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星球大战启示录 中国电影只有武侠没有科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12:11 竞报
《星球大战》今天迎来30周年大庆,美国影迷展开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发布新邮票、星球大战“马拉松”放映等纪念活动。 《星球大战》走进国门后,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名影迷,受其影响,一大批科幻作家也应运而生。中国观众同样期待,有朝一日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电影人拍摄的科幻片。但截止到今日,中国电影人对科幻电影的尝试屈指可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科幻片寥寥无几,包括《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隐身博士》、《凶宅美人头》、《寻找爱情》等几部,基本却都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儿童片、爱情片、喜剧片、恐怖片。 “开始我们以为没有钱所以拍不出科幻片,后来发现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观念。”长期研究科幻文学、北师大硕士生导师吴岩对记者说。 美国科幻片的启蒙 《星球大战》问世前,科幻题材的影片始终扮演着另类的角色。上世纪70年代,由于投资风险高,大公司都不愿轻易投拍,于是科幻电影坠入B级片的深渊,简陋粗糙成了它的代名词。1977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上映,其全球累计票房7亿7500万美元,彻底改变了票房历史。制作精良的科幻电影一下成了好莱坞的首选题材。因此,可以说《星球大战》改变了好莱坞对科幻电影的态度。 从剧情和现实意义上来看,“星战”系列的确不能同《乱世佳人》、《教父》等片相比。但它还是成功地改变了美国人的思维和行为。它成为了以后几乎所有以星空、大海为背景的科幻片的灵感来源和想象力的标杆。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成千上万的科幻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科幻片热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并开始影响整个世界。 结识“星战”也惘然 在中国,《星球大战》没能同步引进。1977年第一部“星战”影片在全球刮起飓风时,大多数国人还不知道这个词的意义所在。直到美国政府鼓吹“星战计划”我们才对“星战”这个词有所了解,那时人们的印象中星战等于冷战。同样在80年代,《科学画报》报道了《星球大战2》的拍摄情况,之后国内电视台播出了《星球大战3》,国内的星战迷都是那时靠电视台或杂志培养起来的。 由于星战前三部曲没能同步在大银幕上播出,因此我国观众对“星战”始终保留隔阂。在后来星战前传三部曲上映时,观众也没有太强烈的兴奋与期待。在我国三部《星战前传》全国总票房分别是2800万元、3800万元、7500万元,其中,《星战前传3》远不及同年上映的《无极》(1.5亿元)和《神话》(9100万元),也不如引进片《哈利·波特》(9300万)。 也正是因此,中国的星战迷很少有像美国影迷那样,上映前带着帐篷到柯达剧院门口排两个星期队。中国的星战影迷也远不及《超级女声》培养出来的“玉米”(李宇春(blog)的粉丝自称)多。 科幻情节被武侠“消灭” 西方的科幻历史非常久远,爱因斯坦曾呼吁:“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科幻文化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几乎像是全民的教育普及一样,也正是因此,对于西方观众而言,《星球大战》就像是一场超越年龄与年代鸿沟的成人童话,是一场人人都企望参与的造梦。 在中国情况完全相反。1903年时,鲁迅把凡尔纳著名的《月界旅行》翻译成汉语后,放言称“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幻小说始”。但这呼吁却并没有得到反响,当时的小说家仍旧坚持将原本具有的传统武侠文化作为幻想之源,并创作出大量的以武侠为题材的文学著作,并且首要创作武侠电影。 在80年代星战掀起的科幻热潮的影响下,科幻文学一度流行。《决斗在网络》、《天隼》、《闪光的生命》等,这些质量相对不错的科幻小说相继问世,并让喜爱科幻书刊的不少青少年的眼睛为之一亮。但这股热潮迅速被武侠电影掩埋,人们把对太空的幻想迅速转移到对《少林寺》的追逐上。“好莱坞的科幻片在展望着未来,影片里展现的是电脑网络太空飞船,科技的日新月异;国产‘科幻片’则在缅怀历史,影片里充斥的是拳打脚踢飞檐走壁。”一名网友如是说。 中国科幻作品的“缺血” 从荒江钓叟的《新法螺先生谭》到现在,科幻作品出现在中国差不多有一百年了,但历数这些年来出现在大银幕上的科幻电影,真正的国产片寥寥无几,也基本都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儿童片、爱情片、喜剧片、恐怖片。 没想象力,缺乏强大的资金支持,这是已去世的作家王小波十年前给中国科幻片“缺血”诊断的病因。但是在现在的状况下,国产片投入几个亿已比比皆是,科幻电影的尝试却一次又一次不了了之。“我们没有欣赏科幻片的传统和习惯,市场前景不好,投资者不愿冒这种风险。”导演张建亚说。“缺少成熟专业的特效导演是很大问题。”《太空劫持》导演邵智愚说。“资金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观念上的。拍科幻片要求剧组所有人都有未来感,但在我们这里,也许剧本还不错,但遭遇美工布景或者导演的拍摄手法问题,一下子就弄得特土。”吴岩说。 其实世界其他国家也极少出产科幻大片。比如同样是以未来战争作为题材的《变形金刚》,以及从日本引进的一系列科幻剧,诸如《恐龙特级克赛号》,虽在中国市场反响不错。“但《恐龙特级克赛号》依靠把人缩小拍摄的技术极其落后。”