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克里斯蒂安成罗马尼亚第一人 金棕榈胜奥斯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15:21 新闻午报
第60届戛纳电影节昨日揭晓了各大奖项,经过12天的激烈角逐,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蒂安.蒙久执导的低成本影片《四月三周两天》在22部主竞赛片中脱颖而出,力夺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这位39岁的新锐导演也就此成为登顶戛纳电影节的“罗马尼亚第一人”。在获奖感言中,蒙久由衷希望自己的这次胜出能够鼓舞“来自其他小国的非大牌电影制作人”。 导演说“好电影未必得重金邀星” 颁奖晚的压轴时刻,所有人都屏息期待“最佳影片”的归属。评委会主席斯蒂芬.弗雷斯宣布,金棕榈奖授予克里斯蒂安.蒙久的《四月三周两天》。击败包括科恩兄弟等众多劲敌,蒙久并没得意忘形,他平静指出:“今晚,我获得了这个奖,希望它对来自小国家的小电影制作人而言都是个喜讯,这意味着,只要你讲的故事能吸引每个人聆听,未必得大张旗鼓地花重金、请巨星才能拍好电影。” 《四月三周两天》是蒙久执导的第二部故事长片,筹拍之初资金不到60万欧元,经费在6个月前一度捉襟见肘。他坦言:“我们只有尽快赶工,每个步骤都第一时间完成。”而今获金棕榈奖的丰厚回报,蒙久表示:“近年来,罗马尼亚电影取得成功。这个奖是对罗马尼亚电影新浪潮的最好嘉奖。”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对我们而言,戛纳的重要性远胜于奥斯卡,戛纳的肯定意味着你是一个真正的电影人。” 从教师转行当记者,再投身电影事业,蒙久的从影之路颇为独特。如今,他身兼导演、编剧和制作人数职。在攀上戛纳电影节之巅后,蒙久表示,金棕榈奖并不会为他的导演生涯画上句号,“我希望自己还能够拍摄更多的影片。” 壁上观“小片”吃香“巨作”吃瘪《四月三周两天》讲述女大学生加比塔意外怀孕,其室友奥蒂利娅帮她私下堕胎,两人在求助“赤脚医生”的过程中遭遇种种麻烦,片名《四月三周两天》即指胎儿夭折前的存活时间。该片风格质朴,却不失张力,得到9名评委,各路影评家和媒体记者一致认同。 相比之下,一些看似声势浩大,或刻意讲究拍摄技巧的“巨作”却失意而归。今年有5部美国影片抱团出征戛纳竞赛单元,结果无论詹姆斯.格雷的《我们拥有此夜》、大卫.芬奇的《十二宫》,还是资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死亡证据》,科恩兄弟的大热门《老无所依》,都无缘大奖。唯独美法合拍的《迷幻公园》获得安慰的“戛纳60周年特别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肯定该片导演加斯.范.桑特对独立电影做出的贡献。当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在戛纳集体遭遇“滑铁卢”,“唯大牌是尊、向明星看齐”的“法宝”已不再灵验,用银子堆砌表象终究不如以情感扎根人心,究竟“孰大孰小”,并不是以钞票尾数的零来衡量的。□姚佳森编译 戛纳很贵,也很值 好莱坞片商的精明账本 在好莱坞片商的日程表上,戛纳是他们最重要的约会之一。红地毯、首映礼、爱打听事儿的摄影师、坏脾气的影评人都特合他们胃口。会算账的好莱坞制作商发现,去趟戛纳开销比在自己家要贵4倍,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每年依然奔赴戛纳。 开销是好莱坞4倍 在好莱坞一部巨制的首映预算不超过75万美元,但在6000英里外,预算就要翻4番。想让好莱坞影星穿越大西洋到法国,先要租私人飞机,价位15万美元左右。戛纳每年这时酒店房间紧缺,一个套房每晚3000美元。明星发型和化妆费用也让发行商很头疼。去年,索菲娅.科波拉带着《绝代艳后》来戛纳时,就花了4.2万美元。