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米兰-昆德拉用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诠释尼采的“万劫回归”理论,16年后,贝拉-塔尔回归尼采的痛苦路,用电影《都灵之马》讲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当地时间2月15日,第61届柏林电影节迎来了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他的新片《都灵之马》竞逐金熊。该片讲述改变开创西方现代哲学的德国卓越哲学家尼命运,令其走向疯癫,步入死亡后,那匹马的遭遇。该片发布会上,被其摄影师称做疯子,还逼死过自己制片人的贝拉-塔尔被追问,该片与大家预期的并不一样,尼采并没有出现,贝拉出言反驳:“尼采较之本片,等同于于这匹马,和我们自身”,他视死亡为该片主题,“观众会深切体会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虽然这位匈牙利大师的名气比肩他的爆脾气比翼齐飞,但他却在柏林并未受到优待:《都灵之马》并未在电影节主宫放映,观众人数远不及那些电影品质与思考落其下风的导演作品。
贝拉-塔尔擅用长镜头,隐喻比比皆是,镜头充满力量,调度富有诗意,《都灵之马》也是典型的“贝氏”电影。至少有六成观众留至影片结束,较之他的上一部电影、于戛纳首映的《伦敦来的人》,只有月末一成的观众留到了最后。
谈尼采:较之本片 等同于这匹马
受之前消息的误导,记者都以为这部电影的重点在于详尽描述“尼采在结束十周年的黄金创作期后,于都灵街头遇到一匹遭暴打的马,他抱着马头痛哭后,就走向疯癫的过程”。但没想到,尼采并未出现,贝拉-塔尔却不认为尼采的缺席:“尼采较之本片,等同于这匹马,和我们自身”。他遂点出该片主题是死亡:“只有经历了痛苦,才会拍这部电影,观众会深切体会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谈初衷:唤醒大家 明白生命是种体验
贝拉将此古老故事用近俩小时的黑白影像呈现,他用镜头追随这对极品父女6天,日复一日单调而充满危机的生活。塔尔称:“有人每天早上起床、照镜子,有人家里没有镜子,有人甚至连家都没有,但,还得睁眼,迎接全新的一天。最后,该发生的都会发生。如能用该片唤醒大家:明白生命是一种体验。”
他接着进一步表示,拍摄该片“不是为了寻找答案,也不想预言,只是叙述,告诉大家我们认为的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他毫不掩饰对世界存的消极态度:“死亡瞬间,我们不会再纠结所作所为是否有意义,我们、已老去的灵魂、这个世界都不复存在。”
谈自己:货真价实重复自己 不想用商业评价电影
贝拉-塔尔曾经逼死过自己多年挚友、曾为其担任制片人的赫伯特-巴尚,也曾对记者甩脸发脾气。抵达尼采故土,他和颜悦色得多。
记者追问其是否在重复自我时,他也直认不讳:“我是在重复自己,我的所有电影都在讲同一个事情。”他不认同用市场来评价电影的看法,“大家要看它是否真诚,电影不能跟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言语中,坚信自己的作品能名留影史。
被谈论:贝拉-塔尔是个疯子
自2000年开始与贝拉-塔尔合作的男演员Janos Derzsi 脱口而出:“贝拉是个疯子”,全场哗然,他却接着指出自己的亲身感受并非那么不好,“跟这个疯子导演合作很容易”,因为“他会告诉我,他要什么,但他也需要我再次创作。他拿着摄像机在我周围拍,我就像他的小狗一样,在那,只要在那就好了,任他摆弄。”
与其他合作过多部影片的摄影师Fred Kelemen认同二人电影理念的一致,“我俩的友谊正基于此,我俩无所不能,共同开创新世界。”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发自柏林 赵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