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九》这部电影,有好几条可供甄选的捷径,看各色美女是一条,看舞影翩翩是一条,翻费里尼的故纸堆是一条,与《芝加哥》做比较也是一条。对我而言,看完《九》,看到编剧的名字中赫然出现安东尼·明格拉的名字,竟十分想念这个两年前逝去的英国人。
好莱坞大腕们
只是“徒有其表”
《九》的导演罗伯·马歇尔的确是个敢想敢做的人物。2002年,他执导拍摄的歌舞片《芝加哥》在当年的奥斯卡一举夺得最佳影片奖,从而证明了好莱坞歌舞片的再度复兴。马歇尔的勇气在于他用一种全新的舞美理念、多元素的舞蹈风格与歌舞场面蒙太奇的结合让《芝加哥》与众不同。《九》可以看作是《芝加哥》的“升级版”,但这种升级仅限于舞美造型和明星规模之上,如果说套用费里尼的《八部半》是“去欧洲化”的妥协,那百老汇舞台上的原作又为什么可以经久不衰呢?《好莱坞报道》在影片上映后给出的评论这样写道:“虽然影片中有几个足以载入影史的大场面镜头,但是唱功和舞功都不济的好莱坞大腕们无法阻挡这部电影‘徒有其表’的事实。和百老汇舞台上的原作相比,电影版《九》输得很惨。”
无论是《八部半》,还是46年后的《九》,影片的故事都是讲一位电影导演圭多正在筹备他的第九部影片。他的前几部作品都遭遇了票房惨败,生活中与数个女人的复杂关系也让他一筹莫展。故事大纲一样,费里尼、迈克尔·托尔金、安东尼·明格拉面对的剧本问题也是一样的,就是如何让“一个男人与若干女人”的故事在结构上与众不同。用《九》的逻辑反证46年前的《八部半》,其实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费里尼的精神遗产可以被顺理成章地继承,但绝不需要后人去证明他当年有多么的自恋。
华丽的秀和笑话
迈克尔·托尔金是个编织众多线索的好手,最出名的作品是罗伯特·奥特曼的《大玩家》,他用好莱坞的手法讽刺了好莱坞本身,线索繁多,支线庞杂,却井井有条又相映成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九》的模式。安东尼·明格拉是个谈感情的专家,他从《英国病人》走到《冷山》,时空交错和爱情交叉的蒙太奇方式令我记忆犹新——过去与现在,爱情与战争,回忆与现实——错落有致,条理分明。2006年,明格拉的遗作《解构生活》中,明格拉的叙事策略正在萌生一种改变,情感的浓度正慢慢渗透进叙事的碎片化之中,一个人的生存也卸下了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反倒添了一份凄清的美。如果明格拉能够进一步修改《九》的剧本,甚至大胆猜测由他来执导《九》,看着圭多一步步走向导演内定的结局,却由不得自己,那般战栗和恐怖,无论你相不相信。有时候,未知比黑暗更令人心悸。可你是需要叹气,还是需要勇气?用最孤独的心换最温柔的爱,还要将多少爱埋藏心底,太多事情,无法掌握,这就是明格拉式的宿命。
《九》开头的4分钟还是非常迷人的。在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幻觉中,所有的女性都出来,首先是妮可·基德曼,她给了丹尼尔一个深情却又遥远的吻,基德曼代表的是丹尼尔梦想中的女人,她不活在现实中;然后登场的是玛丽昂·歌迪亚,她代表的是丹尼尔一生的爱,虽然被无数次背叛,但却仍然深爱着丹尼尔;佩内洛普·克鲁兹热情似火,代表着丹尼尔的多情与浪漫;朱迪·丹奇是丹尼尔的挚友,代表着丹尼尔的真实的一面;端庄的索菲娅·罗兰是丹尼尔的母亲,代表着丹尼尔的精神寄托;凯特·哈德森代表着女性的诱惑;在丹尼尔回头时,菲姬出现了,她是丹尼尔幼时喜欢的妓女,她从某种意义上影响了丹尼尔对女性的看法。这一段堪称是本片的一大亮点,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出彩的一段。
《九》就是一场华丽的秀,但叙事马虎生硬,剪辑拼贴刻意,丹尼尔的成长愈发像个笑话,一个自己跟自己开的荒诞的玩笑。丹尼尔的女性意向就像散落的自画像拼图,观众要做的是一一找到它们并且按照正确顺序排列组合,这很困难,也许根本不可能,在拼凑的过程中,不管眼高手低,不分青红皂白,画中之人面目全非,画外之人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