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斯卡历史上,最佳影片颁给一个异域题材电影的,只有两次。一次就是《贫民富翁》;另外一次,说来也巧,正是《末代皇帝》。正如中国人看西方人拍《末代皇帝》,怎么看怎么觉得不顺眼一样,印度人对于《贫民富翁》欣赏的有,但更多的却是抗议。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暴露出印度的黑暗面,这让任何一个爱国人士看了都会觉得不愉快。
反对声
片名侮辱了贫民窟居民虽然影片在西方几乎获得了一连声的好评,但是在印度公映的时候却引来各种批评声不绝于耳。
电影拍摄的实景地——孟买达哈维贫民窟的居民走上街头,抗议这部影片。他们有的举着标语牌,大喊口号“打倒丹尼·鲍尔”;有的拿着影片导演丹尼·鲍尔和演员们的画像,并用拖鞋拍打。而抗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影片大量展现了印度底层社会的贫穷和暴力。
《伦敦时报》专栏作家AliceMiles 在她的文章中用了一个词“poverty porn”来评价这部影片,意指该片是用印度的贫穷落后来愉悦西方人,后来印度媒体也纷纷给影片贴上了这个标签。
除了对影片内容不满之外,很多人还强烈要求影片改名,在他们看来“Slumdog”这个词是对贫民窟居民的侮辱,有一个标语牌上就写着:“我们是人,不是狗”(注:Slumdog由“slum”和“dog”两个词组成,前者意为贫民窟,后者意为狗)。
印度的社会活动家甚至向当地法院提交诉状要求影片改名,理由是这部拿贫民窟居民故事吸引眼球的影片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来:“这部影片赚了很多钱,为什么他们不肯拿出一部分来用于改善我们这里的生活?”
“贫民窟一日游”引发争议
不仅影片本身引起印度人民不满,就连因为影片而带起的旅游热也引发印度社会各界的强烈争议。
印度英语电视频道“TimesNow”攻击“贫民窟一日游”,说这是一种如同窥阴癖般的行径,只是为了“利用印度的贫穷来赚钱”。节目主持人言辞激烈地说:“如果你生活在达拉维,你愿意一个外国游客走进来利用你吗?这种贫民窟游很明显是对隐私的干涉……你们像对待动物一样对待人。”
此外,印度旅游业者联合会会长吉·坎基拉也对“贫民窟一日游”持批评意见。“将贫民窟作为商业场所,误导人们认为它代表整个印度,这合适吗?”他认为,“贫穷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贫民窟不适合作为旅游景点。”
赞同声
了解是好事,贫民要关注在印度国内一片反对之声的情况下,也有人看到影片的积极作用。如今世界经济整体低迷,但是影片却有一种纯朴的内在,爱情故事的童话性及主人公始终不放弃的信念,也具有强大的励志作用,可以用来抚慰一下经济危机中的民众心情。
而且,能登上象征世界电影最高奖台的舞台,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印度了解印度,这对于印度人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无疑在国际上为印度做了一次很好的广告,吸引人将目光投向这个偏安南亚的国度。孟买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但也存在着贫民窟,需要民众来关注他们。
为此宝莱坞超级巨星阿米特巴·巴赫卡安说:“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可能会因为这部电影感到不快……但印度人自己拍摄的电影可能不会获得这样的成功。”影片的摄制者马德哈尔·班达卡则赞扬说电影展现了整个印度社会底层平民的生活状态。一名评论家说,“我已经有10年没见过票房那么好的‘主流’电影了。”
而对于反对贫民窟旅游的声音,赞同者表示:“我想让旅游者来看看我们努力工作的积极一面。旅游的目的不是产生同情,而是真实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