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励志电影《三个傻瓜》道出无数大学生心声
电影专家、教育学家共谈中国电影发展和中国教育制度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印度导演
强烈建议: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和即将高考的中学生,以及家长、老师还有教育部门关注此片,或许能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带来启示
印度歌舞励志片《三个傻瓜》去年圣诞节上映时打破了印度的票房纪录。虽然该片未被引进国内,但超高的人气和中国网友的口碑效应,令这部影片的热度一直延续到现在。几乎所有观看过该片的中国网友都用“震撼”一词来形容它。
★火爆网络 网友一手推出的好电影
《三个傻瓜》因未被引进,一直在网络上流传。据记者调查,在一些在线观看电影的网站上,其点击量一直名列前茅。其中,在优酷网上,该片达到了近18万的点击量,该网站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说:“这已是目前国外电影在没有任何宣传造势的情况下,点击率最高的电影了。”
而在中国浏览量最大的资源分享网站VeryCD.com电影网站中,《三个傻瓜》的评分高达9.6分,属今年国外电影中最为火爆的一部。在百度搜索词条中,《三个傻瓜》的搜索词条达到3170万条,而该片的其他两个翻译片名《三个白痴》和《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搜索词条也达到了11万之多。可以说,《三个傻瓜》是网友一手推出来的好电影。
★网友热议 影片道出无数大学生的心声
因片中对填鸭式教育及“一切为了高分、一切为了工作”的抨击,道出无数中国大学生的心声。高达80%%的观众看过都称自己泪流满面。网友“慕容雪”表示,影片最为成功之处就是在哭与笑的过程中,将友情、爱情、亲情及社会现象(包括教育制度、传统观念、社会压力、自杀、求职等)描述得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该片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的专业影评网站及论坛中,也获得了网友高度评价和热捧。英国网友“Jean”在她的博客中写道:“如果《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英国制造的印度片的典范,那么《三个傻瓜》就完全是带着印度标签的青春励志片。如果《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信仰和自由,那么《三个傻瓜》讲的是教育和创造,而后者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家长访谈影片中的场面令人震惊
学生家长孙丽娟是西安某高校的一位教师,她的儿子已大学毕业,留在同一所高校担任教师。看完影片后孙丽娟感触颇深,“看到影片中一名大学生因为压力上吊自杀的场面震惊极了。但是细细想来又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中国与印度一样,人口远远大于工作机会,孩子出生后就必须面临着各种残酷的竞争和淘汰。台词‘他们不是自杀而是被谋杀’这句话说得特别好。在我的身边,家长们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兴趣,并力图将孩子们的兴趣转化为技能,但是也有很多家长表示,兴趣有时候还真的不能成为养活自己的职业。或许我们只能在生活中高喊影片中的那句‘AllIsWell’(一切都会好)的口号来安慰自己和孩子吧。”
★教育学家 兴趣教育是一把双刃剑
《三个傻瓜》抨击的是印度的教育体制问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看完该片后说:“从纵向来看,中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我们从中摘去了第二项,现在的应试教育对智的发展也是一种伤害。因为是靠死记硬背,孩子们失去了想象、创造力。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我们才出现了许多问题少年,比如网瘾、早恋、行为不规范、厌学。”
对于影片中提到的兴趣教育,许建国认为:“兴趣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多、特、长’在孩子以后从事任何行业都会非常有用,但是家长强求的兴趣教育是不妥的,因为这样的艺术特长主要是依赖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部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主观决定这一部分。”
影片中,学生因为学业压力而自杀的场面也给不少网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学生和家长现在面对的压力,许建国建议:“作为家长,主要任务是注意对孩子德行的培养,具体做法用几句话就可以概括——家庭生活就是课堂,父母的言行就是教材,子女成长态势就是成绩单。而青少年面对社会,一定要有分辨能力,不要盲目随大流,要正确地对待压力,要知道挫折就是成熟的信号。充分且适当地积累能力才能赢得未来。”
