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片商戛纳被指疯狂抬价 明知将禁播也抢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5日17:3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惊声尖叫4》中有许多血腥场面,竟也吸引了不少中国片商  《惊声尖叫4》中有许多血腥场面,竟也吸引了不少中国片商
  张元   张元

  “海外片商还是认人,比如李连杰”

  “古装动作片仍然最受海外市场认可”

  “去年才值40万美元的片子,现在有15家中国公司以100万美元竞价”

  “居然有中国人问我《惊声尖叫4》版权的事,这种从头到尾都在杀人的片子,过不了审吧?”

  本届戛纳电影节已经闭幕,虽然最后的金棕榈奖与中国电影关系全无,但在戛纳的电影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卖家和买家都引起了外界关注。一方面,武侠片仍然作为华语片的主打输出类型而令海外片商慷慨解囊;另一方面,中国买家的财大气粗也让老外咋舌:“他们都疯了!”中国电影在戛纳,不差钱!

  卖片形势大好

  三十多个中国片商在戛纳电影交易市场展台大出风头。每天翻开电影节会场中的《银幕》杂志,总有一部中国电影占据重要位置的整版广告位。《龙门飞甲》、《白蛇传说》、《画壁》、《最爱》、《大武生》、《大闹天宫》等华语片在戛纳强势亮相,《武侠》的巨幅海报更是挂在了戛纳最著名的卡尔顿酒店门口,与《变形金刚3》等好莱坞大片并列———因为来到戛纳的全球顶级片商基本都住在这里。记者了解到,要在影片交易区得到展位,算上租金、器材、人工,一次将耗费上百万元人民币,但这些对于中国片商来说,都不是问题。

  于冬:还是李连杰有号召力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带了四部影片到戛纳:《龙门飞甲》、《白蛇传说》、《窃听风云2》和《大魔术师》。他在抵达戛纳的第二天,就在租金昂贵的海滩上摆起了“龙门宴”,宴请海外片商和中外媒体,为其主打影片《龙门飞甲》造势。离开戛纳前,于冬自信地告诉记者:“四部电影的海外版权,加在一起差不多有3500万到4500万美元的销售额。尤其是欧洲一些买家,他们的预算可能只有100万到200万美元,基本上我们一家公司就把它全用完了。”

  为什么影片这么好卖?于冬把功劳记在了李连杰身上:“海外片商还是认人,比如李连杰,我们发行的两部电影,《龙门飞甲》跟《白蛇传说》都是李连杰主演的。这两部电影都占了三个优势,一是动作片,二是李连杰在片中的形象,三是李连杰以往的海外票房成绩。”

  至于徐克的首部3D武侠电影《龙门飞甲》,于冬说3D也算是个卖点:“有了3D,我们的叫价比较高,甚至高出了各大公司派来戛纳的代表所能决定的预算上限。他们的销售员很难在这里下单,这个价钱得回去请示老板。因为每个地区都有两到三家的买家,所以竞价也比较厉害。”末了,于冬还向记者强调:“我们公司的成绩应该算是这次华语电影公司的销售冠军!”

  覃宏:老外最爱古装动作片

  覃宏已经在中国电影圈奋战了十年,本次唯一入围戛纳影展的华语电影《武侠》就是由他的星美集团投资。除此之外,覃宏还带来了《最爱》和《王的盛宴》到戛纳影市叫卖。提及销售情况,覃宏兴奋地说:“我估计卖得好的话,销售额占了影片投资的一半,或许更多。比如《武侠》,我们卖的是‘保底分账’,价钱非常高,上映的时候我们还会根据当地的票房收入来分账。当年的《英雄》也是‘保底分账’。”

  三部电影中除了《最爱》,另外两部都是古装动作片。“古装动作片一直是海外市场最认可的,根深蒂固,这一点从未变过。”覃宏向记者举了个例子,“陆川正在拍摄中的《王的盛宴》,在开机一个多月时,法国最大的制作发行公司Wild Bunch的高层阿兰先生曾到现场探班,看过预剪的十分钟片段后,他立即向我们预约买断《王的盛宴》亚洲区之外的所有代理发行版权。”

  此外,《武侠》在戛纳影展以高价卖给了韦恩斯坦公司,这个消息让导演陈可辛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对记者说:“这部戏不是骗人的武侠片,而是真的有打,还有甄子丹。而且除了外国观众喜欢的打之外,我拍的是惊悚和破案,这些都是美国类型片的惯用元素……其实我们去年在海外做片花的时候,他们(片商)就都盯住这部电影了。”

  买片一掷千金

  中国买家也大出风头,花起钱来毫不手软。一些去年只能卖40万美元的电影,今年却被中国买家哄抬到了上百万美元,甚至不少很难在内地通过审查的恐怖片,也遭到中国买家的哄抢,以至于有海外片商在微博中抱怨:“我觉得有人疯了!”

