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哈利-波特终结版出炉 罗琳下一步继续写神(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15:40  北京晚报
哈利-波特终结版出炉罗琳下一步继续写神(图)
罗琳已锁定下一步继续写神

  从欧洲、美洲到亚洲,“哈利·波特”在发疯,最后一部“哈利·波特”小说《哈利·波特与死圣》在全美首发当天24小时内就售出830万册。缔造又终结这股神话的J·K·罗琳下一个目标异常令人瞩目。罗琳还会写作吗?她的下一篇将会是怎样的魔幻世界?全世界的哈利·波特迷无不充满迷惑和渴望。据最新《苏格兰人报》透露——罗琳文学事业的下一篇章将聚焦希腊神话中的超级英雄俄耳甫斯

  全球顶级作家合写神话系列

  爱丁堡出版社卡能格特为罗琳提供了一个重述经典神话故事的机会,讲述想要将妻子欧律狄刻救出地狱的希腊传奇英雄俄耳甫斯的故事。罗琳曾经表示,自20世纪80年代在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希腊和

罗马神话之后,她就喜欢上了这类经典文学。现在,卡能格特出版社邀请罗琳加入自己最新的名人作家群继续创作畅销神话系列小说。

  改写经典小说可能会让罗琳获得好评如潮,但是,这类作品的创作酬金通常不超过5位数,与她5.45亿英镑的财富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但对罗琳来说,写这样的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很多角色的创作都直接源于罗琳对古代神话的热爱。一名知情人说:“她表达了重塑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的兴趣,她低调行事只是为了不影响到最后一部哈利·波特小说的发行。”

  从2005年起,卡能格特出版社就开始发行备受书迷喜欢的神话系列小说,所以,出版社老板贾米·布恩邀请罗琳加入神话系列创作一事不难理解,一名知情人说:“一开始,这一想法是邀请全球顶级作家创作的想法,以各民族源远流长的神话故事为原型,依照自己的构思与理解重写经典。也就是说,他们的神话故事将面向全球发行,目前已经有大量作家应邀为全球24家国际出版社写书了。”

  一直有这样的猜测:完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后,罗琳和丈夫尼尔以及孩子共处的时间可能会更多,她也会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支持她钟爱的慈善事业——苏格兰多发性硬化症协会和玛吉癌症治疗中心。但是对她来说,要放弃重新创作文学经典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了。

  超越哈利·波特实在太难了

  《书商》杂志记者凯瑟琳·鲁什敦相信,又一部文学巨著将在罗琳手中诞生。她说:“书迷们会蜂拥购买罗琳的下一本书,无论是什么书,但是,重塑希腊神话可能是一个富有灵感的选择。《神话》会为她的那些伴随哈利·波特长大的书迷们再现魔法和奇幻世界。她解读经典神话和传奇故事一定精彩非凡。”

  但是,鲁什敦同样相信,没有冒险,就没有这些故事,她说:“无论罗琳的下一部作品是什么,总会有人找机会批评她,她将面临严格的审视。她一定知道,想保持自己的好名声,下一部作品一定要充满奇幻色彩。要超越哈利·波特实在太难了。”

  圣安德鲁斯大学希腊文学专家乔恩·赫斯科认为,罗琳是将经典文学介绍给玩游戏长大的孩子们最理想的人选。他说:“经典神话中的魔法似乎给罗琳的印象颇深,哈利·波特就是一名希腊式的英雄。因为古典文学知识渊博,所以,罗琳是重塑俄耳甫斯神话的理想人选。毋庸置疑,这有助于将希腊神话引入新的年轻一代。”

  赫斯科认为,《俄耳甫斯》也是罗琳的最佳选择,他说:“俄耳甫斯的核心是讲述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经典而永恒,是一个充满浪漫但又有流血冲突乃至死亡的可怕故事。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故事至今仍令人着迷的原因。俄耳甫斯必须面对险恶挑战和强势对手,同时他也在不断壮大自己,这与哈利·波特角色有某些共鸣之处。”

  参与《神话》系列的作家包括亚历山大·迈克尔·史密斯,他的《梦中的爱神》讲述的是凯尔特的传奇故事,以及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她讲述的是奥德修斯的妻子珀涅罗珀的故事。杨孝文文/新华社图

  千呼万唤中,《哈利·波特》系列终于有了终结篇。在全世界93个国家同步发售的“哈7”,单在美国首版印刷数量就高达1200万册;在北京图书大厦,这本定价200多元的英文图书4个小时即售出1500册。听起来这绝对是个奇迹:自上世纪90年代中面世以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全球已卖出了3亿多册,成为继《圣经》之后西方世界最普及的图书。三部由书改编的电影,票房总收入则超过了20亿美元,DVD发行也超过了10亿美元。据一项粗略统计,由《哈利·波特》带动的相关产业,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虽然在《哈利·波特》系列的出版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商业宣传手段都一展拳脚,但单凭广告的“魔咒”是无法长久吸引读者的。正如《纽约时报》的评论所说,“大胆创新的叙事技巧和不知疲倦的创造性的想象”是其获胜的法宝。

  对此,国内专家也表示认同:其丰富的想象、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一下就抓住了孩子们的阅读心理,吸引得他们连英文都不再是障碍了。相当一部分成人也加入了阅读行列,他们说:哈利·波特能让大家在竞争中绷得快断了的神经暂时松懈下来,轻松一下,喘口气。

  “中国什么时候能出一本像《哈利·波特》这样的儿童读物?”“哈利·波特现象”深深触动了我国文学界和出版界。提起中国的儿童文学,我们似乎总也逃不出《哪吒闹海》等老故事,以及对这些老故事的翻炒改编。当《哈利·波特》风靡全球,“魔幻”“奇幻”“玄幻”随即在国内出版界走红,然而无论从内容还是营销,新出现的作品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持久生命力。

  我国目前有30个专业少儿出版社,100多个出版社设有儿童读物编辑室,每年出版1万多种儿童图书——但为什么让人记得住、留得下、走得远的少儿读物凤毛麟角?

  有评论认为,诞生于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受时代和社会现实的影响,形成了关注现实、直面人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作家和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教育功能。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现实主义的价值取向把儿童直接置于成人意识与成人现实的语境中,使儿童文学出现了“不可承受之重”。

  近来,有关部门在对北京、上海等五城市的儿童阅读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后的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2000多条来自中小学生的对儿童读物的评价中,希望儿童文学作品“别按照大人对我们的理解认识来写关于我们的书”,“不要老是以大人的口气来写书教育我们”的呼声最高。

  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有3亿多,这是一个庞大的需要特别呵护与培养的人群。有关专家呼吁:缓解青少年“心灵危机”,要大力推广优秀少儿读物。不只是给孩子们的启蒙读本,也是一个民族成长的“

心灵鸡汤”,我们期待这样的少儿读物:以快乐的因子传递文化的信息、启发独立的思考、塑造健全的人格。 新华社丁冰周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