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但却难以否认的事实是,谎言可以替代真实的信息,主导今天的社会发展,关键不在于谎言是否大得夸张,而是说谎者是否有把握控制住自己。在这一点上,美国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似乎很有信心,他的作品《告密者》就是一部基于谎言的影片。为了扮演主角——向FBI告密的公司高管——马特·达蒙在影片中增重30磅,完全不再是那个身手矫健的特工伯恩,只是个相貌平凡的公司白领。然而,如此真实的表演,也是为了一个虚假身份下的间谍行动,影片情节一波三折、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几经转变。
董铭
《告密者》源自真实的报告文学,索德伯格花了7年时间改编成电影,以求再造《毒品网络》的辉煌。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对白,关于操纵价格的商业秘密在达蒙扮演的马克、FBI和公司高层中不断撞击,可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真相”。索德伯格这一次显然是用讽刺嘲弄的口吻来讲述这个真实的案件。影片主人公在一本正经地扮演“政府英雄”的角色时,未曾料想到自己的愚蠢和幼稚,形象大变的达蒙将这一事件体现的黑色幽默表达得淋漓尽致。如同科恩兄弟热衷探讨“尴尬的谎言”,索德伯格这次也学会把单纯孤立的案件提到了是否认可“普遍价值”的高度。
影片按照马克向FBI做卧底的叙事惯性发展,观众们自然期待着最终揭露商业阴谋,把ADM公司的高层们送入大牢。可偏偏索德伯格和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并不犀利的枪头在半路上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对准了“告密者”马克本人。也就是说,影片从商业大格局上的体制批判,猛地缩小了范围,转而成为了对个人道德和操守的揭露,其揭露的力度则随着谎言败露的程度而渐强。
影片上半部中,动机只是个若隐若现的导火线,索德伯格绷得很紧,始终没有透露出口风,仅仅是FBI的高层和探员开的玩笑——这马克放着“金饭碗”不要,甘当容易身败名裂的线人,必有所图。剧情到此并没有给出线索,隐约只是用充满道德的“回报社会”来搪塞,这其实给观众心里预设了强烈的“动机探寻”。一切并不像表面上那么高尚伟大,充满私心的“告密者”其实也是个老到的“说谎者”。马克的动机说来并不复杂,抛弃道德约束的告密,甚至可以说是“小人”的伎俩。只不过与前半部的主人公义正词严的形象相比,在影片后半部,主人公的有巨大转变,与前半部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看来,个人道德的堕落与公司的垄断相比,反而让人有点同情。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马克的堕落,除了自身道德上的固有缺陷,也要归罪于整个商业体系的腐蚀,甚至可以说,他也是全世界盛行的“利己主义”的受害者。因此,索德伯格并没有用简单的批判的眼光来处理马克。马克智商奇高,说谎成性,有时憨厚老实,有时又大智若愚,坑了公司和同事,却把家庭和妻子安排得幸福妥当,也为政府立了功,最终像一个好丈夫那样,获得了原谅。
索德伯格曾成功地执导过《十一罗汉》等许多商业题材的影片,《毒品网络》就充满了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相比之下《告密者》属于“轻量级”的精简版,试图用另一种方式来解读商业犯罪。在这部影片中,观众会觉得阴谋和阴谋的制造者并不高深,反而显得滑稽可笑。FBI再不是神通广大总揽全局,马克在画外独白里的喃喃自语,更像是一个天真的学生,为了逃避考试而同老师耍心计。上亿美元的商业欺诈被游戏化,索德伯格刻意忽略了广大被害者,只把焦点对准不多的几个公司高层,反倒是FBI里称职的探员“很受伤”,被马克耍得团团转。《告密者》从头到尾,都是个关于谎言的故事,那些柔和的布光,巧妙的剪辑,一本正经的求证,“欺骗”了人们的观影经验。索德伯格像昆汀·塔伦蒂诺那样,调侃了这种类型片的旧有模式和人物关系,让观众模糊了荒诞和现实,不知道该把批判和信任抛向谁。
《告密者》剧情梗概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马克·维塔科尔的中年人,他是一个从常春藤联盟学校毕业的博士,也是ADM公司里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老板眼中的宠儿和得力的助手。1990年代中期,他的定价政策让公司赚得盆满钵溢。1992年11月的一个晚上,ADM公司的一个高管向FBI的探员透露了在一次例会上ADM公司和其他竞争对手的关于赖氨酸食品添加剂定价的猫腻,马克也出现在了那次例会上。于是美国历史上牵扯资金数额最多的商业窃听战便拉开了帷幕。在FBI的授意和支持下,作为“间谍”的马克秘密地为FBI提供了数年的商业情报,其中包括数百小时的录音、录像和文字资料。除此之外,他还在秘密地监视公司在海外的业务,对ADM在东京、巴黎、墨西哥城和香港召开的会议都做了详尽的记录。不过,在利益的诱惑下,马克也未能把持住自己,他也在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敛财。为此他也受到了FBI的调查,并且先后3次被抓进监狱。三年之后,在他的帮助之下,ADM公司里的很多白领因为经济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不过讽刺的是,马克是这些人里坐牢时间最长的一个。十年之后,负责监督这个案件的FBI前干员迪恩·皮斯利走到公众的面前,他对全社会表示:“马克·维塔科尔是全社会的英雄。”
捕风捉影荐
《花衣魔笛手》(1972年)
导演:雅克·德米
曾执导《瑟堡的雨伞》的法国导演雅克·德米改编自古老的德国民间故事的影片。这个故事最有名的版本收在格林兄弟的《德国传说》中,情节比较惊悚,有些“少儿不宜”,说的是,有个村落鼠疫成灾,有天来了个外地人,自称是捕鼠能手,当地人请他赶走老鼠,并许以重金。外地人吹起了笛子,老鼠便随着笛声跑到河里淹死了。然而,随后当地人反悔,外地人又吹起了笛子,把村里的孩子都带走了,困死在一个山洞中。后来,“花衣魔笛手”经常被用来指代那些空口许诺,但不兑现其政治承诺的政客。
《北极光》(1983年)
导演:罗伯特·奥特曼
影片改编自戴维·雷伯的舞台剧《越南三部曲》,以越南战争为背景,与罗伯特·奥特曼的《陆军野战医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理查德、威廉和罗杰三名新兵来到空降师训练营接受战前训练。理查德是个同性恋,威廉喜欢对人冷嘲热讽,罗杰整日游手好闲。黑人士兵卡莱尔的到来打破了三人平衡的关系,并最终引发一桩流血事件。《北极光》中清一色的男演员均来自戏剧舞台,由于他们出色的演出,在1983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四位主演马修·莫丁、迈克尔·莱特、米切尔·科奇坦斯和戴维·艾伦·格里尔共同获得了评委会颁发的表演奖。
《猫咪跟踪狂》(2009年)
导演:黑泽久子
影片属于日本影坛常见的小成本文艺片。影片的情节没有什么高潮,讲的是在旧书店打工的小春想要成为绘本画家,她的另一项爱好就是跟踪社区里的猫咪,并为它们拍照,她把每只猫咪的出行记录都标注在自制的地图上。旧书店里养了一只名叫汤姆的花猫,是老板娘的掌上明珠,一天,汤姆走失了,书店的平静也被打破了……《猫咪跟踪狂》中前后出现的猫咪多达几十只,是爱猫人士必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