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最后一幕,定格在来自孟买贫民窟的孩子们无比可爱的笑脸上。历时三个月的好莱坞颁奖季落下了帷幕,过于冗长的铺陈和无数次的竞猜比赛,令最后时刻的欢腾,没有开始时那样令人浮想联翩。奥巴马时代的美国人太需要乐观昂扬的童话故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最不令人意外但能令人莞尔一笑的胜利者,《蝙蝠侠6:黑暗骑士》是最不令人意外但是令人叹惋的失败者。
文/ 克莱尔
电影萧条之年的荒凉战场
去年,当悲观无奈的《老无所依》和冷酷现实的《血色黑金》成为奥斯卡的主题时,人们或许想过,好莱坞到底还能萧条到哪去?终于,2009年,我们见到了另一种萧条。从提名影片开始。
关注电影的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好莱坞的不景气。在全球经济萧条之前,编剧罢工的影响已经让电影工业捉襟见肘。即使是这一年中相对出色的作品,也没有哪一部能与2007年的奥斯卡提名影片相比,比如令人惊艳的《潜水中与蝴蝶》,比如谋篇布局几近完美,表现方式又让人毛骨悚然的《血色黑金》,又比如冷酷机智针砭世态炎凉的《老无所依》。
究竟是借了柔和的琥珀色调和优雅流畅镜头的光,还是多亏了如雪片般飘落的那些暧昧而忧伤的独白太美?太多小细节的集合,让《本杰明-巴顿奇事》最后成为一部长达2小时47分钟的精致电影。然而,这部电影最多也只是精致而已,如此平淡而乏善可陈的美式主旋律电影,为什么能挤进象征过去一年好莱坞最高电影成就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单?乔纳森-德米的《蕾切尔的婚礼》和迈克-利的《无忧无虑》,甚至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以及票房已过10亿美元的《蝙蝠侠6:黑暗骑士》,都比这部电影更有资格获得提名。至于它拿下的那恐怖的13项提名,更是一桩丑闻。伟大的《公民凯恩》拿过多少提名?9个。《教父2》拿了11个提名,在当年已经成为传奇。
事实上,在今年的五部提名影片中,也许只有根据哈维-米尔克真人真事改编的传记片《米尔克》算得上是一部有料的电影,够美够动人,并且言之有物。肖恩-潘不愧为当今最会演的男演员之一,跟去年的影帝丹尼尔-戴- 刘易斯相似,他的每次演出都能让观众彻底忘记肖恩-潘的存在——他变成了那个角色。当罗伯特-德尼罗在台上老不正经地“责怪”肖恩-潘:“他怎么能演了20 多年的异性恋?!”听得懂这句揶揄的人都不禁莞尔。为什么这个以脾气火爆、举止粗犷血性著称的“大男人”,居然能在大银幕上彻底消失,而让哈维-米尔克真人重返人间?对不起,米基-洛克,如果没有肖恩-潘,你一定是大家心中不二的影帝人选。
尽管如此,达斯汀-兰斯-布莱克收获的最佳原创剧本奖和肖恩-潘的最佳男主角奖已经是《米尔克》所能触及的极限了。格斯-范-桑特的导演天才并没能充分发挥,没有《大象》式的惊为天人之感,《米尔克》只是优秀,算不上伟大。
《朗读者》根据德国作家伯恩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改编,《福斯特对话尼克松》则由知名编剧彼得-摩根操刀剧本,两部电影都在取材上占得先机,然而最终却未能尽数将该呈现的呈现在大银幕上。
施林克的原著小说写得相当聪明,用冷静的口吻检视二战后德国人的战争负罪感,然而这些在大银幕上似乎被忽略了,突出的只是大卫-克罗斯扮演的15岁少年与凯特-温斯莱特扮演的比他年长20岁的女子的忘年恋。而在演员集体表现出众的《福斯特对话尼克松》中,1977年来自英国的脱口秀主持人大卫-福斯特在节目中几乎让尼克松陷入半忏悔状态,这个事件,在影片中被升华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瞬间。但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有多少人真的记得这个历史事件?虚张声势的只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
显然,以上两部电影如果不那么“照顾观众”,也许会更成功。这两部影片的提名,正是奥斯卡奖的主办方美国电影科学与艺术学院的会员们投票天平向传统好莱坞制片公司模式倾斜的表现。不过,即使跟往昔同类题材的大公司出品电影相比,这两部电影也没有什么优势。《纽伦堡的审判》和《猜猜谁来赴晚宴》就都是“重要”并且真正切中了历史事件要害的影片。
再看看最受关注的《本杰明-巴顿奇事》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跟以上提及的几部电影都不同——这两部都是拍给成年人看的童话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根据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改编,讲述本杰明-巴顿倒序生长的一生。带点科幻色彩的故事大纲,在菲茨杰拉德笔下成为一部探讨社会问题的喜剧——本杰明-巴顿身上反映出的是美国中产阶级叛逆、不愿融入社会的现实问题。可经过《阿甘正传》编剧埃里克-罗思的改编和导演大卫-芬奇的加工,本杰明-巴顿在出生时变成了一个呈现耄耋老人生理特征的小孩,大脑也就像个婴儿。7 岁时,他的身材也跟7岁的小孩差不多大,只是长了一张布拉德-皮特60岁以后的脸。后来他决定离家,开始漫无目的的冒险,甚至没人关心,为什么他会倒序成长。看完了整部电影,观众们才会发现,其实这部电影中最戏剧化、最有故事性的其实是神奇的化妆术,如何呈现各个时期的布拉德-皮特。那么这部电影到底想说什么呢?金球奖的颁奖典礼上,聪明的萨沙-巴龙-科恩对好莱坞明星们寄望整形手术来永葆青春的揶揄也许说中了一些。
