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是一件最普通的事,但对于生长在云南怒江边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延续了几代人的梦想。在怒江对岸的峡谷里,散落着一个村寨几户人家。因为寨子地处险要,江上没有桥,村里所有的小学生每天都要靠一根尼龙绳、一个自制的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滑过日夜奔腾的怒江,去对面的学校上学。
其中有一户人家,爸爸外出打工,奶奶中风常年瘫痪在床,妈妈照顾一家老小,还要忙田里的农活。陪在姐弟俩身边的只有一只叫明明的狗。姐姐娜香每天溜索上学,弟弟瓦娃在家中望眼欲穿盼着姐姐回来,带来江对岸的新鲜事。因为溜索过江非常危险,所以妈妈不让最小的儿子瓦娃溜索,甚至威胁他如果敢偷偷溜索,就打断他的腿。所以,家里买一袋盐一盒火柴,甚至奶奶中风了,都要娜香溜索过江去请医生。
山里也有个规矩,孩子长大后如要溜索,需有家长陪同溜过了第一次,才可以独立溜索。妈妈三年前曾经溜索失事,差点送命,从此对此事恐惧,再也没有去过江对岸,不能带瓦娃溜。瓦娃唯一的希望就是爸爸从外地回来,带他去溜索。时间一天天过去,爸爸音信全无,瓦娃等不及了,他急切的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去上学。他偷了姐姐的绳子,自己练习溜索,独自跑到学校,趴在教室窗户外边听课。
温暖之一:关键字——红靴子
山里所有的孩子,都没有棉鞋,到了冬天,他们还是穿拖鞋上课,打篮球,跳皮筋,从深圳来支教的女老师看到这个情景,心如刀割,让孩子们排成一列坐在台阶上,脱掉鞋子,抬起脚丫,用尺子给每个学生量尺寸。不久,孩子们有了一双新靴子,娜香分到了一双红靴子,她激动的舍不得穿。回到家,瓦娃看到娜香的新鞋子,喜欢的不得了,而此时他偷偷溜索听课的事情,妈妈知道后要打瓦娃。娜香答应只要把红靴子给瓦娃,他就不再溜索。瓦娃乐的睡不着觉,被窝里还抱着红靴子。第二天一早,瓦娃看见每个人小学生都穿着新靴子上学,娜香还穿着那双旧拖鞋,懂事的瓦娃让她坐在石头上,用衣袖擦干净姐姐脚上的泥巴,为姐姐穿上漂亮的红靴子,那一幕极为感人,让人落泪。
温暖之二:关键字——球鞋
在商店里,娜香想给弟弟买球鞋,可她手里只有一块钱,买不起,女老师买下了球鞋送给娜香,娜香非常高兴,深深的给老师鞠了一躬。
片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溜索途中鞋子从书包里掉了下去,娜香一心想抓住那只鞋,没有握紧绳索,导致绳子从滑轮上脱落,连人带鞋子一同掉进滚滚奔腾的怒江,转眼间不见了踪影。
这一幕事情出突然,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消逝,又加上背景音乐的民间小调,更营造出浓浓的喜中悲气氛,令人潸然泪下。
温暖之三:关键字——桥
娜香死后,弟弟瓦娃变成了呆人,没有说过一句话,用粉笔画了一座梦想中的桥梁,姐弟两人手拉手在桥上奔跑,再也不用溜索上学,再也不会有落入江水的危险。影片最后,这座桥梁终于建成了,瓦娃和幻想中的娜香欢欢乐乐的去上学,桥对面女教师带着所有的小学生热情地迎接他们!看到此处,顿时觉得心里涌起一股暖意,流遍全身,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
亮点之一:九岁小影帝
片中的小演员都是第一次参加演出,姐姐娜香的扮演者阿娜木龄,黝黑的脸庞,长长的辫子,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娜香穿着民族服装红裙子加上来自台湾的摄像师李以轩非凡的艺术手法,画面温暖而明亮,小姑娘演绎的活色生香,非常亮丽可爱;9岁的丁嘉力扮演片中的瓦娃,表情和动作都非常出色,凭此片获得了华表奖影帝,可谓是史上最小的影帝。
亮点之二:傈僳族山歌环绕青山绿水
取景天然,一扫城市喧嚣,仿佛人人向往的桃源仙境,奔流的江水,映照着两岸青山更加秀美天成。李白诗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就是这番场景。
《走路上学》是一部关于爱,关于困难和梦想的不可多得的好片子,在物欲横流,精神荒芜的世界,在看过了《哈利波特》和《变形金刚》等国外大片的超强特技之后,似乎那些都是假的,有太多太多的人工合成和电脑的因素,我们真正缺少的是真实而朴素的情感,真正打动内心的好东西,才不会让人走出电影院就抱怨买票不值。相反地,我会愿意再来买票看一次,带上我的家人和朋友。吴迪/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