科幻爱好者郁先生说。 虽然国内不少人士疾呼:要求创作和出版部门将科幻文学放到突出地位。但“中国的科幻电影、影视剧显然还没有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吴岩说。 ●马拉松接力放“星战” 随着星战3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洛杉矶会议中心将举办一场免费的星战“马拉松”放映活动,电影院于周三早上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放映《星球大战》三部曲以及《星战前传》三部曲,放映时间长达17个小时,直到周四早上凌晨两点方才结束。这是美国境内第一次按照“正确”顺序放映《星战》六部电影。 尽管不少影迷都表示,要在电影院的座位上待17个小时不太舒服,但电影票仍旧被抢购一空。 ●纪念邮票引发投票 作为纪念活动的一部分,美国邮政部门将在25日纪念日当天,发行了一套《星球大战》纪念邮票。不久前,这套邮票在好莱坞亮相,分别印有15位在星战系列电影里出现过的主要人物,包括海盗船长汉·索罗、卢克、黑武士、莱亚公主、杰迪大师奥比旺等。当天,影片中的主要角色都在展示会上一一亮相,这让许多“星战迷”们都开心不已。目前,星战影迷网站上已经掀起投票,打赌究竟是黑武士的邮票还是天行者邮票更抢手。 美国邮政局还和卢卡斯电影公司一起为美国一些城市街头的邮箱改头换面,给传统的蓝色邮箱穿上了特殊的“盔甲”,将它们打造成《星球大战》中可爱的机器人的形象,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星战”的氛围。 ●隆重庆典即将展开 除此之外,本周卢卡斯公司也选定洛杉矶作为“星战”30周年大典的举办地,举办一系列活动。5月24日是“星战”影迷俱乐部的特别活动日,庆典正式开幕将在25日,也就是1977年第一部《星战》电影《新希望》的首映日。预计出席本次庆典的明星包括莉娅公主的扮演者嘉丽·费舍、机器人C-3PO的扮演者安东尼·丹尼尔斯,还有“星战”单人舞台秀的表演者查尔斯·罗斯,同时安排了“风暴突击队奥林匹克”和“德鲁伊极限挑战”等项目。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开中国科幻电影先河,这部完全忠于小说原著的作品无论风格、叙事手法,还是特技之严谨,都可称为新中国成人科幻片的典范。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先后制作了《潜影》、《霹雳贝贝》、《凶宅美人头》三部科幻片。 《潜影》改编自八十年代早期的科幻小说《王府怪影》,讲的是一个古代王公贵族的宅院拥有“自然录影”的功能,其带有磁性的墙壁保留着古代侍女的活动画面,并在雷雨天气下放映出来。一个不被人理解的青年科学家推测到其中的原因,并发明了仪器,想在另一个雷雨天再次唤起这个影像,但以失败告终。 《霹雳贝贝》描述宇宙人的儿子贝贝因为手上带电,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奇特功能。该片成为儿童科幻片的典范。 《凶宅美人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改编自别利亚耶夫的科幻名著《陶威尔教授的头颅》。 与《珊瑚岛上的死光》相比,这三部影片在对科幻元素的把握上都倒退了一步,因此也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1990年,冯小宁导演、葛优主演的《大气层消失》则因为过于说教、人物僵化、情节平淡等原因而影响颇小,未获成功。 上世纪90年代,国产科幻片制作却相对滞后,仅有《化身博士》、《太空劫持》等几部。 科幻系列电影《星球大战》将迎来公映30周年纪念日。30年前原本不被发行公司看好的《星球大战:新希望》发动了一场票房革命,美国乃至全球影迷几乎没有进行抵抗,就臣服于这部“B级科幻片”的原力之下。套用电影中最著名的一句台词:愿原力与卢卡斯同在,足以概括这部电影的魅力。 ●名导演的启蒙 无论斯皮尔伯格、莱德利·斯科特,还是作为后继者的詹姆斯·卡梅隆与彼得·杰克逊,都毫不讳言《星球大战》对他们个人创作的影响。《指环王》、《金刚》的导演彼得·杰克逊说:“观赏《星球大战》是我少年时期最令人兴奋的回忆之一。《星球大战》为其他电影的可能性打开了一道大门,它像一场大地震,彻底撼动了人们对电影的观念。”《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表示:“在看完《星球大战》后,我非常兴奋,甚至立刻辞去了开卡车的工作。它使我痛下决心,要成为一名电影工作者。” ●电影技术革新 为拍摄《星球大战》,卢卡斯专门成立了ILM(工业光魔)公司,解决电影的特效环节。结果,ILM因为《星球大战》一战成名,迄今为止已经接拍234部影片的特效部分,其中就不乏《泰坦尼克号》、《哈利·波特》。由于《星球大战》的成功,卢卡斯影业旗下的“天行者音效”、“THX标准”、Avid后期制作系统等早已成为电影技术领域的一种同行标准,因《星球大战》而开设的电脑部门后来演变成大名鼎鼎的皮克斯工作室,以《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3D动画彻底改变了动画片的进程。因此,《星球大战》改变了好莱坞电影的技术。 ●商业营销典范 它是所有电影商业运作的成功案例典范,当卢卡斯花50万美元从20世纪福克斯手中买下星战电影的改编权和其他相关产品的使用版权后,电影公司才发现,和同电影相关的主题T—SHIRT、玩具、书籍、海报,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最后一部电影中,卢卡斯电影公司授权美国第二大玩具制造商Hasbro基于电影中人物推出各种造型的玩具。上世纪70年代收藏的一些卡通人物造型玩具,有些现在的价值高达25000美元。 据估计,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创造的总价值将很可能超过200亿美元。“星球大战”的推广已经成为知名商学院的营销案例。此后,所有的电影都像星战一样,开始利用周边产品赚取更大利润。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张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