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影评《伦敦来的人》:大师手笔,震撼心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19:44  新浪娱乐

  贝拉-塔尔这位大师终于带着历经磨难的影片"伦敦来的人"现身戛纳。如果说昆汀-塔伦蒂诺的"死亡证据"因为导演大名吸引了排长龙的队伍,等待"伦敦来的人"媒体观摩场前更长的等候人群,则是完全来自于对导演艺术天才的敬仰。

  1955年出生的导演贝拉-塔尔年轻时做过打工阶层。三十多年的电影生涯,此前只拍过4部剧情长片,却以他独特的长镜头慢叙事,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大师风格。这部新作,拍摄时间历时三年之久,其间不仅拍摄队伍出现过调整风波,法国制片人巴斯曼还因此片问题自杀,影片也几乎面临流产边缘。因此,贝拉-塔尔在影片开端特意注明将影片献给巴斯曼,并且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对所有坚持到这部影片最后拍摄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来自伦敦的人"改自著名作家乔治-西蒙内的同名小说。影片讲述一个海边小镇上的守夜人马洛因(米洛斯拉夫-克洛伯饰)在贫穷枯燥的生活里,迷失目标,丧失了生活活力。直到一天夜晚,他见证了一起谋杀案的始终,平静的生活从此暗流搅动,走上一条徘徊在孤独、道德、善心、无辜和同谋的不归路。

  影片《伦敦来的人》以一个令人惊叹的长镜头切入,从守夜人的视角见证了一个金钱交易和谋杀的始终。长达十多分钟的长镜头,停泊在岸边的轮船、码头上的交易和谋杀、人物的出现和消失,随着摄像机前后左右流畅地移动,把一个普通的谋杀案,描绘得神秘而惊心动魄。长镜头以站台上火车渐渐从守夜人的视野里消失结束。接着又进入另一个守夜人结束工作回家的长镜头叙事。四十分钟过去,电影的镜头仅仅转换过 4、5次!独特的摄像,没有给人丝毫的枯燥。变化的镜头视野、光线,人物的表情,丰富的镜头语言给观众太多回味和想象的空间,从一个窒息的氛围进入另一个窒息的氛围。

  音乐,同样不可不提。从影片放映最初,缓慢,忧伤,低沉的音乐,立刻让故事进入一个悲剧的气氛,并伴随到影片结束。黑白色彩中,光线成了调解影片层次的重要武器。这部影片,导演想要讲述人类的孤独,一个找不到生活意义的人,一个被生活摧毁欲望的人,重新开始反省生活和存在的意义。最后的结局更是具有嘲讽意味意味深长。(这里暂且不做描述,留给观众自己享受这部电影的权力和空间!)

  新闻发布会上,这部影片被许多记者划为导演的经典作品之列。当然,并不是所有人会赞同,这是一部不容易看进去的影片。但是,一旦进入导演想要表达的世界,相信你一定会被震撼!(刘敏戛纳专稿 )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