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阿凡达》是怎样的一部“神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5日01:33  东方早报

  关雅荻

《阿凡达》是怎样的一部“神作”?
“阿凡达”杰克
《阿凡达》是怎样的一部“神作”?
纳威武士苏泰
《阿凡达》是怎样的一部“神作”?
纳威女孩奈蒂莉
《阿凡达》是怎样的一部“神作”?
女飞行员楚迪

  在《阿凡达》被确定为电影《AVATAR》中文版官方片名前,网上曾出现过《天神下凡》和《神之化身》两个译名。说实话,在看过影片后,我认为后两个非官方的译名都比《阿凡达》靠谱。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后两个名字里,都包含了一个“神”字。从看到后两个名字起,詹姆斯·卡梅隆很自然地就被我简称为“JC大神”,我也期待《阿凡达》成为一部“JC大神”的“神作”。上月18日,我有幸去香港看了两遍《阿凡达》首映,分别是普通3D版和IMAX 3D版。《阿凡达》究竟是怎样的一部“神作”?

  从影院出来,我立即把对《阿凡达》的第一印象发在微博上,写的是:“特效震惊,3D感一般,但够真实,故事一般,创意度一般,世界观展示一般,但呈现效果牛掰至死,战斗场面热闹和精彩,但谈不上震惊,整体符合预期,这是它的优点,但没有意想不到的亮点是它的遗憾之处。推荐观看。”用我自己的影评节目《火线影评》的五级评分系统,我只给了“推荐观看”而非“不得不看”,我对《阿凡达》唯一不满之处就是故事“俗套”。

  从电影故事层面看,《阿凡达》的确没有给人惊喜,如之前预期,基本就是一部潘多拉星球版的《与狼共舞》加《风中奇缘》,讲的是地球人与外星人在殖民与反殖民的过程中一段跨种族的传统爱情故事,当然,前提是你得接受浑身蓝色的纳威人跟人类一样──崇拜爱情。导演在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里面,放入了丰富的主题内容——有人看出了环保;有人看出了物种生态平衡;有人看出了这片跟《十月围城》主题一样讲的是“革命”与“信仰”;当然更有人直接读出了“JC大神”的国际主义胸怀,因为《阿凡达》本质上是一场钉子户暴力反拆迁的斗争;如果《2012》里的中国元素让人会误以为是好莱坞为了中国市场的示好,那要是有国人能从《阿凡达》读解出“JC大神”是在向唐福珍致敬,我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阿凡达》在电影数字技术上的革命性进步,大大掩盖了故事层面的相对平庸,但同时影片主题的包容性和人性关怀占据了足够多的道德制高点,所以只要有一项触动了你的神经,然后在一次次突破人类想象极限的绚丽视觉效果前,任何观众都会先被自己感动。这其实跟前一阵国内热评《十月围城》一样,豆瓣网上一篇名为“只有进步才值得信仰”的评论,居然罕见地出现了近4000个“有用”评分,而“无用”评价数量少得忽略不计,“有用”的评价数量目前还在增长,网友回帖翻页都已经翻到了第11页。因为这篇评论讨论的范畴已经超越了《十月围城》故事本身,而是更多形而上的东西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从这个角度说,《阿凡达》有被“热捧”的潜质,我个人坚持最初发在微博上的判断,《阿凡达》的故事显然还达不到“神作”的级别,因为它从主题到内容都缺乏足够的原创性。有人会问,什么是原创性?无数科幻电影经典都是很好的例子,比如《2001:太空漫游》,比如最新的《第九区》,至于别的类型片,比如去年的韩国电影《蝙蝠》就是对吸血鬼电影的“原创”范例,而《暮光之城》系列就不是。

  前面废话了这么多,可能会有人认为我觉得《阿凡达》不咋样,配不上“神作”的称呼,但我要说,《阿凡达》当然是一部大师级的“神作”!前面解释了这么多,只是在说明《阿凡达》对我而言最有价值的地方并不在故事和主题,让自己减少被热情冲晕头脑的误读。《阿凡达》之“神”在我看来至少有两点:分别是对电影数字3D技术突破性的革命推进和《阿凡达》严密而自洽的世界观设定及硬核科幻魅力。

