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范围内流通着5 亿5 千万件军火。平均每12 个人中就有一个有武器,对我而言惟一的问题是: 怎样把另外11个人武装起来。”
这就是军火商欧洛夫的开场白。当代好莱坞最佳编剧之一安德鲁·尼克自编自导的片子,也是他导演的第三部电影。《战争之王》一改往日的奇思妙想,一贯的冷峻气味倒是完美继承下来。在尼克导演的首部电影《变种异煞》(Gattaca) 中,他创造了一个不太遥远的
未来,一个由基因决定一切的人类社会,那里有一个小人物,做着每个时代的小人物都会做的梦——成为大人物。第二部电影《西蒙妮》(S1MONE) 里也都是冷冰冰的人心: 落魄的导演意外获赠一套电子程序,那是一个名叫西蒙妮的虚拟演员,完美的西蒙妮帮助他夺回了失去的一切——到了《战争之王》,主线紧紧跟住主角欧洛夫,观众跟随他一起运着不计其数的武器,沿海陆空三线频频突破禁运区,到达一场场战争的根部。尼克玩起了纪实性极强的叙事风格,没有科幻,也没有悬念,观众不会紧张,却一直揪着心。“我几乎卖枪给所有的军队,救世军除外。”
尼克为欧洛夫创造了很多原则,这是其中之一,原因是倘若没有战争,军火商就没饭吃了。整部电影就是欧洛夫的发迹
史,看他如何从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变成名副其实的战争之王。欧洛夫说第一笔军火生意就像第一次做爱,心跳个不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且两件事“结束得都太快了”。看尼克的电影,这些精妙的台词都是预料之中的,通过欧洛夫的眼睛看到的一切却是这部电影带来的意外之喜。
欧洛夫的生意就是去刚结束冷战的大国购买库存武器,然后卖到战乱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子弹比选票更能改变一个国家”。但他不卖武器给本·拉登,因为那家伙经常在支票上耍花样。
尼克的电影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同时看到个人与整个时代的命运。这部《战争之王》更是看点多多,可以看军火大鳄的发家史; 也可以看他如何施巧计迎来自己10 岁开始暗恋的名模; 可以看西非难民如何像蚂蚁分食蜻蜓一样拆掉停在公路
上的运输机; 也可以看暴君如何在街头卖弄新买的枪支。
“知道谁将赢得最后的战争吗? 军火商。因为其他人都在忙着互相杀戮。”这无疑是全片最具讽刺意味的台词。文/ 王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