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电影《音乐之声》配音遗憾颇多 四主创已去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03:44 重庆晚报
由本报和爱加西西里主办的美国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将于4月10日至14日在山城上演。对于舞台版《音乐之声》的而言,观众的熟悉程度也许远不如电影版《音乐之声》,这部影片曾于上世纪70年代被我国引进,并由上海译制片厂制作,当时,上译厂汇聚了一大批著名的配音演员,片中的主角也由李梓、毕克担任配音。记者近日联系了上译厂,从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了当年那些参与影片制作的情况。 译制片四主创都已去世 记者先联系上了上译厂办公室,但随后的反馈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很多当年的配音主创都已去世了。上译厂办公室的张主任介绍说,包括导演陈叙一、主角毕克、邱岳峰、尚华在内的四人都已经先后离世,女主角李梓目前不在上海联系不上,而另一女配角刘广宁目前在香港。他介绍说,影片1976年被国家广电局引进,原来的片长大约有三个小时,后来他们适当做了删减,最终保留的版本大约近两个小时。 这部影片不适合配音 据上译厂工作人员介绍,其实这部影片并不适合配音。因为它是以优美配乐和歌曲见长的美国经典音乐片,配音演员只能配对话的部分,不可能连唱歌的部分也一并配了,但是对白和唱歌如果是两种声音,会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所以他们当时很是犯难,译制完成后,这部作品也不是上译厂的上乘之作,在他们译制的经典作品里面算是一个败笔。只是片中的风景相当优美,所以配音演员们工作时情绪都很放松,配音工作也比平常快了很多,顺利完成。 毕克声音更抢“耳” 影片中的两大主角由李梓为玛利亚配音,毕克为冯·特拉普上校配音。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演员,李梓一生中配过300多部,毕克则是500多部。在《音乐之声》中,李梓的声音特点是华丽、柔和,但对影片角色的性格特点把握不够。她配的家庭教师玛利亚则显得高贵典雅有余,却青春活泼气息不足,不太符合剧中人乐天单纯的性格特征。而毕克配的上校刚开始沉稳、严厉,继而温柔、体贴,符合人物情绪的变化,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这些配音中留下的遗憾也许只有一个办法去弥补了,去看看地道的原版音乐剧吧。 本栏稿件由记者 罗伟采写 重庆诗人李钢: 《音乐之声》很洋气 电影《音乐之声》在国内曾被反复上映,造就了一大批对这部作品再熟悉不过的忠实观众,而电影《音乐之声》则由音乐剧改编而成,其中《雪绒花》、《哆来咪》等名曲广为流传。记者采访了几位老影迷,他们至今对这部经典电影都记忆犹新。 重庆万和院线的负责人何先生向记者透露,影片《音乐之声》来到重庆应该是1984年的事情,当时这部电影并没有在影院公映,而是以内部资料片的形式流传,更多的人则是通过录像带喜欢上了这部经典作品。何先生说他自己就先后看了三遍,里面的经典歌曲《雪绒花》、《哆来咪》都让他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 著名诗人李钢则回忆说,记得同时期社会上很有些外国的经典作品流行,比如说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法国的《佐罗》、日本的《人证》等影片,而作为音乐影片《音乐之声》在当时的很多中国人看来,显得洋气了一点。他说,这部影片的艺术造诣很高,能够与之比肩的,他印象中还有一部影片《出水芙蓉》。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