★电影学家向制度说话是影片成功之处
《三个傻瓜》在国内的一些电影人中也引起了较多的话题,几乎是一夜之间,网上关于这部影片的专业影评铺天盖地。
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北大学影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阿利连夜观看了这部电影。他认为,就电影本身来说,《三个傻瓜》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一定相似性,比如大量运用了歌舞元素,两者都表现出了对现实的观照等。但是《三个傻瓜》完全是印度制造,更能代表印度电影。张阿利表示,这部电影获得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它的选点——敢于向制度说话。
“学生是成为考试机器还是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一个平衡点?这部影片的选点确实能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共鸣。”
对于中国电影的出路,张阿利用“关注现实问题”和“认真拍片的态度”来总结,他说,不能用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相比,“近年中国的电影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所谓‘商业大片’,只追求大制作、高回报,而忽视了对艺术的进一步追求和对电影本身在内容、主题方面的挖掘。这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说是很不利的。我们应该调整心态,踏踏实实地做电影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
本版稿件由实习记者 贺瑾采写
故事梗概
一部印度校园励志片
《三个傻瓜》用现实和回忆展示了三个小伙子的大学生活,以嬉闹行为抵抗印度填鸭式的教育谬况,当中还奉送热闹的宝莱坞歌舞。这是一部印度式的校园青春励志片,捣蛋中又不忘数落印度的阶级现象及自杀问题,风格集《美国处男》式的无聊、《罗密欧与茱丽叶》式的爱情、《红磨坊》式的歌舞为一体,在印度上映两周就打破票房纪录,并得到了世界各地网友的好评。
导 演 专 访
拉库马希拉尼:
这是发泄我想法和激情的电影
《三个傻瓜》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导演为什么会拍摄这样一部电影?经过两周的反复沟通,《三个傻瓜》的导演拉库马希拉尼终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这是一部走“心”的电影
“有人可能会说《三个傻瓜》相比起许多大片拍摄起来难度小多了,我承认。但是它有太多值得一看的元素,其中包括的一些东西起码是前无古人的。”
华商报:为什么想要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是想把它打造成商业片吗?
拉库马希拉尼:《三个傻瓜》不是商业片,我只把它看做是发泄我内心想法和激情的电影。它是走“心”字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喜剧片,《三个傻瓜》只是更有朝气,触及的问题更加敏感些。
华商报:您是怎样“调教”演员,让这部影片大获成功的?
拉库马希拉尼:事实上,我只让我的全体工作人员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由和表达自我的权利。如果你工作前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假想敌,然后拼命紧张,或者过度自满,那么就永远获得不了自身的超越。
华商报:您认为自己拍摄这部电影可以传授的技艺是什么?您从中得到了什么?
拉库马希拉尼:可以传教的东西是,当你拍摄一部电影,会有许多声音、意见围绕在你左右,这时你需要暂时关闭你的脑袋瓜,只想着完成工作就好。我从电影中学到的是,尊重每个人的创作力。
坚持诚实拍电影
“到现在我还不敢相信,这部电影会接连打破票房纪录,获得各国影迷的喜爱。”
华商报:您觉得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演怎么样?
拉库马希拉尼:卡琳娜卡普是一位杰出的女演员。我邀请她加入时她正在拍摄其他电影,但她看完剧本后还是决定加入了。电影中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丧失了全部明星魅力的邻家女孩,这正是我想要的。阿米尔汗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导演和制片人,而且他已经44岁了,让他演一个大学生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我想是他对电影的认真和热情感染了观众,他演得多么出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对于影片的成功,我想创造力是打破票房的重要因素。
华商报:您对未来的电影道路还有什么打算?
拉库马希拉尼:我是一个非常诚实的电影人,可能有些观众会觉得看头不够,或者反映的东西过于激烈,我想我们会一直用这样诚实的态度来对待未来的电影道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