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看片“极端” 闷片逼走记者动画片逗乐一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17:46  新闻晚报

  到戛纳采访,一大重头戏就是看电影,但即便你是超级电影爱好者,也会被无休止的看片所累,尤其是当你遭遇一部超级无敌大闷片时。昨天的竞赛片《伦敦来的男人》几乎把记者“逼疯”了,电影宫里不停有人离场,倒头大睡的比比皆是。一记者看片结束后大发牢骚:“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坚持两小时吗?我鞋子掉到台阶下面一时找不到,只能熬到影片结束。”

  不过,郁闷无比的记者们在看了参赛片中唯一的动画片《我在伊朗长大》后,总算找到些许安慰。黑白影像中,描述了一个从小喜欢李小龙功夫的伊朗女孩的成长经历,所有人都被逗乐了,郁闷随之散去。

  一部大闷片:《伦敦来的男人》

  记者走了制片死了

  《伦敦来的男人》导演是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影片讲述的是一扳道工目击一宗谋杀案后意外拾得一笔巨款,从此生活发生改变。但大师的黑白片前20分钟完全没有对白,沉重的音乐好似病人在呻吟,轮船、海水、钞票镜头反复重现,一个脸部的大特写也可以持续五分钟。等到影片开演半小时后,男主角也没说几句话,不少记者当即就离场了。

  据悉,这部电影是塔尔耗时三年多才完成的,为了拍摄需要,在海边建起一座扳道工工作的望塔,后来不满意,又全部拆掉重修。拍摄开始仅一周,导演就花掉了约175万美元的全部预算。原本就患有抑郁症的制片人,因为绝望而选择了自杀。

  “拍摄期间的确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经历了危机、困难,但好在整个剧组同心协力,没有人离开。”塔尔甚至完全回避痛苦,坚持说拍片时都是美好回忆,“悲伤这个词太简单化了,我们必须要面对人生现实。其实我们这个影片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探讨人性,这是全球共通的东西。”

  一部大好片:《我在伊朗长大》

  记者笑了导演火了

  《我在伊朗长大》是22部参赛片中仅有的一部

动画片,也是到目前为止获得掌声最多的一部片子,所有观众站起来向导演致敬。影片根据导演玛赞·莎塔碧的同名插画故事书改编而成,完全是导演本人的真实经历。玛赞的外公曾是伊朗王子,在风云变幻的年代,她曾到维也纳读书,后回到伊朗结婚又
离婚
,最后到法国定居,从事插画艺术多年。影片采用黑白亮色,人物造型并不是很好看,但语言、动作非常有趣。在战争的年代,小玛赞可以对着李小龙的海报比划功夫,可以在朋克风靡但又受禁的时代听杰克逊、BeeGees的歌,她一直在反叛、寻求自由。法国影坛“常青树”凯瑟琳·德纳芙在读了绘画书、见过聪慧健谈的玛赞后,欣然同意为玛赞的母亲一角配音。

  “影片虽然讲述的是我在伊朗长大的故事,但我并不想让它过于真实,这毕竟还是个故事。”玛赞起初也很害怕,怕绘画本不适合电影剧本,又怕电影没尊重绘画本,不过影片中的人物没有完全卡通化,而是很贴近生活。就像电影中讲述的一样,玛赞如今生活在法国,远离了家乡伊朗,但她的心一直在那里。“如果我是个男人,那么伊朗就是我的母亲,法国是我的妻子。”玛赞虽然不再回去,但她仍然是幸运的,“我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跟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是很多伊朗人都没法做的。” 于音/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