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当中国内地09年贺岁档还酣战淋漓时,电影《阿凡达》已于昨日(12月16日)在香港悄然上映;当你担心提前知道剧情会影响看片的惊喜时,《阿凡达》会告诉你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当你以为3D特效是《阿凡达》的最大卖点时,你会发现这不过詹姆斯-卡梅隆建立一个虚拟星球的工具。当你以为你看过电影时,《阿凡达》会颠覆你所有的观影概念。
AVATAR,源自梵文,意指降临人间的神之化身,通俗意义可理解为“化身”。印度教中,AVATAR特指主神毗湿奴(VISHNU)下凡化作人形或者兽形的状态。传说毗湿奴有10个化身,其中有9个已经降临世间,最后一个化身会在世界末日降临。
而在《阿凡达》中,这最后一个化身就是潘多拉(PANDORA)星球的末日使者,也是纳美(NA’VI,生活在潘多拉星球上的“人类”)的英雄,他带来毁灭的火种,又燃烧起新生的希望。他身份的两次转变,将电影自然分成三个段落,这三个段落也带给观众完全不一样的观感。
提别提醒:为保证各位影迷看到《阿凡达》的新鲜感,本文第一部分将尽可能不剧透,在已经曝光的15分钟预告片基础上写作。第二部分为看点解析(部分剧透),电影关键元素揭秘(严重剧透)在第三部分。
第一段 最终化身降临潘多拉
观感 交代背景展开剧情,期待3D特效的震撼
《阿凡达》开篇并未过多交代“阿凡达(由纳美与人类基因组合而成的类纳美)”操作者杰克-萨利(Jake Sully)的背景。残废的男主角转眼就来到潘多拉星球,在人类基地里接受操控“阿凡达”的训练。这让多年未下地走路的萨利十分兴奋,与阿凡达的契合度也不断增高,因此他被派遣执行了最重要的任务——潜入纳美的内部,劝说对方让出在他们居住地底下的宝矿。
本段交代了电影背景,由于仍在实际场景拍摄,3D特效的场景并不多,但能明显看到画面背景建筑物的纵深感,这令人更加期待电影之后的特效。这段气氛轻松,卡梅隆带领观众以新奇的角度探索潘多拉星球。
第二段 末日使者潜入纳美内部
观感 3D特效耳目一新,星球美景叹为观止
“阿凡达”萨利不负众望,顺利潜入纳美的内部,与纳美土著酋长的女儿内特丽(Neytiri)相遇而相恋,并被对方带入了纳美居住的大树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他渐渐被纳美接受,成为他们的一员,并学会了如何“身心合一”地操控空中飞禽IKRAN。
正是由于阿凡达潜入纳美内部,才让观众能以一个纳美的角度去欣赏潘多拉星球:飞流直下的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似含羞草的粉红植物、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似水母般在空气中游动的树种……这一切经过3D特效的渲染,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你的面前。而这些只是构成这个世界外在部分,卡梅隆还花费大量心血去创造语言和文化,撰写了一本三百五十页厚的潘多拉百科全书,甚至计算了整个星球的大气密度和重力,从而推估出可能的生活形态、植物和音乐模式,这些努力让这个世界显得真实而可信。除此之外,卡梅隆还创造性地想出了一些关于潘多拉星球的奇异生态,简直是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
第三段 化身英雄拯救潘多拉
观感 剧情 音乐 战争场面=血脉贲张
人类见“阿凡达”萨利谈判长时间未果,决定强行攻击纳美部落。在纳美居住的大树倒塌的那一刻,萨利决定真正地与纳美为伍,共同抵御人类对家园潘多拉星球的侵袭。
剧情在此刻峰回路转,卡梅隆依旧批判着人类的自大和贪婪。任何人都能预测到大团圆的结局,却又为片中主人公揪心。长达20分钟的人类与纳美大战,从天空打到陆地,有战争大场面也有个人械斗,卡梅隆将这20分钟拍得酣畅淋漓,配以类似非洲土著中雄浑磅礴的音乐,让这最后一段看得血脉贲张。当无知的人类军队将领最终倒地时,恨不得拍手称快。
《阿凡达》时长大约156分钟,将近三个小时看下来意犹未尽,丝毫不会觉得乏味。卡梅隆运用逼真的3D特效把观众带入了另一个世界,《阿凡达》让人相信科技的革新的确会让电影的观感发生改变。除了创新的意识,《阿凡达》中还影射了政治、文化、环保、种族、宗教等多方面的问题,导演卡梅隆的野心与想象力一样强大。这并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电影,它像是一座金矿值得影迷深挖。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