  《阿凡达》在数字3D技术方面的革命性突破,在我看来犹如当年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突变,而这次是让电影正在突破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卡梅隆对技术精益求精,在《阿凡达》里,他新建了一个外星球幻境,每一处细节都在挑战人类的想像力极限,影片通过最新的数字技术,让片中所有细节都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真实感。特别是当你置身在IMAX 3D影院中时,这种强烈的真实感,会让你觉得片中潘多拉星球上的一草一木不是虚构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于遥远的太空中的某个角落的,它真实得就像是潘多拉星球的纪录片,而你就是纪录片导演。这种强烈的真实感是我个人在之前的电影中从未获得过的体验,而且这种真实感是以让你身临其境的3D方式来“体验”和“感受”到的。影片结束,灯光亮起,《阿凡达》的两个半小时让我短时间内产生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刚才我真的置身潘多拉星球,已不愿再回到被过量二氧化碳包裹的地球。从未有哪一部电影能让人体验如此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不是“神作”又是什么?

  我自认是一个普通科幻文学迷和一个骨灰级科幻电影迷,任何热爱科幻的朋友,都会跟我一样强烈认同《阿凡达》是科幻电影里的一部“神作”,不是因为它的故事,而是因为它的世界观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整个潘多拉星球和纳威人的文明都是完整的,它是等待你去慢慢发现的完整世界。“JC大神”花了很多年完善这个设定——他甚至亲手写了几百页的潘多拉星球百科全书,从没有哪个导演对电影的执著能达到这种程度。可以说《阿凡达》最大的魅力不在故事本身,不在具体某个桥段,而在于影片的整体气质和结构,是它所建立的那个世界对人类观众强烈的感染力。这才是我把《阿凡达》看成“神作”的真正原因。

  技术活儿完胜,思想活儿呢?

  支菲娜

  日本提出“贺岁片”的概念,比中国市场要早。《阿凡达》以年度贺岁片第一号话题的身份登场,上映恰逢日本两大节日——圣诞节和新年。笔者特意避开每周三女士半价的日子,没想到东京池袋的影院门口仍然排起了长龙,“售完”的字样不断显示在电脑屏上。

  《阿凡达》对日本市场的重视程度令人羡慕。早在2009年10月17日东京电影节开幕式上,出场惊艳的女主演佐伊·索尔达娜就先打头阵,带来“一定会让大家吃惊”的导演口信。一向重视日本市场的卡梅隆则于2009年12月21日亲临东京六本木东宝影院压阵宣传。自称“是宫崎骏粉丝”的卡梅隆,花巨资在日本各大电视台大量投放90秒的广告。而早在12年前就被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拿下进口影片票房冠军宝座并霸占至今的日本市场(该片票房262亿日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也的确被轰炸得一败涂地。全日本一共831块银幕上映该片,其中包括283块3D银幕,首映当日票房就突破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00万元),第一周(2009年12月23日-28日)仅6天时间就以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1亿元)登上票房冠军,远远把其他几部贺岁片甩在后面,如《飞屋环游记》(本片早在去年10月就在东京电影节上预热过)。此外,还有4家影院提供IMAX版,虽然影院远离东京都,但IMAX的体验非比寻常,因此也是场场爆满。大家都认为,本片票房超过《泰坦尼克号》是指日可待的。日本动画大师押井守(曾执导《攻壳机动队》)甚至发出“真是全民都想去看的电影。把我想干的都干完了,投降了,追十年也赶不上”的感叹。看来,日本无论是媒体、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都被卡梅隆彻底打败了。

  对于追求技术的日本观众而言,《阿凡达》是令视觉老饕们满意的大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技术的成熟——3D影片实现了一秒144格的放映速度,比起一秒24格的传统放映方式来,162分钟的影片观摩起来眼睛不会觉得疲倦,CG技术的完美,使得潘多拉星球的风景有令人身临其境之感,纳威人的形象也逼真得前所未见,皮肤的质感、表情和眼神的动作都非常自然;二是创作本身——卡梅隆被誉为“细节的王者”,所以每一处细节都那么逼真。影片正是通过前所未见的影像,展现了我们感所未感的世界。如果有可能,观摩完3D版本后再去看一遍2D版本,就能品味出差异在哪里。可以想见,今后好莱坞大片将朝着3D方向发展,2010年4月起,蒂姆·伯顿《爱丽丝梦游仙境》等3D影片将陆续登场。因此,作为亚洲重镇的日本市场正是以《阿凡达》迎来好莱坞3D影片全面登陆的新时代。

