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哈利·波特”银幕进化史 长大后就成了丹尼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07:14  东方早报

  在众“哈迷”的翘首期盼中,《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终将于本周六登陆沪上各大影院。作为哈利·波特的大银幕代言人,丹尼尔·拉德克利夫在第五部《哈利·波特》电影问世之时谈起自己的银幕“成长历险记”,尤其感受深刻。

  7年前,年仅11岁的丹尼尔接拍了《哈利·波特》,那时,他和他的朋友“赫敏”、“罗恩”一样,都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如今,当年的“小哈利”已经长大成人———上月,丹尼尔刚庆祝了自己的18周岁生日。同时,他也开始以各种各样的新形象活跃在大银幕、电视荧屏和舞台上。亟待与“哈利”撇清关系的他甚至开玩笑地说,如果女友在床上叫自己“哈利”,就一定跟她分手。

  成长的烦恼

  哈利的焦虑来自《四百击》

  在5部《哈利·波特》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你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的全过程,好像全世界都在见证你的成长。丹尼尔·拉德克利夫(以下简称DR):这些天我把第一集到第五集的电影剧照都看了一遍,我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几个的变化简直太大了,令人难以置信。拍第一集时,我只有11岁。我不会在回首过去时说什么“我对自己过去的表现不满意”之类的话,正相反,我很自豪。但现在看以前的表演就好像在看自己的婴儿照,难免有点尴尬。

  在电影界中,和你有着相同经历的,我们所能想到的就是法国演员让-皮埃尔·莱奥。他在弗朗索瓦·特吕弗电影《四百击》中饰演了一个名叫安托万·达内的小男孩,自那以后的20年中,莱奥又在不同时期出演了好几部关于这个角色成长经历的电影。你看过他的电影吗?

  DR:莱奥的电影我只看过《四百击》。有意思的是,这正是导演阿方索·卡隆在拍《哈3》时要求我看的,他希望我借鉴此片来体会哈利成长过程中的痛苦和焦虑。你看完《哈7》小说了吗?

  DR:是的,看结尾那段时,我坐在车里,同时听着iPod里SigurRós(冰岛乐队)的歌。这好像是一支来自北欧的乐队,有一张专辑叫《Takk》。我觉得这张专辑太适合《哈7》的结尾了。看完最后一页,我放下了小说,开始专心听歌,因为那个时候我实在没办法再做其他事情,只能继续沉浸在那种情绪中。我现在仍在努力“消化”这部小说。

  拍摄《哈7》时,你可能已经20岁了,却还要饰演一个17岁的男孩。对于年龄差距,你作何考虑?

  DR:事实上,许多演员都不可能饰演与他们年龄完全一致的角色。最好的例子就是《断背山》的男主角希思·莱杰。在影片开头,莱杰的实际年龄要比他所饰演的角色恩尼斯大,尽管不是大很多。而在影片的结尾,他又比所演角色的年龄小得多,但莱杰还是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没考虑年龄问题。

  哈利以外

  不爱装酷喜欢加里·奥德曼

  现在只要一提起哈利·波特,人们就会马上联想到你。

  DR:我感觉怪怪的。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明星总是很酷的,但我就不是,而且我也不愿强迫自己装酷。我觉得那些矫揉造作的人其实很愚蠢。我不喜欢那样,所以我总是害怕和人打交道,我怕人们见到我后会感到失望。也许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在聚光灯下,从豪华轿车里走出来的大明星,而不是像我这样。

  尽管你的长相没法改变,但不管在哪里,你所扮演的哈利·波特总能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

  DR: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哈利·波特就像是耶稣。哦,天哪!不,不,不,嗯……我想说的是,不同国家的人对耶稣有不同的理解,就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哈利·波特来说也是如此,在不同国家,哈利·波特的形象也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一头黑发、一道伤疤和一副黑框眼镜。

  你很喜欢和“小天狼星”加里·奥德曼一起出去闲逛?

  DR:在演戏方面,加里·奥德曼给了我不少建议。比如说,“不要担心在表演时加入你自己的情绪和悲伤”,因为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哈利的悲伤,而不是你的。这真是非常好的建议。我认为他是他们那个时代中最好的演员,真的。不过,我这么说他一定会生气的。

  思索未来

  “哈迷”疯狂不为我

  很多人看到他们最爱的明星时总会有些疯狂的举动。

  DR:是的,电影首映时往往能引起“哈迷”骚动,但我知道大家并不是因为我而疯狂,而是为哈利。《哈利·波特》太受欢迎了,所以人们往往会看不到电影人物的本身,而太过专注于电影中的演员。

  你在《哈利·波特》和电影《12月男孩》中饰演孤儿,又在舞台剧《恋马狂》中扮演一个少年,接下来还会以孤儿的身份现身电视剧《大卫·科波菲尔》。年龄优势对你诠释这些角色很有帮助?

  DR:我的想像力比较丰富,因此体会同龄角色比较容易。而且我比较敏感,只要听到一段能打动我的音乐,就能进入状态。其实,童星拍戏也有弱点,因为缺乏阅历,你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弥补。我的朋友都说我的脸上总有一丝忧郁,我想可能是我眼睛太大的关系。在拍《哈1》时,导演克里斯·哥伦布曾说“尽管丹尼尔只有11岁,而且生活幸福,但他看上去总是充满烦恼”,我把他的这番话当作对我的赞扬。你不准备上大学?

  DR:我觉得上大学是为了深入探究自己想要的东西。但目前,演戏和写作是我最大的目标。但如果我上大学的话,我所有的时间都会用在思考上。天哪!至少现在我还可以做点其他事。

  《魔法石》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首映日:2001年11月16日

  成本:1.25亿美元

  北美票房:3.18亿美元

  片长:2小时33分钟

  分级:PG(全世界家长都可放心让孩子观看)

  《密室》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首映日:2002年11月15日

  成本:1亿美元

  北美票房:2.62亿美元

  片长:2小时41分钟

  分级:PG(杀戮画面出现,胆小的孩子请闭眼)

  《阿兹卡班的囚徒》

  导演:阿方索·卡隆

  首映日:2004年6月4日

  成本:1.3亿美元

  北美票房:2.50亿美元

  片长:2小时22分钟

  分级:PG(家长请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火焰杯》

  导演:迈克·纽厄尔首映日:2005年11月18日

  成本:1.5亿美元

  北美票房:2.9亿美元

  片长:2小时33分钟

  分级:PG-13(小朋友看片时请不要“忘带”父母)

  《凤凰社》

  导演:大卫·耶茨

  首映日:2007年7月11日

  成本:1.5亿美元

  北美票房:2.63亿美元

  片长:2小时18分钟

  分级:PG-13(“黑暗”程度升级,胆小慎看)早报记者 张悦 实习生 吉慧琴 编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