租用豪华轿车和普通用车也必不可少,开支为3万美元。为演员和导演提供24小时保安,每人要1万美元。 电影公司不想支付这些吓人的账单,一旦说“不”,明星就会以拒绝参加发布会来讨价还价。《我们拥有夜晚》主演马克.沃尔伯格和他的5人组下榻著名酒店HotelDuCap,电影商2929娱乐公司只想支付沃尔伯格及少数助手住宿费,沃尔伯格威胁不参加首映让公司就范。 开销大利润也大 尽管花费如此不合理,戛纳首映却能让影片在国际上赢得好名声,毕竟好莱坞更偏向一个商业运作市场,而戛纳作为国际性电影节,世界各地3000多家媒体都派来记者,红地毯走秀和影片放映都会成为全球娱乐头条,为影片发行提前造势。韦恩斯坦公司老板哈维.韦恩斯坦说:“如果你有好的电影,这里就是展现它的地方。”韦恩斯坦此次推出了迈克.摩尔的纪录片《病患》。 不管开销多大,戛纳带来的利润绝对可观。如能拿下金棕榈,就不必担心票房。“在戛纳首映,效果非常明显。”华纳兄弟国际部总裁克罗尔说,“戛纳不便宜,但它能给你别处得不到的东西。” 注意力是把双刃剑 尽管索尼电影公司没公开在戛纳花费,但知情人透露,索尼的《达.芬奇密码》去年在戛纳首映的总花费高达400万美元。索尼全球营销和销售总裁布莱克表示,目的就是要让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影片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放映和晚宴都起到功效。“这绝对能引起全世界注意,每个人都想全球化,戛纳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电影节的国际性大事少之又少,在戛纳引起注意,必定能在世界引起反响。” 不过宣传造势也是一把双刃剑。《绝代艳后》被影评人大泼冷水导致电影票房很差。“放映时嘘声一片,根本听不见影片配音。”布莱克说。而电影《小可爱》2004年成为戛纳盛大的闭幕“晚宴”,发行商透露,“我们没有从中获益多少”。□汪海燕编译 60岁戛纳,越活越明白 好莱坞在戛纳又一次受到冷遇,除了一个安慰奖外,4部入围竞赛片险些颗粒无收,不少美国媒体在替科恩兄弟深感遗憾的同时,再次搬出乔治.克鲁尼、布莱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等一众好莱坞巨星在戛纳引发的追星狂潮聊以自慰。不过,得奖固然重要,不受戛纳待见,对好莱坞而言,还不是最丢脸的事。比起捧着金棕榈回家,崇尚追逐票房利润的电影片商更喜欢真金白银的乐趣。 戛纳作为国际性电影节的龙头老大,在全球化的今天,艺术和商业并举。以独特而挑剔的眼光搜罗全世界艺术片的同时,更是放低姿态,向好莱坞主流敞开大门。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年比一年更眼花缭乱的超级明星穿梭于戛纳红地毯,势利眼的媒体和影迷近乎疯狂,竞赛片场面却冷冷清清。高傲的法国人纵然有一万条理由愤慨,此时此刻,却很享受名利场带来的浮华喧嚣。60岁的戛纳,早磨砺成世故精明的影坛大佬,不仅懂得逢迎,更是深知自己的江湖地位。它不会白白浪费金字招牌的超值潜力。想知道明星是不是大牌,就让他来戛纳吧。唯有这里,巨星才会享受到众星捧月的辉煌,这一点,好莱坞也心知肚明。 无论好莱坞还是戛纳,都深谙彼此的游戏规则。一个负责输出大牌明星,为交易好莱坞水涨船高的大制作换得筹码,一个对狂热的追星潮和大张旗鼓的商业电影睁眼闭眼,暗地里赚足可观的利润。至于金棕榈,法国人是用它给艺术电影“装点门面”的。美国导演的电影拍得再出色,影评人的评语再感人,戛纳都不会和好莱坞玩“一家亲”。艺术和商业双赢,清高的戛纳早就在其中如鱼得水。一个国际性电影节,从起步走到今天,绝不是靠曲高和寡获得圆满,其背后是经营的产物,更是智慧的果实,一意孤行的结果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媒体总结性地将戛纳又一次成功落幕赞美一番,带着满足离去后,和好莱坞共同期待着第61个年头狂欢。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