  《阿凡达》的剧情令人不禁回想起同样空洞无物的《泰坦尼克号》。从浅层来看,《阿凡达》是土著与侵略者、自然与文明、物灵信仰与科技崇拜之间的冲突;而从深层来看,是异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与摩擦,社会性职责与个人情感的纠葛,爱情、友情与冰冷的国家机器之间的调和与争斗;是残缺的自我向完美的超我之间的转变,是丑陋的昨日对异化的自我的最终认同。

  主人公杰克一开始十分兴奋于接受阿凡达计划,并为得到上校的信任而肩负使命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地录下自己的心情感受,对潘多拉的一切有新鲜感,又有恐惧感。而随着融入纳威族的生活,他越来越疏离于真正的人类躯体和人类情感,越来越接近和认同于非正常生物躯体的“阿凡达”,并开始反抗暴力,直到最后舍弃人类肉体,蜕变成纳威人。不但杰克,化身阿凡达的人类几乎都认同了纳威族的生存观念。

  这次卡梅隆换了个高科技的概念——克隆人。克隆的纳威人不但具有超高(至少是见多识广)的人类智商,在具备了完美的肉体后,还能够迎来真正的爱情,并成为一族领袖,带领大家战胜邪恶(这邪恶自己也曾参与并受惠其中)。这真是令人恐惧的设想。在关于种种文化与思想冲突的普遍性母题伪装下,这种试图替换身份认同主体的意识,才是真正的异化。

  冬夜走出池袋的影院,我转到路边的租碟连锁店TSUTAYA租了宫崎骏的老片《幽灵公主》,告别了这个被有些日本媒体称为“与宫崎骏动画片有相似之处”的《阿凡达》。

  当人类自己手握毁灭的钥匙

  陶短房

  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其实一直遵循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窠臼:一个邪恶而强大的BOSS威胁着社会的安全和生存,一个正义的主人公在一群弱小善良者的帮助下历尽波折最终战胜邪恶。这个BOSS因影片类型、时代背景、社会取向或大众口味的不同,会变幻出种种“外壳”,如黑帮老大、邪恶帝国、科学狂人、异次元魔兽、史前怪物、外星入侵者……再包装成西部片、都市警匪片、冷战片、魔幻片、科幻片。最后再撒进一些时尚的当红理念,如“自由世界的胜利”、“人性的光辉”等。因为时代不同,BOSS和“正派人物”也会相互转化,如在早期西部片里,“邪恶的印第安人”通常是反派BOSS,但在新西部片里,他们通常以“主人公身边的弱小善良帮手”面目出现。也许随着时代的变迁,类似《风语者》这样的“印第安主人公”,也会从小制作文艺片走进好莱坞大片。

  《阿凡达》也脱不开这样的窠臼:邪恶而强大的BOSS、善良而弱小的受害者群体、开始因迷惘而助纣为虐的主人公在善良弱小者的感召下反戈,个人英雄主义、美女感召、“超能力”、基因转换……近来当红的“商业大片零部件”一个也不少,这些“零部件”只需重新油漆,就可变形为一些人们早就耳熟能详的老片,如《过关斩将》和《终结者》。这次被当作胡椒面或孜然粉撒进影片的当红理念变成了环保、高科技的二重性、现代文明综合征等。从这个角度上讲,《阿凡达》是一部并无太多新意的商业大片。

  然而老套路中并非没有值得关注的新鲜话题。在《阿凡达》里,人类文明一反以往类似科幻商业片中的“弱者”形象——它不再是被外星人威胁、蹂躏、摧残的善良弱小,而是自己变成了威胁、蹂躏、摧残善良弱小外星文明的BOSS,在涉及外星文明的当代科幻影片(乃至小说)中,外星人往往比地球人更强大、文明程度更高,除了《外星人E.T.》等个别影片,人们很难找到能力、智力、进化程度与人类仿佛的外星人,更不用说被人类玩弄于股掌间的“弱外星人”了。

