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汽车总动员2》(以下简称《汽车2》)让位给《变形金刚3》,在北美电影市场仅收获2500万美元。
不少美国媒体认为,《汽车2》票房缩水不仅与《变形金刚3》上映有关,还与该片引发的关于“石油”的热议有关。
《汽车2》中把石油公司塑造成了“坏人”形象,该片上映后,迅速引发美国社会关于“能源”的讨论。
有媒体表示剧情真实反映了石油产业的悲哀,但也有媒体认为这种做法将石油产业妖魔化,对孩子影响过于沉重。
●引发热议
剧情聚焦新能源 被指叫板“油老虎”
在《汽车2》中,麦坤与老友“板牙”卷入了一场由邪恶的汽油供应巨头们策划的“新能源”阴谋战,可没想到,片中这一战竟引发了美国媒体以及观众关于汽车“能源”的热议。
片中,麦坤将参加一场必须使用可再生燃料的世界巡回车赛,一些大型的石油企业却假借比赛赞助商的身份试图操控整场比赛。他们在比赛中动手脚,令使用可再生燃料的汽车选手们爆炸,目的是为了蒙蔽观众,造成新能源不可靠的假象,从而售卖更多的汽油获得巨额利润。
国外很多媒体认为影片中所塑造的汽油公司的“坏人”形象是对石油工业的叫板。
美国《时代》杂志认为,影片的主题引起了美国乃至世界上那些渴望“低碳”生活的观众的共鸣。加拿大绿色和平组织人士麦克·胡德玛在接受加拿大环球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出了石油产业的悲哀。”
但是也有不少媒体表示《汽车2》中的“能源”主题对于孩子而言过于沉重。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认为在影片中加入的“低碳”内涵有对孩子说教的嫌疑。
美国能源行业网站Energy Digital表示:“在一部动画电影里将石油产业妖魔化似乎有些不合适,要知道99.99%去观看影片的家庭都是开着以汽油为动力的车去的,孩子们可能会认为他们的父母都是坏人。”
●海外连线
美国石油协会:不希望观众受影响
今日凌晨,本报记者连线了美 国 石 油 协 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新闻发言人比尔·布什,对于《汽车2》所引发的“汽车低碳”话题,他表现得并不轻松。
法制晚报 (以下简称FW):
近日《汽车2》引发了人们对于“汽车低碳”的热议,石油公司被贴上了“坏人”的标签,对此你们是否感到有压力?
比尔·布什:我想没有,我已经习惯于我所从事的行业被看做是邪恶的,我们可以理解电影总是需要反派角色。
FW:这部影片受到很多人关注,片中的负面塑造多少都会对你们产生影响吧?
比尔·布什: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认为,在一部孩子们看的电影里谈论能源产业并不合适。如果电影的目的是娱乐孩子们,就不应该这么复杂,讨论能源产业太过于现实。
FW:是担心影片会让孩子们改变对石油公司的看法?
比尔·布什:希望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不要被这部电影过多地影响,这个世界不仅需要可再生燃料,同样也需要石油。石油给人类所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巨大的,而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工作的人也非常努力地给人们提供石油产品。
FW:现在提倡 “汽车低碳”,你认为石油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比尔·布什: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总量在不断减少,对此石油企业的压力也很大,所以像BP、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这样的大型石油企业也都加入到研发可再生燃料的行列中,并不是“坏人”角色。
●片方回应
情节设置非刻意观众易感情带入
《汽车2》导演约翰·莱斯特对于观众的热议很无奈。他表示,影片中的情节设定并非刻意为之,“这是一部没有特殊内涵的影片。”约翰·莱斯特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他只是单纯地考虑在一个全是汽车的世界里,坏人会做些什么。
“我先想到坏人所做的事情是‘不能透露的真相’,继而想到燃料的选择,然后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就是如此构成的,一切都是按照‘这是发生在汽车世界’的逻辑去构建的。”约翰·莱斯特说。
同时,他认为,观众会觉得影片像是在传递一种“低碳”概念,可能是因为他们所编排的东西,比如替代燃料、石油公司等观众比较熟悉,所以就将自己的感情也带进了故事。 文/记者张婷婷
小贴士
“低碳”汽车:目前市场上主要流行两类“低碳”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为动力,价格昂贵,充电是问题。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组。
国内市场上可以买到别克、本田、丰田等数个品牌的混合动力车。
(责编: 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