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智利影片《后事》在电影节上的竞赛单元中,属于那种人们缺乏了解、没有电影明星的小国艺术片,即便在威尼斯这样有几千名记者关注的电影节,记者发布会上也决没有爆满的可能。但是,记者多少只是反映人气,不完全代表影片质量。影展第5天新闻发布会上,《后事》导演帕布罗-拉林和演员阿尔夫雷多-卡斯特罗、安东尼亚-泽格斯以及影片编剧获得记者充满热情的掌声支持。发布会上,就影片想要表达和传递的各种信息和深意双方交流。不过,导演帕布罗并不总是认可记者们对影片的理解诠释,他尤其一再强调,最反对将作品定格和类型化,影片表达的内容,其实也是相当开放,留给了观众足够自由理解的空间。
和前作有继承又不同
谈到和在戛纳导演双周上亮相的前部作品《Tony Manero》的继承性,帕布罗表示两者间可能会有共同元素,但是又不一样,这里的影片如同一片记忆空间,和某种幽灵般的过去相连。 生于1976年的导演没有机会亲历这场动乱,不过,他说这正是一直让他感兴趣纠缠他的话题,影片更是拉近了他和这一年代的距离。作者在其中尝试找寻一种新的解决办法,不仅仅是重现当年的政变,同时也是非常个人化的独立展示。
对于影片涉及的70年代的智利国家政变,导演否认要在这里做意识形态说道,只是面对那些从未经历这场政变影响的人呈现出一个版本,一个没有经历过这场政变的个人的理解和表达。
影片中的男主角阿尔夫雷德-卡斯特罗回忆自己对这段动乱历史的感受,虽然它给人们带来巨大痛苦,不过年轻人在爱中也找到了很多快乐,这是一段生动而沸腾的年月。影片中讲述人们的悲伤,人们的孤独。剧中主人公从开始的对事件忽略和麻木,到后来逐渐清醒,并且承担起责任。
对病态男主人公理解,不用道德衡量
对有记者表示导演塑造的男主角呈现病态性格,帕布罗承认这也许不完全错,但是本人却对主人公怀抱同情,应该对这样的人给予更多理解,而不是将他排斥在外。
有记者再次求证影片中的男主角,将他描述成自私怪诞的男人,影片中的某些场景甚至达到荒诞效果。导演帕布罗表示这更象用道德衡量对影片
得出 的理解和反馈。而导演不想用道德或者社会的标准来接近这些人,而是更深层次的分析。的确,片中男主角让人嘲讽,他懦弱,也许会让人发笑,但这都只属于观众的领会。(言外之意,并不一定代表导演想要表达的意思)
对于影片中出现的太平间,演员卡斯特罗力挺导演,这不是一个丑陋的地方,他赞扬导演知道任何设置镜头,展示独特风景画面,使其融合到剧本当中,支持剧情叙事发展。
此外片中男主人公工作的太平间,智利政变中下台的前总统萨尔瓦多-阿伦德的尸体,第一次直接展示给观众,对此可能带来的争论,影片制片表示目前在智利得到的一直是正面反馈。
反对对影片分类划别
“我最反感将影片类型化,也从来不想在片中做道德说教,来定义好人坏人”,导演坦率的面对记者,影片只是讲述一段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深刻爱情故事。那些经历过这场动乱或者没有经历的人,都可以从自身经历来理解。影片是开放的。
最后,对于片中讲述的故事和人物,导演一再强调它们均有历史原形。无论是片中出现的背景场地或者发生的事件,都是已经存在的,电影只是需要找到理想结构,用一定顺序,把它们重新组合到一起。新浪前方报道组(刘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