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在国际电影节上最忙碌的人是谁?当之无愧,是该电影节的主席,确定电影节的大方向、选择电影、权衡利弊、维系关系、寻找新友、不忘旧人……更重要的,还得开源节流。当地时间2月10日,第61届柏林电影节开幕之前的6小时,主席迪特-科斯里克就已经密集地展开相关的公关活动。他于2001年5月上任柏林后,屡次打破柏林影展墨守陈规的 视频:柏林影展主席回应质疑 力推新人新技术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印象,被同行描述为“有趣的德国老头”。他第一站亮相于柏林影展官方赞助商展厅,在参观完美轮美奂的珠宝后,接受我们的专访,并独家回应外界对于本届电影节的诸多质疑。
质疑一:大腕少星光黯淡
迪特:新人辈出
柏林电影节遭遇尴尬的传闻由来已久,因其举办时机在彰显独立的鹿特丹之后,而奥斯卡奖紧随其后。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上,它先于戛纳与威尼斯举办,有一些有更大企图心的电影为了期待更大的市场与媒体关注度,可能会选择其他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因此越来越显得 “生不逢时”。
迪特并不理会所谓的尴尬传闻,他只表示:“今年新人辈出,很多新导演,以及很多女导演都带片子参加了我们的电影节。”他指出,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推新,不光是推新人,还在于推崇新技术:“这是柏林影展历史上第一次有四部3D电影参赛和参展,维姆-文德斯也拍了3D电影。我觉得你看了这些3D影片的话,你会看到这些3D影片在艺术影院里的表现,不光是在商业影院里。”
质疑二:柏林不再关心华语元素
迪特:保证明年能更多
华语影片曾经是柏林电影节的那道主菜,远的不说中国擒获的金熊数量和参赛影片的总和,就看近两年,华语影人无限风光:电影节在开幕式上为章子怡庆生,余男担任电影节评委,《团圆》擒获最佳剧本银熊奖,各大单元均不乏华语电影的身影。而今年,柏林电影节在新一个甲子的起始,入围影片寥寥可数,均在主流之外的单元插科打诨。于是,柏林不再需要华语片的言论四起。
迪特听到相关猜测,连连摇头:“我们少了两个影院,这是很大的损失,因此压缩了影片单元,展映影片变少了。这种情况到2013年才能恢复,这是很大的损失。不过,我承认,今年柏林电影节不是变大了,而是更浓缩了,我们的空间变小了。虽然今年中国影片是很少,我保证明年能更多。”
他明显对于能够同时邀得张艺谋和陈凯歌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单元里,他坦承地表示:“我们欢迎那些柏林电影节的老朋友,和那些拿光了我们所有熊的好朋友,重回柏林。”
质疑三:选已上映过的美国片做开幕 挽救人气
迪特:《大地惊雷》是好电影
科恩兄弟是各大电影节的常客,其新作《大地惊雷》于10年圣诞节期间在美国上映,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打破科恩兄弟在北美的票房纪录。但用一部已上映过的电影来给自己开幕,并不是三大电影节的常规举动,尤其是柏林,其后便是奥斯卡,有业内人士表示,“柏林电影节为了挽救人气,让红地毯好看点,宁愿委屈自己”。
迪特完全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的理念里,开幕片并非关注度至上,艺术过关才是硬道理。他如此注解:“《大地惊雷》是好电影,这是部让人发笑的影片,里面男演员很棒,女性角色也很厉害,有时候女人比男人还有力量。”
质疑四:艺术3D片扎堆
迪特:展现有含金量的电影
3D技术并不算新,只因其革新之路亦步亦趋电影发展的新趋势,而使3D技术的运用更加普及,成为号召观众的一件利器。相较以往3D技术用在商业片上的做法,此次柏林影展所选择的3D片均偏文艺,虽然让3D技术尝试了新的类型,但艺术3D片扎堆也不是件好事情。
待迪特说明之后,才知这是他蓄意为之,谈及原因,他表示:“再过几年,3D技术会非常普遍,会有更多人用3D技术来拍片。但,只有非用3D来拍一部电影不可,这样的3D影片才有含金量。”
他进一步解释:“如果要拍一个纪录片关于洞穴的,洞穴的多维结构用3D来表现就很直观。”而他觉得,维姆-文德斯就在做类似的事情,“他在拍一部舞蹈片,而不是一部关于舞蹈的纪录片。舞台就像一个洞穴,有纵深,可以进,可以出,3D就产生了它的意义。”为了传达出“不为3D而3D”的理念,他幽默地表示:“在欧洲,情侣会在电影院里接吻,如果戴着3D眼镜,就会很尴尬。我不希望所有的影片都是3D的,那样就没人接吻了。”
在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之后,迪特主席便起身离开,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约会的场地。进了电梯,他就一屁股坐在了电梯里的椅子上,流露出疲惫,但望向我们的目光,仍充满和善。
与他短暂的相处后,回溯他执掌柏林电影节10年的业绩,正如鹿特丹电影节选片人Gertjan所说:“他让原本官方的柏林电影节变得更开放而灵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天才训练营、广泛地寻找新鲜血液、不放弃电影节的一贯品味但接纳创新。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发自柏林 赵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