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贫民富翁》:我看到了印度的深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2日22:31  金羊网-新快报

  ■霍吉和

  《贫民富翁》的导演是丹尼·鲍尔,缔造了一代经典《猜火车》的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执导过让人记忆深刻的作品了,这也使得《贫民富翁》更加显得如同一颗蓄力已久的重磅炸弹,狠狠地砸到了影坛里。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丹尼·鲍尔对于印度的了解与认识,才使这部由英国人拍摄的反映印度生活的影片丝毫没有任何文化上的突兀和做作,非常流畅自然。

  这部电影极具张力,这种张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它获得了毁誉参半的评价。有人认为影片由前半部的写实跳转到后半部的言情实在是导演出于无奈的妥协,不过我能够理解丹尼·鲍尔的考虑,就这部片子的剧本来说,它无法支撑一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即使每个观众都迫切地希望了解印度更多的社会面貌,但这不是这部电影本身的意义。丹尼·鲍尔敢于在《猜火车》中令人大跌眼镜地让伊万钻入马桶置身海底寻找药丸,他当然也敢忽视庸人们的需求,让贾马尔跳离原生态的印度生活圈,去追求美好而遥远的爱情。

  这是丹尼·鲍尔的电影,这是贾马尔的选择。贾马尔不在乎自己生活的国度有多么贫穷和混乱,那些和拉媞卡的遭遇一样都已成为过往,他只想安静地候在站台上,等待那个纤细的身影出现,而丹尼·鲍尔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看到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在逃亡中会因为私怨将自己的手抽出,使同伴留在歹人那里遭受噩梦般的待遇,观众还以为这将是另一部《上帝之城》,结果丹尼·鲍尔却不是一个会去迎合观众需求的家伙,他笑着将影片转换成了仓央嘉措“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的爱情剧。

  影片一开始是一群贫民窟孩子在所谓的“私人领地”里玩棒球却遭警卫驱逐。当孩子们在贫民窟窝棚间、破落的小巷中奔跑逃避警卫时,我想起了前不久才看过的《CidadedeDeus》(无主之城),一样的土泥房,一样的土泥巷,一样奔跑的贫民窟的孩子,尽管逃避的缘由有所不同,但那最原始的根由又怎能不发人深省。

  谁也不会忘记,在地下通道那个童音清亮的盲孩,唱着圣歌,他接过贾马尔递过去的一百美元,他告诉了贾马尔那张钞票上的人物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并听出了这个好心的路人是曾经的同伴。他抚摸着贾马尔的脸庞,说:“那么说,现在你是一个人物了?贾马尔,我为你感到高兴,你被拯救了,而我不太走运,这是唯一的区别。”这段情节让人痛心。

  说到底,赢得两千万卢比也都只不过是贾马尔实现自己愿望的手段而已,他抱着卑微的一线希望——出现在电视荧幕上可能会被拉媞卡看到——参加了恶俗的电视节目,他的一生被浓缩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节目中,贫民窟出身的他经历了让人讶异的苦难,但是这种苦难在他以及无数和他一样的孩子身上已经习以为常,这亦是深入印度文化中心的“宿命论”。

  我曾看过一篇描述印度社会阶层的文章,文章说,在印度贫民窟和富人别墅往往比邻,却也相安无事,很少有因为仇富心理或者眼红差距而出现矛盾,现在看来,这一方面如文章作者所理解的那样,印度人民心态十分善良平和,社会结构并未因贫富差距的产生而丧失稳定,但另一方面,就我从《贫民富翁》中看来,印度人也有着强烈的“天命”观念,命运决定了他们所有人或发达或落魄,而这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

  在影片结尾所反映出来的那个词依然是“命中注定”。可是实际上这根本就是一个非常狡猾的选择,我们既可以理解为命运安排贾马尔辗转多年终会与女友执手偕老,又可以理解为贾马尔始终不变的坚定意志和不懈努力(尤其与他的哥哥相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部电影高度还原了印度的社会生态,贫民窟的脏乱、儿童教育的缺失、崇拜拜金教条的国民、私刑普遍的司法……当我看遍《贫民富翁》里那些原生态的社会风貌,我并没有产生身居高处认为印度贫穷混乱的感受,相反,我体会到了印度社会的深度,这个国家的国民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可他们的国家却诞生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之一,圣雄甘地。

  影片的最后,火车站站台,依旧执著地等待,女声柔美的轻哼再次流泻而出,贾马尔走向拉媞卡,他们此前的生命时光飞快地纷飞成无数的画面,那么漫长,却又那么仓促,滑过去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