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殿堂级导演、新浪潮电影的关键人物埃里克·侯麦前日在巴黎逝世,享年89岁。他的代表作包括《在莫德家的一夜》、《克莱尔之膝》、《人生四季》等。
侯麦获奖无数,其中,《女收藏家》获1967年柏林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绿光》获1986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冬天的故事》获1992年柏林电影节普通评审团奖……2001年,他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终身成就奖。
撰文:张素芹
法国著名导演埃里克·侯麦前日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89岁。侯麦的死讯是他的制片人玛格丽特·梅内戈对外宣布的,具体死因仍处于保密阶段。侯麦的亲属透露,此前他已经入院一个星期了。关于侯麦葬礼的信息目前仍未公布。
曾获金狮终身成就奖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新浪潮运动兴起,一批年轻的电影人经常在电影期刊《电影手册》上撰文攻击当时颇有声望的电影导演。他们崇尚个人独创性,喜欢即兴与自发的拍摄方式,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与好莱坞导演风格,来实验剪接与结构上的新形式。
侯麦是法国新浪潮运动中与戈达尔、特吕弗等比肩的重要人物,他导演的作品超过四十部,2001年,81岁的侯麦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终身成就奖。
在拍摄第一部电影之前,侯麦是一名文学教授以及影评人。他于1950年开始拍摄短片。1963年参加影片《六位导演眼中的巴黎》的拍摄。1959年,拍了第一部长片《狮子星座》,获得成功。此后,从1962年起不断拍片,迄上世纪80年代拍了14部长片,其中包括《六部道德故事》即《蒙索的女面包师》、《苏珊娜的故事》、《收集男人的女人》、《慕德家一夜》、《克拉之膝》、《午后之爱》,此后又有《喜剧与格言》系列,上世纪90年代则有《四季故事》,一直孜孜不倦地阐述着他所感兴趣的命题。
《绿光》获得1986年威尼斯金狮奖,将侯麦声誉推至最高峰。在这部影片里,侯麦应用了天体,带引人进入一种神秘境界,越了社会和道德论述,而呈现由未知的命运牵引的不由自己。
诗意的电影风格十分重要
侯麦最举世闻名的是他独特的个人电影风格,他不厌其烦地纠缠于让人捉摸不定的情感世界。他的电影常常充满了微妙的对话和富有哲理的深思。侯麦的电影与其他大师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他几乎永远在描写普通青年人的心理状态,而这些看似平常的情节就是影片的全部,平淡与轻松中却意味深长。
侯麦说:“我对电影的热爱丝毫没有改变,也一直用我自己的方式拍片:用不多的钱拍摄一些不卖座的电影。我喜欢拍电影,甚至当我身处摄影棚中,也竭尽全力在作品中展现自然的美。对我而言,诗意的电影风格十分重要。”
侯麦于2007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影片《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2007年该作品推出后,侯麦曾应允将随影片一起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却突然向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发来了“请假信”,原因是“健康状况”不稳定。没有侯麦出席的发布会冷冷清清。
生前崇拜希区柯克
作为一名学院派的电影导演,侯麦生前十分崇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典好莱坞影片风格,他认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史上最伟大的导演。
“拍电影不是苦力活,更像赌博和钓鱼一样充满激情。”他曾经说过,“我从没试过因为拍片而失落,我也觉得自己从没拍过失败的作品。”
上了年纪之后,侯麦在巴黎的寓所中深居简出。他晚年仍专注于电影事业,鲜少露面接受媒体采访,但是他的大方和热心仍然为人铭记,例如,多年前一位住在巴黎的英国学生联系侯麦,于是侯麦花几天时间帮助这名剑桥学生完成了一份关于他电影作品的论文。
法国总统萨科齐
向侯麦致敬
侯麦去世后,社会多方表达了哀悼之情。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对侯麦致以敬意,表示“这位伟大的导演将在未来的数年里继续(通过作品)与我们对话并启发我们的灵感。经典而浪漫、充满哲理而反传统、轻松又严肃、多愁善感又具有道德意义,他创造了侯麦风格,并将继续以此形式与世人共存。”
前法国文化部长杰克·朗称侯麦为“法国电影界的大师之一”。
他证明了你可以用很小的预算来制作伟大的电影
法国戛纳电影节主办人蒂埃里·弗里茅斯表示,尽管侯麦的电影并不“流行”,却永垂不朽。“他证明了你可以用很小的预算来制作伟大的电影,”弗里茅斯说,“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记得这点非常重要。”
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撰文表达了对侯麦的怀念:“我们失去了一位电影界温和睿智的人文主义者。侯麦有时通过浪漫的方式,有时通过温暖的幽默,来表现影片人物的道德抉择。你无法将他的人物归类,因为他们都有很强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