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专题 >正文

星光夺目无奈影片暗淡 展映片比参赛片好看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4:24 京华时报

  历时10天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随着昨晚大奖的颁出,终于落下了帷幕。德纳芙、爱德华·诺顿陈凯歌等又一批大腕走上闭幕式的红地毯,好似为这10天来一次次的群星盛会做总结。综观本届电影节,徒有明星光彩,参赛影片却缺少令人拍案的佳作。

  参赛片问津者寥寥

  毋庸置疑,本届电影节在邀请嘉宾方面远远超过了往届。也许是组委会此前听到了太多星光暗淡的抱怨,所以这次将国内外能找到的大牌一网打尽。但矫枉过正的后果也出现了,电影节成了追星大会,大批记者天天奔命于明星采访、大腕论坛,而电影节的主体———参赛影片却少人问津。记者接到组委会最多的电话就是通知某参赛影片记者会因特殊原因临时取消。所谓的特殊原因大家都明白,就是怕到场的记者不够,剧组主创尴尬。记者不止一次看到过,参赛片发布会上,台上的嘉宾比台下的记者多。

  展映片比参赛片好看

  在电影节期间,记者与普通观众关注更多的电影是展映影片,而并非正式参赛片。今年展映片中的《四眼田鸡》《超级无敌掌门狗》《搏击会》《赛末点》《亲切的金子》《超级妈妈2》以及吕克·贝松的影展吸引了上海的大批观众,也正是这批观众成为本届电影节票房收入的最大贡献者。中国参赛片当中,《理发师》热度已过,《天狗》主创缺乏明星,直接影响了观众的热情。记者凭组委会发的记者证可以免费观摩所有17部正式参赛片,但更多的记者没有使用过该证件。上海一名同行抱怨,看了所有参赛片的内容梗概后,没有一部让他有想看的冲动。反倒是一些参展影片上映时,记者和观众一样挤在售票窗口自己掏钱买票。

  选片存在单一性

  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所言,年轻的上海电影节在选片方面存在着不够广泛的问题。著名导演李安也认为,上海电影节比戛纳电影节还要艺术,不够商业。目前所谓的艺术影片,常常与沉闷无趣、孤芳自赏挂钩,这自然脱离群众,以致参赛片方和观众是“你艺术着你的艺术,我娱乐着我的娱乐”。比如本届17部正式参赛片,从演员到导演,观众大都没听说过,小成本制作更占据了很高的比例。没有明星,故事不动人,视觉上又不够震撼,如果只凭“有深度”三个字是很难让观众走进影院的。

  缺乏争议性影片

  本届电影节繁荣背后的苍白,还体现在没有广受关注、具有争议性的影片。前几届虽然明星稀少,但颇具争议的影片还是有的。比如前年的韩国影片《丑闻》,去年日本导演山田洋次的《隐剑鬼爪》。当然,国内知名导演影片的首映也能吸引记者的眼球,如彭小莲的《美丽上海》、侯咏的《茉莉花开》等。但今年缺少这样的电影,大部分影片由于知名度问题,观众连主创都不认识,又怎么谈争议呢?也许正因为此,本届电影节把目光投向众多明星大腕,关注度还高些。

  10天里,美丽的上海,到处都洋溢着电影节的喜气,各个会场都能看到一幅幅纷繁夺目的海报,在一个个采访中,都能看到笑容满面的明星……但明天呢?电影节落幕了,明星秀结束了,摆在影厅边上的那一盆盆鲜花也履行完了职责,要被撤走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除了明星们走秀的身影和只言片语,关于电影本身的,却几乎一无所有。

  本报特派上海记者曾家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