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还真是有点小亢奋,10多年前曾经有过一轮的电影、戏剧剧本出版热,如今又回来了。昨天,记者从上海译文出版社获悉,该社将于下月开幕的上海书展期间,集中出版3个电影剧本。无论是在白领读者中极具号召力的伍迪·艾伦的《中央公园西路》,还是曾一度引发“一树梨花压海棠”热议的库布里克的《洛丽塔:电影剧本》,再到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生前少有的戏剧代表作《萨德侯爵夫人》,几乎每部作品都曾在一个个敏感又感性的心灵中钩沉过或简单或复杂的光影记忆。
川流不息的现代人窘境
无论是《子弹飞跃百老汇》,还是《安妮霍尔》,在一系列有着伍迪·艾伦式幽默的影片中,中央公园西路这个地标,都是男女主人公相识相遇又擦肩而过的难以回避的地带。1995年的《中央公园西路》,是伍迪·艾伦1960年开始多次参与百老汇戏剧的编导与表演后,成功杀回戏剧舞台的标志性作品;而2003年的《老塞布鲁克镇》和《滨河大道》,则是他作为戏剧导演的处女作,在纽约和美国东海岸地方剧院上演时,曾受到观众极大欢迎,场场爆满。
该书是伍迪·艾伦2003年出版的戏剧作品集,收入《滨河大道》、《老塞布鲁克镇》和《中央公园西路》3部作品。这3个围绕婚姻出轨而展开的妙趣横生的故事,轻松幽默,极富洞察力。剧中人物无一例外是典型的纽约人,他们开始看上去单纯无比,却接连遇上出乎意料的麻烦,或因卷入丑闻而陷入窘境。作品延续了伍迪·艾伦恒久的创作主题:主人公不断为自己找理由,掩盖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后不可避免地陷入不忠和骗局。所有戏剧元素,都借助伍迪·艾伦式即兴而精炼的对话巧妙地表现出来,让人在忍俊不禁时陷入深深的思索。
艺术是对思想之美的例证
熟悉三岛由纪夫,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他的小说入手的,然而,在这位天才作家的一生中还留下了鲜为人知的戏剧作品。即将被翻译出版的《萨德侯爵夫人》无疑是三岛由纪夫艺术美的升华。有意思的是,在戏中,萨德从未露面,只存在于6名登场人物的对话中。人物的性格很分明,西缅男爵夫人代表“美德”、圣芳伯爵夫人代表“恶行”,门托纽夫人则代表“世俗”。尽管两位代表善恶的人物更富有戏剧性,然而全剧的中心仍是主人公露涅和门托纽夫人的对立。
剧中人对萨德的态度构成了别开生面的戏剧性体现:门托纽夫人认为声名狼藉、锒铛入狱的萨德是家庭的耻辱;而萨德的妻子露涅则截然不同,她真诚地等待着被社会排斥的丈夫,并认为这才是表达真爱的唯一方式。但是,当革命风起云涌,社会价值观也随之改变,萨德出狱并被捧为新时代旗手时,门托纽夫人的态度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次,她成了萨德的捧哏,称萨德为法国的献身者。
而露涅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丈夫重新被社会承认意味着她那孤独的爱就此丧失了根基。不仅如此,她读了萨德在狱中写的小说,里面描写了一位坚持美德的女子的悲剧,露涅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的孤独之爱从根底瓦解了,同时也意识到之前的半生不过是徒劳,于是她投身修道院,再也不与萨德相会……由此可以看出,对原剧作者三岛由纪夫来说,艺术无疑是存在于现实之外的、对于思想之美的例证。
一种来自魔鬼的启示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叶尊翻译的20世纪杰出小说家纳博科夫唯一的电影剧作《洛丽塔:电影剧本》也将在书展期间问世,这是他对自己饱受争议的小说《洛丽塔》的再次创作,之后由电影大师库布里克搬上银幕的就是这个剧本。纳博科夫是在1957年7月底与妻子在亚利桑那州捉蝴蝶时得到库布里克改写剧本的邀请的。据说好莱坞当时给他提出的酬金相当优厚,但纳博科夫还是表示出对对方提出要大改小说的几点意见的厌恶之情。
然而,一天夜间纳博科夫突然得到一种启示,他称这种启示也许来自魔鬼,异常引人入胜,充满振奋人心的力量,他清楚地看出一种处理《洛丽塔:电影剧本》的动人方式。之后,他和库布里克在环球影城工作室开始不分昼夜地讨论如何把小说拍成电影,在友好氛围中两人进行了各执一词的争论。
纳博科夫后来如此描述自己看到电影时的感受:“我最初看到影片的反应既有恼怒、失望,也有勉强感受到的愉快。大部分场景实际上并不比我为库布里克十分细心编写的要强,我一边为浪费了我的时间而深为惋惜,一边又对库布里克的毅力不胜钦佩,因为他前后有6个月都在忍受着一件无用的作品发展成形的折磨……我暗暗提醒自己,毕竟什么都没有浪费,我的电影剧本仍然完好无损地放在文件夹里,有朝一日,我可以把它出版——这么做并不是为了怒气冲冲地批驳一部精美的影片,而纯粹是作为我的一部旧作的一个轻快活泼的变体。”
有幸的是,我们最终有机会看到了它,从上世纪蝴蝶翩飞的纳博科夫的文件夹中“走”到我们面前,完好无损。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