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前,三个意大利人生平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每天,他们或是泡在北京古老的胡同,或是走进繁华的东方新天地,或是融入景山公园的晨练老人队伍,对每一个中国人,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其中一个叫吉赛贝·托纳多雷,1988年-2000年间,拍摄了三部经典影片,分别是《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他是受“国际导演拍北京(Vision Beijing)活动组委会”邀请,专门来为2008北京奥运会拍摄5分钟的宣传短片。
昨天下午,体验了几天北京生活的托纳多雷一行终于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和媒体见面,聊一聊这次的感受。一进场,全场便响起致敬的掌声。大家对托纳多雷的作品和本人更感兴趣,而他,则对神秘东方充满好奇,不管什么问题,回答都会绕到这次的拍摄北京短片上来,“对我来说,这里的人很热情,北京的生活氛围让我非常感动,北京很有活力!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给我很多创作灵感。9月,我会带着剧本再来,片子成功不成功,还不知道,要请大家看了再评价。”
这次的拍摄计划,规定每位导演只有5分钟的时间,怎样在5分钟内展现自己的风格,拍出北京的魅力,是一个难题。
托纳多雷表示,这个作品,不是广告,不是纪录片,更不是一个电影,但是,也会有完整的情节。他的作品中爱情不可或缺,所以在这5分钟的时间里,“因为有情节有故事,所以一定有角色,就一定有爱情,也应该有爱情。音乐也是我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音乐能表现画面没法展现的情节,但是5分钟时间太短,怎么用音乐,我还没想好。”
托纳多雷在北京
把时间花在了解北京人身上,会更有意义和意思。
几天时间,托纳多雷一行抓住一切机会,走入北京,不光去了故宫、长城这样的传统景点,也去了东方新天地、电影院、什刹海等北京当地人平时热衷去的一些地方,当然,也不忘品尝烤鸭。因为喜欢这座城市,他们推迟了回国时间,甚至挤不出时间接受采访。
也许是行程太满,眼前的托纳多雷略带倦意,他沉静地坐着,一脸严肃。直到主持人曝光他的摄影爱好,这位摄影出身的导演才咧开嘴大笑起来,“是啊!相比拍电影,我更希望自己是个摄影师!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开始了拍摄,喜欢拿着相机到处走,看到吸引人的就马上拍下来。拍照片比拍电影自由得多!可以一个人拍,自己单独跟人交流。这次来,我也喜欢拍很多照片,用相机这种独特的方式走近北京人,进入北京人的生活。他们对我真是太热情了!”
于是,这位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不喜欢太多人跟着自己,这几天背着他那台大大的专业相机,走街穿巷拍北京,高兴了,跟人攀谈几句,累了,坐在四合院里歇一歇。在景山公园看老人们大合唱,看了一个多小时不愿意走。赶上北京的闷热桑拿天,他倒是兴致不减,前天又跑到了天坛公园,眼见庞大壮观的晨练、跳舞、吊嗓子的老人队伍,他“啧啧”称赞,一口气将这次随身携带的20多卷胶卷用得精光,大呼不过瘾。
托纳多雷谈电影
看电影让我们感到很愉快,但是,人生比电影苦多了!
生于1956年的托纳多雷的作品一直深受影迷喜爱,可是他自己却不好意思地说,其实自己根本就没上过什么电影学院,“就是年轻时待在家里,看许多许多片子,对我帮助很大,最后自己也走上了电影之路。”他的作品数量不多,无论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还是《天堂电影院》,大多以家乡西西里岛为背景,题材偏好少年的憧憬和老年的回忆。
说起自己的家乡,托纳多雷托着腮帮子,满怀深情,“那些关于西西里的片子,的确和我的成长环境有关,20年前,我离开了西西里,这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一直忘不了那里,未来也有计划继续去那里拍我的新作。”
看过《天堂电影院》的朋友一定记得,主人公阿尔弗雷德说过,“人生不是电影,人生比电影苦多了。”20年过去,这位导演回忆起这句经典台词,依然很感慨,“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人生总是会峰回路转,很顺利,可是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麻烦。直到今天,我依然要说,看电影让我们感到很愉快,但是,人生比电影苦多了!”
那么,这位电影大师会不会来中国拍片呢?托纳多雷似乎一点都不着急,“这次比较匆忙,没时间接触中国导演,但是很快我会再来中国。”10月,他的最新影片《陌生物》将在罗马首映。
关于“导演北京”
“国际导演拍北京”活动组委会希望借助短片的宣传和国际导演的全球影响力,在2008奥运会前完成一次北京的国际化城市形象推广。托纳多雷是第一个,接下来,已经确认参与拍摄的导演还有:伊朗导演马基得·马基迪(代表作《天堂的孩子》)、韩国导演姜帝圭。此外吕克·贝松、奥利弗·斯通、安东尼·明格拉、索菲亚·柯波拉等24位导演也都在邀请之列。(记者韩莹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