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动漫各具特色 不必跟风《功夫熊猫》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11:29  新民周刊

  难道中国的卡通片非得变成美国和日本的附庸和拙劣的复制品,才会摆脱这些貌似有理实则无理到了无厘头的指责吗?

  “《葫芦兄弟》很黄很暴力”?网上有动漫迷开开玩笑就算了,居然有媒体一本正经地报道所谓观众批评,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一本正经地出来澄清。有些人指责国产卡通片太暴力,没想到国内的某些观众已经如此“进步”了,难道是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突然被扔到街上,没见过尘世间的风雨,吓得要钻回被窝。

  照他们这个逻辑,四大名著都不用公开出版了,全改成限制发行,十三岁以下禁止阅读。这样最安全了,小朋友最天真无邪了。葫芦兄弟面对妖精们,也别十八般武艺,为救爷爷团结一心了。只需要像唐僧那样来一句:“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自然可逼着蛇精蝎子精和小妖们大叫“我受不了了……”自绝于人民。

  如今中国功夫全球热,连好莱坞都借用来打造动画巨片《功夫熊猫》,这里面的高潮戏全是暴力呢,难不成全给删了,让老少观众们一起看猜拳过家家?也别老拿美国分级制度说事儿,这审核也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在美国本土也早有人质疑批评了。前年那部纪录片《影片未分级》就揭露MPAA(美国电影分级协会)的不少内幕。MPAA到底怎样给电影分级,凭借什么给电影分级,它的成员又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可不完全像纸上写的那么公开公正。结果就这么一部反映MPAA的幕后操作的纪录片,就被这协会定成了最高分级NC-17,真是讽刺。新保守主义的“国家保姆政策”并不完美,加斯-范桑的《大象》就把镜头对准这群暴力和被暴力孩子,哪个不是在分级制度下长大的?

  诚然,在这种体制的约束下,美国传媒业做得很巧妙,既渲染了暴力,又回避血腥。《功夫熊猫》里打得天昏地暗,就没见一丝血花,大反派豹子太郎最后败了也不知死活。于是梦工厂的片子可以过级过审了,全世界赚大钱了,把中国的“暴力”又卖回中国。

  《功夫熊猫》的配乐和造型都完全承袭了中国古典风格,原汁原味,基本挑不出毛病,片头的那段二维动画,甚至让我依稀想起了咱们美影厂的《大闹天宫》。不过,剧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和语气腔调,却带有明显的美式风格,尤其是主角阿波,总让我想起在访谈和新闻发布会上的耍宝明星布莱克。听着英文台词,看着法文字幕,我就在琢磨,假如这些对白直接翻译成中文,是不是会有些别扭,那些语态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尤其是在一部“中国功夫片”里,总让人觉得阿波是个从远道来少林学艺的洋弟子。

  我又想起面临“很黄很暴力”的指责的《葫芦兄弟》,难道中国的卡通片非得变成美国和日本的附庸和拙劣的复制品,才会摆脱这些貌似有理实则无理到了无厘头的指责吗?

  我们这一代都是在《葫芦兄弟》《西游记》《天书奇谭》里长大的,也没见谁变得崇尚暴力,不明事理,端着机枪到校园里扫射同学。葫芦娃、孙悟空、蛋生在我们儿时的眼里就是正义的化身,斩妖除魔,义无反顾。不敢说是这些动画片和电视剧成就了勇敢的青年,但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不尽相同,也该有自己的一套欣赏体系,动画和电影亦然;而不是生硬地照搬别国的条例,把个葫芦娃裹得严严实实,和妖精们一起过家家。

  在戛纳看《功夫熊猫》时,我就想到一个比喻:这片子就像是麦当劳里新推出的标准化国际化“油条”,好吃又卫生;可即使它们能卖到中国,也并不意味这我们土产的油条从此消失,再也见不到清晨路边的早餐摊头了。董铭(blog)/文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