,第一次为美国文化激动
在《西斯的复仇》公映前三天,大约有3000名欧洲星战迷聚集在巴黎街头,他们纷纷和黑武士的玩偶形象合影留念,来庆贺这一盛事。这种特别的时间特别的方法在欧洲都是第一次出现,毕竟法国一直推行法国“文化排外”政策,致力于本土电影、音乐艺术的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流行文化在法国的造势。
“星战是真的与众不同”,巴黎一位23岁的社区管理人员说,他也身着电影中人物的长袍,“在某些方面,法国很荣幸这次能集结全欧洲的星战迷。”
另一位影迷则不无酸意地说,“在法国,真的很少见到这么重磅级的电影。有时看看那些可以让人开心的电影是很好的——我们法国的电影有些沉重了,缺了些轻松的元素。”
“星战”,让戛纳尴尬
戛纳与“星战”的对话有点类似法美两国的国家对话。近几年,无论是法国政府或是戛纳的评审团似乎都热衷于批评美国和布什,如果说前年获奖的加斯·范桑特的《大象》是略带暗示、晦涩难懂的诗歌,那么去年《华氏911》摘桂应该是公然高唱的通俗歌曲。到了今年,有评论说“星战前传3”也在扮演这样的角色,它让绝地武士阿纳金坠入原力黑暗面,并展示银河帝国好战君主的崛起,这与布什政府伊拉克战争很类似,如此评论有牵强成分,但戛纳选择此片的态度也让人玩味。
“星战3”选在戛纳终结,也颇有些弦外之音的意味。
但戛纳选择“星战3”也有其弊端,在戛纳这个一向标榜艺术至上的象牙塔里,“星战前传3”几乎作为主角粉墨登场,这未免有些滑稽,可能连卢卡斯都觉得别扭,所以也说了句“只参映不参赛”好让自己体面下台。也许是“星战前传3”的力量过于强大,在这样一部伟大的电影面前没有任何一个电影节可以对它说不。(“星战前传3”一上映,美国就因为工人罢工去看电影损失了近六亿美元)。
“星战前传3”确实与戛纳格格不入,其华丽的特技、过于强大的导演意志,甚至电影本身的科幻题材都不是戛纳的偏好。与以往里程碑式的《2001太空漫游》和《银翼杀手》相比,”星战3“的主题狭隘许多,这也是人们对卢卡斯指责最多的地方——技术到底是电影的四肢还是躯干?
对戛纳来说,这个问题似乎不言而喻,但也恰恰因此才上演了这么一出不伦不类的秀。
卢卡斯,这个在好莱坞创业并最终主宰好莱坞75%影片后期制作的特技天才,无论如何都更合适呆在美国,而不是这个连呼吸都让他别扭的艺术电影之都——戛纳。王帅 杨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