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有意思。拍一部电影,讲的是两个百老汇制作人靠拍大烂片骗投资人钱。把这部电影变成一部百老汇公演的音乐剧。回头再把音乐剧拍成电影,加入几个好莱坞大牌明星的名字。这就是《制作人》诞生的始末,这部新片将于12月16日在纽约率先上映,圣诞节在全美上映。
制作 音乐剧原班人马
新版电影《制作人》几乎拥有音乐剧的原班人马,托尼奖得主斯特罗曼曾为音乐剧编舞并担任导演,这次是她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制片人是乔纳森·桑格和布鲁克斯;演员也是原来舞台上的内森·莱恩和马修·布罗德里克。剧本由布鲁克斯和音乐剧的编剧托马斯·米汉编写,内容还是对演艺圈人和事甜蜜的讽刺。这一切都说明,这部新片是对音乐剧的忠实再现。
“我们早就有了一部电影,而且那部电影非常完美,但我认为也许我们应该记住所有这些杰出的表演。”布鲁克斯说,“我们想保证这部音乐剧,连同原先的歌曲和原先的明星一起被人们记住。我们并不是为了赚钱。”
源头 37年前的戏谑经典
37年前,电影处女作《制作人》让梅尔·布鲁克斯一举成名,给他带来了一尊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杯和业界无厘头宗师的美誉。从戏剧界的虚伪到嬉皮文化到制作人———这些百老汇食物链最顶端的卑鄙饲养员,影片是对这一切的狂野讽刺,随着岁月的沉淀越发显出韵味。
那么,为什么要重拍这么一部经典呢?导演的答案是,这部《制作人》并不完全是部重拍片。2001年诞生了由早先电影启发而来的音乐剧《制作人》,词曲作者是布鲁克斯。而这一次则是这个音乐剧的全新电影版本。“这来自音乐剧。”导演苏珊·斯特罗曼说,“我们从没回到原来电影的路子上。”
优势 笑料层出不穷
与《芝加哥》中放荡舞姿、紧身戏服不同的是,《制作人》的故事发生在软呢帽盛行的1959年,女人们长裙蔽体,男人们西装笔挺,俏皮话层出不穷。斯特罗曼表示希望借这部电影向《皇家婚礼》、《龙国香车》、《雨中曲》等经典歌舞片致敬。“《芝加哥》性感、锋利。”斯特罗曼承认,“我们的并不性感、锋利,我们的是一出喜剧,而喜剧代表歌舞片的最高境界。”
这也就是《制作人》制片方所仰仗的———没有一部其他百老汇近年来的作品有如此多笑料。“我们把它拍成一部喜剧音乐剧,而不是音乐喜剧。”布鲁克斯说,“我们拥有大量的群众演员,但大部分时间是内森和马修的阴谋诡计。”编剧桑格说:“我们觉得卖点就是‘制作人’这个名字本身,而且你肯定找不到比内森和马修更棒的演员。”
劣势 舞台历史不长
不过将在全美范围内发行该片的环球电影公司无疑对历史文化传承兴趣不大,公司更关心的当然还是电影票卖得怎样以及影片的获奖机会。在此之前,《芝加哥》、《剧院魅影》和《红磨房》已经让电影公司看到了观众对音乐剧的胃口,而《制作人》已经拥有了一群百老汇铁杆戏迷。
不过,为了保证票房,芮妮·齐薇格和凯瑟琳·泽塔-琼斯在《芝加哥》被搬上银幕之时取代了原来的舞台剧演员。而《制作人》中的内森和马修尽管在百老汇的魅力四射,银幕号召力却值得怀疑。因此,票房算术看来有点残酷。举个例子,4年半中看过音乐剧《制作人》的人大约有300万人次,他们每人都花10美元去看电影《制作人》,那么加起来总票房就有3000万美元,这个数字比影片的总投资(还没算上宣传费用)还少了2000万美元。对比之下,在百老汇已经上演9年的《芝加哥》和《吉屋出租》、上演17年的《剧院魅影》自然拥有多得多的潜在观众。
对策 好莱坞明星陪衬舞台剧演员
其实制片方在演员选择上还是做出了让步,邀来电影明星威尔·法瑞尔扮演片中歌曲《希特勒的春天》的作者纳粹弗朗茨。而影片的性感指数也在乌玛·瑟曼的长腿上得到了平衡,她取代原舞台剧演员,扮演令两个制作人垂涎的瑞典秘书尤拉。“环球说,给我们一些电影明星的名字,宣传起来方便一点。我们说好吧。”布鲁克斯说,“而威尔和乌玛最终演得也相当棒。”而桑格表示,法瑞尔对影片的成功至关重要。“喜欢这种类型电影的观众一般在25岁至60岁的偏大年龄,而我们觉得威尔能带来更年轻的观众。”
喜欢原来音乐剧的人们会否喜爱这部电影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布鲁克斯说这是他最后一次和《制作人》打交道。“我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接下去呢?会再有一个粘土动画版本吗?我脑子里必定还有点别的点子。” 余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