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滩画报:《查理的战争》令美国人反思冷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18:55  外滩画报
外滩画报:《查理的战争》令美国人反思冷战

《查理的战争》海报

  好莱坞圣诞档大片《查理的战争》(查理的战争吧)(Charlie Wilson(Charlie Wilson吧)’s War)上映之后引起很大反响。这部有浓重政治影射意味的电影,揭秘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暗助阿富汗穆斯林游击队抗击苏军的内幕,引发美国国内对冷战与“9·11”事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探讨热潮。

  好比中国的贺岁片,圣诞档的欧美大片似乎总能引来更多关注。新线公司不惜顶着将好莱坞(Hollywood)变作地狱坞(Hellwood)的恶名,将菲利普·普尔曼的魔幻小说《黑质三部曲》之《黄金罗盘》(黄金罗盘吧)(The Golden Compass(The Golden Compass吧))搬上银幕。在虚构的宇宙中,“现役”007丹尼尔·克雷格团结天使、鬼魂等正义的力量,向上帝的摄政王以及政教合一的专制教会发起战争。这样离经叛道的情节,自然招来天主教会一通挞伐,称其为“从弥尔顿和布莱克诗歌的腐土中长出来的、宣扬无神论、具有侵略性的妖孽影片”。

  相比之下,环球影业推出的《查理的战争》却懂得“笑里藏刀”的道理。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上世纪80年代,生活放荡不羁的得州议员查理·威尔逊和美丽的休斯敦社交名流乔安妮·赫林在卧底CIA特工盖斯·阿瑞克托斯的援助下,从西亚戈壁到以色列、埃及,到处与政客和军火商接洽,暗地里为阿富汗游击队筹到了巨款和武器。阿富汗游击队日益壮大,最终在9年之中拖垮了苏联的50万大军。某种意义上,是这三人联手,扭转了冷战的局势。

  影片根据美国老牌电视新闻节目《60分钟》前制片人、退役老兵乔治·克赖尔(George Crile)所著的报告文学改编,由擅长政治题材的亚伦·索金(Aaron Sorkin)担任编剧、热衷于讽刺的金像导演迈克·尼科尔斯(MikeNichols,《毕业生》(毕业生吧))执导。电影海报上,CIA特工盖斯退在后面,而将乔安妮与查理的眉目传情无限放大,影片的政治影射被浪漫故事以及汤姆·汉克斯(汤姆·汉克斯吧)、朱莉娅·罗伯兹和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3位奥斯卡(奥斯卡吧)得主的联袂演出掩盖得天衣无缝。然而,随着影片的热映,记录这段历史真相的纪录片在历史频道、美国广播公司也掀起了收视热潮。

  花花公子的真面目

  查理·威尔逊其人,20年来鲜被提及,他的档案至今未被美国政府公开。上世纪80年代,乔治·克赖尔着手调查苏阿之战,采访并制作了关于查理·威尔逊的专题节目,随后在2003年写成了畅销纪实文学作品《查理·威尔逊的战争:历史上最秘密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克赖尔在去年谢世前,将改编版权出售于誓要将其拍成电影的迈克·尼科尔斯。

  表面上,查理是个喜欢混迹于脱衣舞娘中,到处拈花惹草、闹出无数风流韵事的酒鬼。美国广播公司日前在一篇对他的报道中写道:“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查理的真实生活远比银幕上油头粉面的汤姆·汉克斯更花天酒地、更光鲜艳丽。”如今的查理已74岁,远离政坛和“酒坛”,可他依旧桀骜不驯、锋芒毕露。影片在美国上映的第二天,他和乔安妮两人在美国广播公司周末版的《早安美国》中接受了访问。当主持人鲍伯·伍德拉夫提及查理的可卡因使用纪录时,他调侃道:“有些事,如果自己不说,谁也不知道答案。”“那你与几个女人约过会,睡过觉?”伍德拉夫继续逼问。“天哪,这我可数不过来。”查理大笑。

  然而,恰恰是这个看上去最不靠谱的花花公子,成为当年令强大的苏联最终无奈撤兵阿富汗的关键人物。看过历史频道播放的纪录片的观众感言,相比真正的查理,汤姆·汉克斯看上去就像个卖圣诞蜡烛的小丑。《海市蜃楼:从基地组织到9·11事件》(The LoomingTower: Al-Qaeda and the Road to 9/11)一书作者劳伦斯·怀特Lawrence Wright)表示:查理有自己的信仰,当时,他可能是全美国唯一相信阿富汗能把苏联逐出国境的人。

  暗度陈仓的10亿美元

  查理承认,在他“数不过来”的“红颜知己”中,乔安妮的地位非同一般。身为右翼激进分子的她,在得知苏联与阿富汗开战后,极力鼓动查理,要求美国援助阿富汗。查理回忆道:“当乔安妮向我描述阿富汗战争的恐怖时,我联想到那些孩子手上的玩具即将跌落在地上,接着被砸烂。我意识到,问题很严重。”“战争必须被制止,而且必须马上,否则它迟早会蔓延到美国。”乔安妮记得查理当时这样说。

  尽管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已向阿富汗提供资金援助,但时任美国国防部经费委员会会长的查理却认为,苏军被赶出这片土地越早越好。他当然知道国家不会直接出面干预这场战争,于是他不得不暗度陈仓地以个人名义支援弱小的阿富汗游击队。事实上,凭着杰出的社交能力,查理共为阿富汗的穆斯林筹集了10亿美元,其中包括尤为重要的1700万美元,用以购买能够击落苏联直升机的“毒刺”导弹。

  经过了长达9年的拉锯战,1989年,阿富汗游击队最终将50万苏军的斗志拖垮了。此后,苏联元气大伤,在世界各地的势力逐渐缩水,漫长的冷战时期也走向终结。一年后,柏林墙倒塌。查理回忆起那一天,仍历历在目:“我相信那是我一生最振奋的时刻,我看着电视里的ABC晚间新闻主播彼得·詹宁斯(PeterJennings),一面打开最珍贵的香槟,一面向身边的穆斯林游击队员递去一片烤面包。”

  为“9·11”恐怖袭击养虎遗患?

  克赖尔早在《查理·威尔逊的战争》中就指出,“9·11事件”是美国自己惹祸上身。奥萨马·本·拉登本身就是美国所创造出来的,在阿富汗进行伊斯兰“圣战”时,他被雇来对抗苏军。当年与本·拉登站在同一条战壕里抗击苏军的阿富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正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

  苏联撤军后,美国也抽回了对阿富汗的经济援助,伴随着之后阿富汗内战爆发,哈马斯、塔利班之类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团体不断形成和壮大,最终导致了“9·11”恐怖袭击。如今,不少美国人认为,当年美国利用阿富汗的穆斯林来与苏联作战,就像早些时候苏联利用越南来与美国作战一样,都看似占了便宜,却不料养出大大的后患,反过来威胁到了自己。而且阿富汗战争虽然粉碎了一个强权,但现在美国自身也变成了一个令人反感的强权,历史有时候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查理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更讲究一些策略的话)也许本来我们可以拥有一个更听‘招呼’的穆斯林伙伴。”但他对自己当年规模宏大的“私人行动”并不后悔。“也许‘9·11’是迟早的事。本·拉登的计划非常周密。”查理说,“不过,战争总免不了为了眼前利益,行动总比退却好!”文/ 杨六记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