最后看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故事核心,成长于贫民窟,有着辛酸回忆的孟买青年贾马尔因为参加电视真人秀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而一夜成名——这个故事很烂吧?有点像现代版的狄更斯小说,然而贫儿大卫-科波菲尔都得付出艰辛的劳动,拼命努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呢!相反,说他有那么点“迪士尼色彩”似乎更合适,穷小子历经苦难,但是天降横财,最后还能抱得美人归,贾马尔的真名其实叫“阿拉丁”吧!
好莱坞的“国际化”伪装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最终胜出,倒是点出了今年奥斯卡“国际化”的主题。整场晚会的主持人也不是美国人,澳大利亚人休-杰克曼又唱又跳,卖力地从头折腾到尾,他是22 年来头一位外国主持人,30年来头一个不是谐星的主持人,更是奥斯卡80多年历史上第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主持人。
四个表演奖的得主中有三个都不是美国人,影后是英国人凯特-温斯莱特(《朗读者》),她演的是德国人;最佳女配角是西班牙人佩内洛普-克鲁兹(《情迷巴塞罗那》),演的就是疯狂美丽的西班牙女艺术家,最佳男配角是去年1月英年早逝的希思-莱杰(《蝙蝠侠6:黑暗骑士》),他是澳大利亚人。
拍摄于印度孟买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拿下八项大奖,颁奖礼的舞台上,一群印度歌舞演员面对台下数百当红明星大腕一阵闹腾,突然间,让晚会突然变得很“ 春晚”。配乐作曲AR-拉曼是印度人,他先后两次上台领取了最佳电影配乐奖和最佳电影歌曲奖,他的发言诚恳而简短。在他之前登台的还有两位印度人——混音师雷苏尔-普库提上台领取了最佳混音奖,女主角弗丽达-平托则与英国男星利亚姆-尼森一起颁发了最佳外语片奖。更多印度人出现在晚会的最后时刻,当斯皮尔伯格宣布《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包括三位不到10 岁的来自孟买贫民窟的小演员在内的剧组成员集体登场,一张张充满异域风情的笑脸包围着手握奖杯的制片人克里斯蒂安-科尔森和导演丹尼-博伊尔。
以上提及的几部有所收获的影片,几乎涵盖了当今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所有流派,有吸金超过10 亿美元的超级票房炸弹(《黑暗骑士》),有清新机智的喜剧小品(《情迷巴塞罗那》),有传达严肃信息的文艺片(《朗读者》),更有大众喜闻乐见又具异域风情的小成本商业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算上为肖恩-潘赢得影帝头衔的《米尔克》这样为少数群体说话的传记电影,今年的奥斯卡看起来的确“很综合”。
部分“好莱坞主义者”坚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外国电影,至少也是外语片。有趣的是,在印度,观众们也有同感——在当地,这部电影的票房无法跟宝莱坞出品的闹腾歌舞片相媲美,进电影院看片的印度观众也不是为了寻找亲切感,而是为了感受“好莱坞”味。现在断言“宝莱坞入侵好莱坞”,未免时机不对。因为要说能代表印度的电影,1980 年代的《甘地传》早已经担负起这个责任,那部电影也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然而,以往在好莱坞,外国人当主角已属不易,更不要说是拿奖了。今天,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的上任让深色皮肤和亚洲风情流行起来。据说,奥巴马就职以后在白宫的电影院里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次观影经历让这位狮子座的美国总统泪流满面。他说,电影里描写印度孟买贫民窟孩子生活的画面,让他不止一次回想起自己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度过的童年时光。
开启独立电影时代?未必
如果就这样得出结论,说《贫》的获奖是在向美国这位新总统致敬,那么未免对这部电影的主创团队有些不公平。毕竟,这是一部制作精良,充满智慧和激情的作品,比照丹尼-博伊尔过去的作品,《贫》多的就是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和恰当的主题。它的成功,实在太有话题性。
作为一部成本1400万美元的独立制作英国电影,好不容易找到了发行公司,却遇到华纳独立制片公司关门这种百年不遇的倒霉事。只差一点便永远无缘大银幕直接发行DVD,最终却成为自1949 年以来首部完全由英国投资拍摄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它的成功背后,是否预示着好莱坞电影工业行将转型?
