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8年申奥指南--教你如何夺得影后(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23:24  新浪娱乐

2008年申奥指南--教你如何夺得影后(附图)

1982年至1990年奥斯卡影后

2008年申奥指南--教你如何夺得影后(附图)

1991年至1998年奥斯卡影后

2008年申奥指南--教你如何夺得影后(附图)

1999年至2006年奥斯卡影后


  章子怡在国内舆论无意义的骂声中未能凭借提名金球影后的《艺伎回忆录》乘势入围奥斯卡影后;至于巩俐要拿《满城尽带黄金甲》攻影后、梁朝伟要拿《色,戒》攻影帝,则更像宣传参演影片的口号。虽然受惠于李安先生的谭盾叶锦添等先行一步登顶,但神奇无比的他还是在《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两次失意后,于《断臂山》处修成正果——可惜横空出世的《撞车》并没让李安完全笑到最后。

  当然,相比之下还是张艺谋悲情,《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三次冲击最佳外语片只开花不结果,更不要提《十面埋伏》的最佳摄影和《黄金甲》的最佳服装设计。再加上同样惜败外语片奖的陈凯歌《霸王别姬》,此“申奥”在彼“申奥”已经实现的情况下,倍显艰难又似乎具有无穷的诱惑力。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怎样打动难攻不落的小金人,时值第8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夕,谨以此文留作纪念(几乎非高龄而不能赢的最佳男配角奖,因过分强调“敬老”,技术含量较低,恕我忽略)。

  影后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25年来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得主及其角色特征:

  获奖者(=初次提名;=谢罪票) 影片 角色特征
   梅丽尔·斯特里普  《苏菲的选择》  挣扎图存;犹太人;悲剧生涯
  雪莉·迈克莱恩   《母女情深》   坚韧的母亲
   萨莉·菲尔德    《我心深处》   坚韧的母亲;挣扎图存
  杰拉汀·佩吉    《丰富之旅》   晚年;悲剧生涯
  玛丽·迈特琳    《悲怜上帝的女儿》(演员本人)听障演技;灵光乍现
   雪儿        《月色撩人》   (再嫁的)寡妇;丑化妆后大变身
   朱迪·福斯特    《暴劫梨花》   挣扎图存;底层
  杰西卡·坦迪    《为戴茜小姐开车》坚韧的贵妇;寡妇;犹太人;晚年
  凯西·贝茨     《危情十日》   精神病演技;大量增重;丑化妆
   朱迪·福斯特    《沉默的羔羊》  事业有成;挣扎图存;底层出身;(演员本人)女同志倾向(显露,但当时尚未出柜)
  艾玛·汤普森    《霍华德庄园》  坚韧的母亲;英国口音/文学
   霍莉·亨特     《钢琴课》    听障(手语)演技;坚韧的母亲
  杰西卡·兰格    《芳心的放纵》  坚韧的妻子
  苏珊·萨兰登    《死囚漫步》   事业有成;朴素化妆;史实人物
  弗朗西斯·迈克多蒙德《冰血暴》    事业有成;朴素化妆;孕妇
  海伦·亨特     《尽善尽美》   坚韧的女友;朴素化妆;底层;(演员本人)女同志
  格温妮斯·帕特洛  《莎翁情史》   英国口音/文学
  希拉里·斯万克   《男孩别哭》   性倒错演技(女同志!?);底层;悲剧生涯;史实人物;灵光乍现
   朱莉亚·罗伯茨   《永不妥协》   事业有成;朴素化妆;底层;史实人物
  哈莉·贝丽     《死囚的妻子》  坚韧的妻子/母亲;丑化妆;底层;悲剧生涯
   妮可·基德曼    《时时刻刻》   事业有成;精神病演技;假鼻子丑化妆;女同志倾向;英国口音/文学;史实名人
  莎莉兹·塞隆    《女魔头》    事业有成(!?);大量增重;判若两人的超丑化妆;女同志倾向;底层;悲剧生涯;史实名人
   希拉里·斯万克   《百万宝贝》   (一度)事业有成;大量增重;朴素化妆;底层;悲剧生涯
  瑞斯·维瑟斯彭   《一往无前》   事业有成;唱将演技;坚韧的女友;史实名人
   海伦·米伦     《女王》     事业有成(!?);以假乱真的演技/化妆;英国口音/王室;史实名人

  截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以下简称“影后”)得主仅三位是“初次提名即获奖”,反倒是第五次才熬成婆的雪莉·迈克莱恩(此外还凭自编自导的作品入围过最佳纪录长片奖,恕我忽略不计)、第八次终成正果的杰拉汀·佩吉等宿将占主流。以玛丽·迈特琳为起始,初来乍到的捧杯者逐渐增多,但90年代前半期的赢家(杰西卡·坦迪、凯西·贝茨、艾玛·汤普森)不是有长年在舞台上或海外的表演经验,就是曾于其它电影节、电影奖有所斩获。再加上杰西卡·兰格、苏珊·萨兰登、弗朗西斯·迈克多蒙德三位“谢罪票”的受益人,……可见,演艺资历在本单元相当重要。

  然而,近十年间却频繁出现“首回得逞”的怪现象。一方面,公认有前途的新人女优忙于制造绯闻却无暇磨砺演技,像玛丽·迈特琳和希拉里·斯万克(初次获奖)那样灵光乍现的“纯粹的年轻演技派”几乎绝迹;另一方面,美人女星们通过“变身演技”连续称霸(其中绝大多数是首度提名),这便造成了被舆论反复揶揄的“青黄不接”现状。

  上述伎俩屡试不爽的另外两个客观原因也不容忽视。其一、陪榜的败将往往是数度入围或早已拿奖的高手。较之各位人气花旦(花瓶!?),学院对那些“常客”的要求更为苛刻,于是她们频繁止步提名——25年前的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去年凭《时尚女魔头》再度入围,堪称典型案例。何况“常客”们早晚有瓜分完毕的一天,于是“谢罪票”逐渐消失,尽管这与最佳女配角奖努力提拔新人的评审思路一致

  其二、随着大片商不断减产“主打女性”的影片,为数不多的好剧本、好角色纷纷流向独立制片界。面对朴素的演技派与甘愿自降身价“申奥”的当红美女,为博出人头地的独立系小片商难免动摇,于是越来越多的美女影星争取到疑难角色。尽管她们大都能如愿以偿,但文艺片严重损耗其票房号召力,间接导致大片商对“女性作品”的商业价值愈发丧失信心,因而陷入恶性循环。

  言归正传,残障演技、增减体重、扮成底层人士、借助化妆大变身、演绎罪犯或被害人等新兴手段固然缤纷绚烂;孕妇、寡妇、坚韧的女性(母亲/妻子/女友)等“贞烈女子”易获同情的传统依然故我(辅以悲剧生涯则效果更佳),可谓多姿多彩。至于犹太裔与英国腔的受宠,不过是由学院会员的成份所决定的特殊嗜好而已。

  再来关注一项不容忽视的审美新趋势。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挣扎图存的弱势群体”已逐渐向“事业有成的女强人”转变——杀人也好,抓人也罢,至少要有所作为,“劳动最光荣”嘛。……因此,在这个女权当道的背景下,相应地衍生出两大现象:一、虚构角色和喜剧表演愈加衰颓史实人物(最好是名人)行情看涨;二、女同志(无论角色还是演员本人)不再是禁忌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攻陷奥斯卡影后的方法:

  一、以“毁容化妆”为首的各色“变身演技”、“残障演技”;

  二、身为弱势群体的一员,却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三、英国口音、犹太人、史实名人、女同志有附加分。 毕成功(blog)/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