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富翁》抵达辽沈银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6日11:21  华商晨报

  本报记者 王臻青

  这个春天,一部名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电影震动了世界影坛。该片相继获得第3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人民选择奖"、英国独立电影奖三项大奖、第66届金球奖四项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八项大奖。这是一个既悲惨又温暖的励志故事,影片构思极为巧妙。

  3月26日,这部备受关注的影片来到中国,亮相辽沈银幕。据了解,该片原著小说近期也将在我国出版。

  影片讲述了印度孟买青年贾马尔·马利克参加了一档印度版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电视直播节目,他极其顺利地答对了一道道冷僻的问题。然而就在他面对最后一个问题之前,有人揭发他作弊。于是,贾马尔·马利克遭到警方审讯。他坚决否认作弊。在解释为什么能够答对每道题的同时,贾马尔的悲惨经历也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原来,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对应贾马尔的一段人生经历。而他参加这个节目的目的也并非对金钱的渴望,而是为了寻找已失散的爱人。因为贾马尔知道这是女友拉菴卡最喜欢的节目,她一定会看到他。此时,隔在贾马尔与2000万卢比奖金之间的,仅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警方认为贾马尔的故事"虽然怪诞,但貌似有理",于是放他回去继续参赛。拉菴卡果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他。那天晚上,贾马尔与拉菴卡终于在火车站相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是执导过《猜火车》、《惊变28天》、《太阳浩劫》等著名影片的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他于3月24日来到北京,参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国首映式。丹尼·博伊尔导演在拍摄《太阳浩劫》时曾与杨紫琼合作,他盛赞中国有许多好演员,希望今后能与中国电影人开展更多合作。丹尼·博伊尔今年6月将作为评委,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

  该片的编剧西蒙·比尤弗伊,毕业于英国艺术设计学院纪录片导演专业,可是他毕业后却从事写作,作品包括《欲望天堂》、《最黑暗的光》等。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由戴夫·帕特尔、芙蕾达·平托、亚尼·卡普主演。导演丹尼·博伊尔原想在印度寻找该片的男主演,但没有成功;丹尼·博伊尔的女儿在看过连续剧《皮囊》之后向他推荐了戴夫·帕特尔,这位印度裔英国演员果然不负众望。该片女主演芙蕾达·平托毕业于孟买一个著名学院的英文系,踏出校园后签约成为印度Elite模特儿公司的模特儿,为一些知名品牌代言,并兼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她第一部电影,她凭这部电影夺得了第20届棕榈泉国际电影节突破演出奖。

  借外域题材之身还好莱坞之魂

  主笔 李保平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将最佳影片颁给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它的胜出,不是因为影片多么卓越,多么富有个性,而是因为影片的价值观和艺术策略,正应和了近年来奥斯卡评奖的格局,即:借外域题材之身,还好莱坞之魂。

  借外域题材之身是指奥斯卡入围影片题材的日趋国际化。这几年,奥斯卡入围影片大多在美国本土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或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寻找题材,美国本土的故事似乎讲完了,马丁·西科塞斯执导的200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无间道风云》买的是香港影片《无间道》的改编权和创意;由莱昂纳多主演的影片《血钻》取材于非洲大陆黄金走私的事实。世界电影制作在思维上越来越打破限制,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无国界的态势。

  然而,另一个事实是,"外域题材"不过是冲击奥斯卡的一个外在策略,它的深层构造和精神属性,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莱坞式的灵魂,申诉的是美国精神理念与核心价值。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英国导演拍摄的发生在印度的"美国"影片。导演丹尼·博伊尔曾经执导过反映英国吸毒青年内心感受的先锋电影

  《猜火车》,他的凌厉跳跃的影像风格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美国"商业主流影片里游刃有余,影片一开始就在两个以上的场景之间来回切换,叙事节奏契合了现代观众的观影体验,保证了这部影片在叙述奇观上的艺术高位。

  故事发生地是印度的大城市孟买,它兼有着世界大都市的顶级商业繁华和欠发达地区的底层社会动荡。世界电影制作之所以锁定有着明确的地域指向的"外域题材",是因为在西方文明的视域中,这些问题的"多发之地",是西方世界之外尚待开发的一个庞大的故事库。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价值观是好莱坞式的"老调重弹",它是"励志片"和"爱情片"的复合之作,

  其一,作为主线,它表现的是成功的奇迹。反映美国价值观中的个人奋斗精神是好莱坞"励志"类型片的重要命题,也是冲击奥斯卡并最终获奖的一个重要理由,从《阿甘正传》到《百万英镑宝贝》、《飞行家》,一个个突破极限,超越梦想的故事,无穷无尽地讲下去。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讲的是一个出身于贫民窟的印度青年贾马尔·马利克参与《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电视节目,连连过关,终于获得2000万卢比,一跃成为百万富翁的故事。

  其二,作为副线,它讴歌了爱情的能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梦想,与"励志片"相比,"爱情片"在好莱坞的历史更为持久,《罗马假日》、《一夜风流》等一串名单让人历数不尽。影片交代,贾马尔·马利克之所以力克难关,成为闯关英雄,是因为有着爱情信念的支撑。

  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片中,成功和爱情,这两大主题的叙述似乎缺少新鲜的创意。作为成功的奇迹,它的表现缺乏现实的说服力。且不说"贫民窟"与"百万富翁"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多大,即使让这个前提成立——因为看电影是一次梦幻旅行,拍电影同样是一次造梦之旅,《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就是致力于完成这个跨度——它仍有一个障碍需要克服,那就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印度底层青年,如何能够成为百科知识的专家?影片是这样自圆其说的,即所有现场问题都与这名青年的一段人生有关。这一连串的巧合,已经不是人生偶然性的真切感受,而是一种叙事的油滑。它的过于断裂的造梦叙事,会使人觉得这是一出童话。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奖的社会政治学元素,我们已经看到,在美国更直接感受的全球金融风暴背景下,它提出一个振奋信心的命题,但没有说服力的号召终究是虚幻的余音。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