最初,这部电影可没这么走运。关于这部电影如何咸鱼翻身,如何从贫民窟走进好莱坞的故事,大家想必已经听说过很多。曾经,这部电影拍得很不是时候。刚筹拍时,刚好碰上美国独立电影界的大洗牌,无数小公司关门倒闭。
去年6 月12日,当丹尼-博伊尔和制片人克里斯蒂安-科尔森带着影片的初剪版在华纳兄弟影业的放片室里放映时,《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前景仍然非常“凄凉”。华纳旗下的独立制片部门华纳独立制片公司曾是这部电影的唯一发行商,可这部电影刚刚杀青,收购了新线影业的华纳兄弟影业就决定让业务有些重复的华纳独立制片公司关门大吉,把精力和财力集中投入到《蝙蝠侠》那样的超级大制作电影上。比赛才刚刚开始,“贫民”就差点打包滚蛋。
尽管希望渺茫,博伊尔和科尔森还是想在华纳兄弟影业内部碰碰运气。结果第一次放映的经历让他们身心俱疲,集合了公司几位大佬的放片室内“一片寂静”,他们飞回伦敦后,好几个礼拜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华纳兄弟影业总裁杰夫-罗宾诺夫后来说,当时他们看的版本与后来上映时的版本差别很大,影片最后并不是一个大团圆结局,“我们对这部片子并没有不满意,我还对丹尼说,这片子拍得不错呢。”
然而,接管了新线影业之后的华纳,新片发行日程已经排满了,不可能安排《贫》在2008 年内上映,罗宾诺夫一度提出了直接发行DVD 的建议,同时建议科尔森去别家找找机会。这时,20 世纪福克斯的高层彼得-赖斯现身了,去年7 月,他找来公司内部多位高层一起观看了样片。如果说在华纳的那场放片会很“沉闷”,那么在福克斯的放片会就得用“热烈”形容了。“爽。”“精彩。”大佬们给出了一个个这样简短而有力的评价。放片结束15 分钟后,科尔森的手机就响了。彼得-赖斯在电话那头问:“要接受这片子,我们需要做什么啊?”
交涉了数周后,福克斯旗下的独立制片部门福克斯探照灯付给科尔森250万美元,拿下了该片的北美发行权,这个时候,刚好赶上多伦多电影节报名。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来孟买的贫民小“黑马”们就从那里开始了冲向好莱坞的争奖之路。
英国电影委员会主席斯图尔特-提尔认为,《贫》的成功得益于乐观主义的主题恰好迎合了奥巴马时代整个美国所推崇的时代精神,当然,它的成功也为英国电影工业树立了榜样。“过去,整整一代英国电影人都相信,因为电影耗资巨大,因此要赚钱一定得够商业,更得到海外观众的认可。现在,他们已经在商业化方面做得很好了,跟好莱坞的差距不再像15 年前那么遥远了。”
导演丹尼-博伊尔自己也并不认为这么一部电影的成功,就能开启独立制片的新时代,但至少他觉得,好莱坞对独立电影和小成本电影已经开始重视起来了。“过去的一年是独立电影的坏年头,奥斯卡在临近年尾时发现,哦,你这个是独立电影,那我们就发八个奖杯给你吧!”博伊尔说, “这起码传达了一个信息,电影工业终于意识到,独立电影跟大片一样重要。”
其实,《指环王3》以来,奥斯卡的获奖影片还没有出现过票房大片,即使是大公司出品的获奖电影,比如马丁-斯科塞斯的《无间道风云》,在俘获观众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有限。商业大片与优秀电影,似乎变成了两个矛盾而不能共存的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讲,2008年的好莱坞是有所进步的,成本1400万美元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全世界赚进了1-5亿美元票房,独立电影圈出身的克里斯托夫-诺兰借“蝙蝠侠”的东风,赚了10亿美元。可惜的只是奥斯卡在最后没能给予《黑暗骑士》以足够的重视,或者说——尊敬。
其实,《黑暗骑士》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恰是好莱坞与“圈外”元素结合的两个成功典型,后者是披着文艺片和异域元素外衣的好莱坞式娱乐片,前者则是披着好莱坞娱乐片外衣内里却带着严肃另类味道的真独立电影。这么定义的话,最后奥斯卡青睐的是哪一个,应该不难分析了吧?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