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今年的奥斯卡,是首怀旧的情诗。热门作品一股脑地投身复古潮流:《雨果》披着3D的外衣,毫不掩饰其向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致敬的心意;《艺术家》干脆以黑白默片形式出现,赤裸裸地偷师好莱坞经典。
在奥斯卡的历史上,还没有一部与影史调情的影片能俘获评委们的芳心,获得最佳影片奖。但奥斯卡又历来偏爱表现演艺圈内幕的影片,所以,给电影史写封情书,说不定今年还真能将奥斯卡搞到手。
最佳也需要一点运气
纵观奥斯卡历史,向电影史致敬的影片一直存在,并因出色品质叫好又叫座,但一番角逐后,冲奥结果却不遂人愿。也许,能得奥斯卡厚爱,拿下最佳影片大奖,除了实力有时也是需要一点运气的。
《雨中曲》,这部1952年上映的影片被誉为美国“国宝级”影片、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导演斯坦利·多南以流畅而有趣的手法介绍好莱坞从默片时代转变为有声片时代的片厂趣闻。本片原是参与第25届奥斯卡角逐的大热门,但最终没能拿到最佳影片奖,一直是影迷心头的痛。有粉丝将责任归咎于男主角金凯利,认为如果他没有出演1951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花都舞影》,隔年也不会降低《雨中曲》的得奖率了。
1954年上映的《一个明星的诞生》,是一部探讨好莱坞明星成长历程的电影。影片中人物对白尖锐、机智、成熟,充满激情也充满反讽,可谓是一份对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社会文化精心研究的文献。就在人们普遍看好该片将冲击第2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之际,谁知却未入评委法眼,其原因一直令人质疑。
在冲奥道路上饱含期待却等来失望的还有《好莱坞代价》和《日落大道》,同样是表现演艺圈内幕的经典佳作,但最终后者只收获最佳编剧等3奖,而前者甚至只提名未获奖,只剩一声叹息。但再看看另两部幸运的影片,也是与电影行当有关的,《八部半》和《天堂电影院》,均斩获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今年小金人会青睐谁
再将目光调回今年向小金人发起冲击的两部致敬片《艺术家》和《雨果》,导演都讨巧地选择了怀旧和回顾电影发展史,而且两片都不缺拥蹩,但是最终鹿死谁手,或者两家都无收获,就得等时间来为我们解答了。
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起初提到自己推崇好莱坞默片时代的电影,并且要拍一部“仿默片”,美国人、法国人听后都笑了。但《艺术家》在今年横扫各大电影奖项,甚至已经获得了今年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在内的10项提名,令当初那些认为他在说胡话的人开始重新认识这个家伙,原来他拿手的不止恶搞007式的间谍片。
《艺术家》尽可能地模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的风格和工作方式。这是部黑白片(使用彩色底片拍摄,后期再消去色彩饱和度,因为导演觉得现在的黑白底片锐度太高,颗粒感不够),以1.37的宽高比拍摄,除了配乐几乎全程无声,摄影机调成每秒22格,这样正常放映时会略微显快,接近一般人心目中对默片的印象。影片不忘处处勾起观众对默片经典的记忆。
同样是和影史调情,获得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11项奥斯卡提名的《雨果》与《艺术家》的手段刚好相反:前者是是法国人到好莱坞拍片,向美国电影表达仰慕;后者则是美国人在巴黎制作,要献给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作为厚礼。
原著《造梦的雨果》是部翻书动画,即通过有多张连续动作图片的小册子,让观看者因视觉暂留而感觉图像动了起来。《雨果》回顾的电影历史比《艺术家》更早,来到了长片出现之前的梅里爱时代。乔治·梅里爱是电影史上被称为“电影魔术家”的第一人。在电影还是魔幻艺术的年代,魔术家和机械师出身的他建立了最早的电影工作室,拍摄了大量科幻题材的电影,并创造了许多开创先河的电影技术,比如着色、轨道和许多今天看来幼稚、但在当时却是独一无二的道具和布景。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电影剧照,如凡尔纳的《月球旅行记》,都是他的作品。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选择用目前最先进的3D技术,以数字摄影机Arri Alexa拍摄,呈现百年前的“电影魔术师”传奇,用时代落差宣告电影的永恒魅力。
早在《雨果》拍摄之时,就引得媒体的大量关注,话题无疑是那些所谓的“第一部”:“斯科塞斯的第一部3D”、“第一部脱离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18年来的第一部PG级(家长引导观看)电影”。而老马真正的意图则是向那些从古至今得志的、不得志的、风头正健和被人们逐渐淡忘的电影人致敬。
(责编: 琉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