  中国买家“疯狂”抬物价

  5月14日,负责《唐山大地震》、《战国》等华语片在北美发行的华狮娱乐总裁蒋燕鸣在其微博写道,戛纳电影市场上的中国买家对外国电影的购买近乎疯狂:“我觉得有的人疯啦!在戛纳,美国一发行商告诉我:‘中国电影市场太好了!你们中国的一家公司把我的近20部影片打包买走了。’一家英国发行商见到我后,把我拉到一边说:‘去年底,你想要的那部片子,40万(美元)你没要,现在100万美元了,目前有15家中国公司在竞价……’”

  日前在戛纳,蒋燕鸣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再次提到这个问题:“如果这个现象持续下去,中国电影市场都在买进口‘批片(与进口分账大片不同,“批片”指由发行公司以一定价格买断影片在中国市场的放映权的国外电影,通常一年在30部左右),很多国内公司就不会注重原创,毕竟买片成本比拍片低很多。原创性没了,国产好电影也就少了。”

  “批片”的“钱途”如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买家以去年的“批片”《敢死队》为例,披露了一些内幕:“《敢死队》去年从老外手里买回来的价钱是50万美元,结果在国内的票房超过两亿人民币,刨开分账、发行,随便算算就净赚6000万人民币。现在《敢死队2》也来戛纳预售了,大家都像抢红了眼一样,从200万美元一路飙到可怕的700万美元,现在稍微降了点,也有500万美元。这么一算,这部片子的内地票房只有过亿才能勉强收回成本。不过,不管是用买断还是分账的方式进入中国,都没有变成合拍片赚钱,所以,最近又听说各方力量在伺机而动,打算把《敢死队2》变成合拍片。不管怎么样,去年那种赚钱的奇迹,今年应该是没戏了。”

  “血腥片”难过审竟也买

  除了影片价格被大幅度哄抬,一些中国片商对电影类型的选择更是饥不择食,很多明显很难在国内通过审查的国外影片,也被纳入内地片商的抢购名单。有片商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某展台看见一部国外电影。唰一下,一个人脑袋没了,到处喷血,而其他镜头经常是女人突然把上衣脱了,一丝不挂。我好奇地问对方:‘中国版权还有吗?’对方居然说没了。谁都知道这片子在中国过不了审,他们想做什么?”

  据一些海外片商透露,不少中国买家见到某部影片在国外很火,就出价购买,也不管该片能不能在国内上映,因此也出现了中国买家付了定金后才发现大事不好,结果玩失踪的情况。因此海外片商和中国买家打交道时都很谨慎。

  好莱坞恐怖片《惊声尖叫4》也有中国买家询问其内地版权的价格,而外国卖家对此一脸狐疑:“居然有中国人问我《惊声尖叫4》版权的事,这种从头到尾都在杀人的片子,在中国过不了审吧?他们为什么还想买?”

  文艺片也向钱看

  与红火的商业片相比,中国的艺术电影在国内影院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因此不少人认为拍艺术片的中国导演都“不食人间烟火”。不过,在本届戛纳影展上,记者见到了张元、邹鹏等艺术片导演,他们大方表示来戛纳也是为了将艺术片卖个好价钱。

  张元:《有种》销售超预期

  记者见到张元时,他正带着新作《有种》里的两位主演坐在影展的中国展台里。问及此次来戛纳的目的,张元脱口而出:“主要是来卖片。”张元的最新力作、被他称为《北京杂种》续集的《有种》将视角投向了当下“80后”北漂一族,以在北京打拼的三个年轻人为主线,记录了他们在都市夹缝里生存和成长的青春故事。

  尽管《有种》目前只有预告片,但该片的海外发行商陈挚恒表示,《有种》在法国已经卖给了两家片商,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各卖出了一家。这个成绩让张元也有些意外:“这个成绩超出了我的预期,收回成本应该没有问题。”记者开玩笑地说张元怎么也开始有了商业气息,张元随即解释道:“商业片的类型在不断变化,为的就是卖个好价钱,我们文艺片导演为什么不能变?不能整天拍不能过审的电影,我们也要吃饭。中国的文艺片一向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不要以为我们不食人间烟火,有了钱我们才能继续创作。”

  邹鹏:大手笔请王家卫班底

  5月18日,内地导演邹鹏的作品《嫦娥》在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上放映,正式放映前影院门口排了几十米的人龙,都是慕名而来的外国观众。

  邹鹏的经历颇为传奇,不像一些地下导演那样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在过去是一个坐拥服装企业的老板。“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广东做服装生意,还有自己的工厂。2005年,我觉得这样下去没意思,我学过美术,喜欢电影,就去读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读了一年我就出来拍电影了。”第一部作品是《东北东北》,邹鹏没有收回成本,自己的积蓄几乎花得一干二净。到了拍摄《嫦娥》时,邹鹏很幸运地从朋友那里得到300万元的无偿赞助,自己又出资100万元,最终请到了《花样年华》的摄影师余力为和王家卫的专属灯光师黄志明加盟,“他们不认钱的,(他们过来)完全是因为大家都爱电影”。

  话虽这样说,但邹鹏仍为能否收回400万元的投资而着急:“这次来戛纳更主要的是卖片。我想有一天自己的电影不仅有观众喜欢,还能挣到钱。”

  泼冷水

  “主席”巴亚:中国电影没有大爆发

  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有多火,这个问题让国外专业人士来回答恐怕更为客观。在戛纳电影节“中国之夜”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见到了本届电影节电影市场主席热罗姆·巴亚。他用一系列数据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美国、法国仍是最大的参展国家,各占15%的片量;其次是英国,占11%;欧洲各国共占32%;亚洲地区占16%。相较过去,来自日本的参展电影数量和人数比例很不显眼。”

  当记者向其描述戛纳的各种电影杂志上蜂拥而出的中国电影卖片海报时,巴亚委婉地说道:“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红火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中国电影在电影市场的影响力还是相对发展得较慢,不管是参展人数还是影片的数量,并没有大爆发的迹象。”

  不过对于中国电影的销售情况,巴亚还是相当赞许:“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专业,中国电影的发展动向会一直受到关注。”羊城晚报特派戛纳记者 王正昱

(责编: 羊小米)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