  《阿凡达》颠覆科幻作品刻画“外太空文明”的传统,将人类塑造成强大者、侵略者和毁灭者,这并非偶然的噱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全社会对现代文明综合征的忧虑日甚一日,曾惟恐缺乏“战天斗地”能力的人类,如今却为自己的文明和日常起居,所可能造成的冰层融化、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物种毁灭而忧心忡忡,甚至焦虑不已。当人类自己手握毁灭的钥匙之际,他们心中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大自然因无知而敬畏的蒙昧时代。

  因此我们在《阿凡达》中看到的潘多拉星球,其实是地球的镜像,潘多拉的毁灭者固然是人类,而潘多拉社会本身,又何尝不是人类社会的影子?在今天,气候暖化、环保,已成为全球主流议题,影片不过试图唤醒人们潜意识里对“恶”的担心——担心人类自己毁灭自己,如此而已。

  当然,对于商业片而言,毁灭不是目的,而是让影片中的光明和希望变得更加弥足珍贵。《阿凡达》并没有将BOSS塑造成地球人,而是“嫁祸”给地球人“作恶”的产物——像人又不是人的“阿凡达”,而最终扮演主人公的仍然是个地球人。或许在商业追求之余,导演仍不自觉地想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人类文明之恶,仍需人类文明自己来化解;或许影片如此安排,是因为制片人深悉,这种“自业自受,自债自清”的意识,恰是今天的人们所普遍具备的。(作者系旅加学者)

  ◎ 网友看《阿凡达》

  《阿凡达》赚了10亿美元,究竟是因为“它是一部好电影”,还是因为“我们被告知它是一部好电影”?

  场面恢弘华美,情节烂俗狗血。

  其实《阿凡达》根本不需要拍成有剧情的电影,大型风光科教片就行了,将潘多拉星球上所有的生物一个个介绍过来,加上性感大姐姐的全程旁白,我也会去看的。

  其实这是个鼓励大家玩网游的电影——网游世界多精彩啊,全都是帅哥、美女,人人跑得快跳得高,还能驯服大怪兽满世界飞,即使在网下你是残疾,走路要靠轮椅。

  外星蓝精灵大战城管格格巫。

  没查资料前我一直怀疑编剧是个迷恋网络游戏的双鱼座宅男。

  只有看过了《阿凡达》,我们才有资格说《2012》这样的电影“傻”。

  这就是一张测试影院放映设备的《雨果发烧碟》。

  ◎ 导演看《阿凡达》

  :I(这是一张忧虑的脸)。这是我看完《阿凡达》后的表情。反正这不是我最喜欢的三部卡梅隆电影之一。我女朋友说,这是一次对网恋的隐喻。

  ——邓肯·琼斯(《月球》导演)

  《阿凡达》让我知道,我们差的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拿来的。《阿凡达》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们电影的情怀和简单的美好距离有多远;我们和清澈的纯真距离有多远;我们和炙热的梦想距离有多远;一直在扭曲阴暗扯淡的纠结的庸俗中奔走狂欢的我们,距离真诚,还有多远!

  ——陆川

  ◎ 《阿凡达》观影指南

  《阿凡达》最佳上厕所的时间点为第56分钟,第1小时57分钟,第2小时13分钟,第2小时25分钟。影片一共168分钟,一般人只能憋一个半小时,放心,错过了第一次,你还有三次机会,反正剧情不会出乎你的预料的。

  这部电影没有给你所谓的“溜去上厕所”的闲工夫,开场5分钟之后,你……你会彻底忘记膀胱这个器官。

  不要把钱浪费在爆米花上。即便是机械式的吞食和咀嚼也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而这部电影需要你将所有的精神集中在视网膜上,把身体深深地埋在座椅里,紧张地迎接视觉信息的洪水(是洪水,不是盛宴)吧!

  在足够大的3D眼镜出现之前,戴眼镜的朋友请换上隐形眼镜。

  要看3D。2D等于枪版,蓝光等于枪版的枪版,DVD等于枪版的枪版的枪版,枪版本身就是枪版×4!

  IMAX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偏暗。

  带块眼镜布去,影院可能不会帮你把3D眼镜擦干净。

  莫看虚焦处——导演焦对哪你盯哪,不然会晕,且虚焦处3D观感不好。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