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场景1
拉贝用纳粹旗保护难民安全
影片中有一段日军轰炸南京的戏,由于场面混乱,失去控制,导致大量的难民都盲目地奔走在街头,无法躲避日军的炮弹。拉贝下令打开了西门子公司的大门,放大量的难民进到院子里,用一面巨大的纳粹旗帜遮住了他们,在这面旗帜的威慑下,日军绕开了,难民们获救了。
事实上,这就是拉贝当年救人的事迹之一。最初是在自己家里时,曾高悬纳粹旗帜而免遭轰炸,后来他打开家门让左右邻居以及大量难民都住进自己家,展开巨大的纳粹旗为他们作为屏障,保护了他们的安全,救下并收留了600多人。后来在西门子公司,他动员将纳粹旗帜摊开,让众人举在头顶,又令更多的难民躲过日军轰炸。
写实场景2
日本对难民船的疯狂轰炸
影片中,南京难民在仓皇撤离出南京时,江面上的难民船不断遭受到日本飞机与炮火的轰炸,甚至拉贝夫人所乘坐的国际客轮,也没有逃脱掉日军飞机的攻击,被击中并沉没,整船整船的逃亡者顷刻间葬身江心,浮尸成片。
这也是史实,在南京沦陷时期,日军在屠城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这样针对于难民船只的轰炸不算新鲜,即便是高悬德、英、美等西方国家国旗的船只也都难逃覆没。1937年12月前夕,日军轰炸港口日均达到4次,击沉难民船数十艘,其中包括数艘国际舰船。
写实场景3
拉贝提议并接手安全区
影片中,拉贝倡议使馆区的国际人士不要轻言离开,不要对眼前的这一切漠视,要承担起拯救的责任来。他建议效仿上海安全区的模式建立起南京的难民区,通过和平手段确保难民们不被屠杀,保证生存。最终,他又被推举为安全区的主席。
在1937年12月份,南京沦陷之初,使馆区也遭到不断的侵袭与轰炸,大量的外籍人员均已撤离,拉贝召集了20多人一起发起并组建了安全区,划定南京山西路以南、中山路以西、汉中路以北区域,四周插以白底红圈中有红十字的方形旗帜。并以自己纳粹党人的身份去与日本军方交涉,取得了成效。这一点,是史实,是不容被抹杀的功绩,至于当前的“拉贝无用论”以及安全区是源自于中国教授的提议,都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说法。
写实场景4
致死的糖尿病
影片中不断阐释着拉贝被糖尿病的病痛所困扰,一发病,就只能靠注射胰岛素维系,在他临离开南京之前,突然发觉,胰岛素已经没有了。
真实中的拉贝,其实就是死于糖尿病。而这个病,也正是在南京最危难的1938年冬天才恶化的。当他接到德国政府要求他马上回国的命令时,他居然第一时间撕掉了这张“圣旨”。但是,已经恶化的病症,还是让他无力再去抗争,只能回国接受调查。而后,他曾被关进纳粹监狱,也是因病情的发作与恶化而被假释,在纳粹政府倒掉后,他又前后被英国方面与苏联方面两次调查而投进监狱,最终还是因病症的恶化而被判无治疗价值才被释放。1950年,糖尿病要了他的命。
又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拉贝日记》今天起将在本市万达等各大影城与广大影迷见面。
昨天,这部由中德两国影人奋斗十年、耗资2000万美元拍摄完成的影片在京举行了盛大的亚洲首映式。当天,德方导演、制片人、男主角及中国美术师屠居华悉数出席,更带来重达2.8公斤的全金“小金人”。而在首映新闻发布会上,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不仅带来了国宝级的《拉贝日记》原件,还现场为日本人香川照之颁发了首届拉贝和平奖,以奖励他以非凡的勇气接演这部影片,承担起反思历史的责任。
此外,针对中国观众最为关心的日本上映问题,导演介绍,截至目前只有一家日本发行商表示愿意买片,但前提是删掉片中所有香川照之的戏。对此导演表示不会妥协,但仍然希望影片会在日本上映。
在此,本报记者粗略了解了一下电影中的几处写实场景,也许对于那段历史、那段影像观众可以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记者 王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