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刘嘉琦
明天,由《后天》导演打造、投资超过2亿美元的《2012》将在全球同步上映。昨日,宣称超越《后天》十倍的《2012》举行了媒体场看片会,而国内记者对于这部片长超过两个半小时的灾难大片的最大观感莫过于再一次领略了好莱坞导演对于中国元素的青睐有加。
多年以来,好莱坞灾难大片都有不变的定律,无论是外星人袭击、陨石撞击或者天灾人祸,美国总是首当其冲。因此,好莱坞的孤胆英雄们一次次成为了救世主。但是,今次罗兰·艾默里奇根据古老的玛雅文明曾作出的“末世预言”所拍摄的《2012》中,拯救世界成了全球性的话题,洛杉矶城在地震的轰鸣声中沉陷;巨浪夹带着约翰·肯尼迪号航空母舰砸向白宫;高达1500米的海啸覆盖珠穆朗玛峰等等,许多很熟悉的世界地标都将在片中被毁灭,以展示太阳中子爆发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不过,对中国观众而言,这部片长超过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最值回票价的当属中国成为拯救世界的“关键”。在昨日的看片中,早报记者发现,《2012》比之被誉为“写给中国的情书”的《功夫熊猫》更中国。影片开头15分钟不到,银幕上就出现一位拿着大喇叭的中国军官面对陆续撤离的同胞,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当一群逃难的美国人迫降在中国西南雪山绝望无助时,是中国军队从天而降救援;当白宫的专家们从美国逃难到中国的诺亚方舟建造基地时,带头的美国人感慨说46国两年前选择把中国作为方舟建造基地没有错,因为“交给其他国家不可能完成”;当约翰·库萨克扮演的男主角杰克和家人迷失在西藏山区时,依旧是素不相识的中国人在驾车走了很远之后主动返回营救……而在影片最后,当电影里的美国临时决策人看到海啸将至,拒绝让更多人进入方舟时,中国是首批决定打开船闸的国家,因为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元素的“繁多”让昨日的看片会上不少出现了笑场和惊呼。不过,有媒体毫不讳言:“虽然有点出戏,但看到在好莱坞灾难片里,中国人成为主角,还是很畅快的一件事。”
如此中国元素丰富的好莱坞大片,让《2012》的发行方对该片在中国内地的票房前景充满了“野心”。《2012》的中国市场发行宣传总监张先生介绍说,《2012》今次在中国内地投入的拷贝数量是1900个,而他们在中国内地的票房预期则是3.5亿元人民币,“因为不单是中国元素穿插得好,而且影片特技之优秀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相信中国观众会很乐于看到这样的电影。”
相关新闻
欧美遭遇恶评
“《2012》就是一个笑话”
早报记者 程晓筠 编译
本周五,《2012》将在全球同步上映。虽然这部耗资2.6亿美元打造的灾难大片宣传声势浩大,不过欧美许多已经看过该片的影评人和媒体人员却对这部影片给出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在著名的影评网站“烂番茄”上,《2012》的评分仅为4.7分(满分为10分)。
NASA发声明:
影片毫无事实根据
《2012》的故事源自玛雅人历法的预言:2012年12月21日人类将毁灭。相比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在《后天》中揭示温室效应引发新冰河世纪,《2012》的故事背景不但显得荒诞,而且毫无启示意义。原本深究娱乐大片的真实性既是缘木求鱼,也毫无必要,不过假如一定要把一件不现实的事安插在一个现实的环境中,那观众显然很难买账。《2012》故事的耸人听闻就连美国宇航局(NASA)也看不过去了,郑重其事地发声明称:“2012年绝非世界末日”,批评影片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综艺》杂志的影评写道:“从任何角度看,《2012》就是一个笑话。整部影片都没有主题,没有形而上学的哲学视角,更没有宗教上对于灾难的看法,只有一群慌不择路的人。也许这样的要求显得过于严肃,但《2012》的确是一无所有。”《好莱坞报道》的影评就直言不讳地反问:“谁会相信这样的鬼话?”更何况《2012》全片居然有“浩浩荡荡”的156分钟!显然这是对观众心理和生理的考验。
《帝国》杂志嘲讽:2.6亿美元的灾难喜剧片
《2012》把耸人听闻的人类毁灭当作噱头,但其实这种“末世”题材从《圣经》的《创世纪》到16世纪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从《独立日》到《地球停转日》早就被说烂了,拍烂了。除了题材毫无新意之外,《2012》简直可以说是一部“灾难大杂烩” ,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甚至泰坦尼克号般的海难,可谓无所不包。《帝国》杂志不无讽刺地说:“艾默里奇花了2.6亿美元打造了一部‘灾难航母’,让你一次把各种自然非自然的灾难奇观看个够,绝对值回票价。从这点上看,艾默里奇完全成功了,更何况它还能算得上是2009年最好的喜剧片之一。”
至于演员表现,美联社评论道:“约翰·库萨克、阿曼达·皮特、伍迪·哈里森等都是不错的演员,可是当这些演员集中到一部灾难片中,他们的特点灾难性地被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