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凌晨,第62届柏林电影节圆满落幕。与去年柏林金熊奖得主伊朗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一样,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同样将金熊奖授予了一部富有心灵震撼力的电影——意大利影片《凯撒必须死》。而中国导演王全安执导的《白鹿原》则获得了艺术贡献奖最佳摄影。捧得大奖的《凯撒必须死》是由著名意大利导演组合塔维亚尼兄弟执导,影片以黑白纪录片为镜头语言,讲述莎士比亚剧《裘力斯·凯撒》在监狱里的演出过程和囚犯表演时的心路历程,映射现实社会的人性和命运。
两位都已经80多岁的老导演花费了半年多时间在监狱里跟踪拍摄舞台剧《裘力斯·凯撒》的排练,通过戏中戏引发的间离使整部电影充满了戏剧张力和艺术思考。塔维亚尼兄弟在获奖后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希望通过这次柏林获奖引起国际媒体关注,让全世界关注监狱里的特殊群体,关注人性和生命本身。
记者:你们把莎士比亚戏剧作为本片的创作源泉,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塔维亚尼兄弟: 我们俩经常开玩笑说莎士比亚对于我们而言相当于我们的父亲或者兄弟。在我们童年时,莎翁的作品犹如神话。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来一睹他的伟大,并且把他在戏剧创作中的艺术手法运用到长大之后的电影拍摄工作中。我们对他的作品有天生的亲近感,就如对他本人有着情同手足的亲切感。然而,没有一个人能读尽莎士比亚,他的作品值得人们反复品读、回味和思考。现在我们俩年纪也一大把了,所以想尝试着用电影来重新诠释莎士比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解读他的作品。我们觉得把这部戏的背景设在监狱里是个很好的主意。
记者:在莎翁这么多名剧中,你们为何选择《裘力斯·凯撒》这部戏作为电影的拍摄题材?
塔维亚尼兄弟: 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们,有一部在监狱里排练的戏让他感动到流泪。于是我们就在警卫的高度保护下,观摩了重刑犯们表演《但丁的地狱》。这些囚犯们对角色很投入。人们对于囚犯们的印象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而其实当我们走进监狱和他们一起工作时,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并且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几乎和他们成为了朋友,然而警卫总是提醒我们说:“请注意安全,毕竟他们是重刑犯。”尽管他们如今的遭遇是因果报应,但我们还是很同情他们,想做些什么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在狱中的真实生活状况,于是就有了拍摄这样一部影片的想法。我们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裘力斯·凯撒》是不二之选,因为凯撒在剧中最后是被刺死的,而这些死囚也难逃最终被处死的命运。另外这部关于政治谋杀的戏剧探讨的是权力、背叛等人性主题,这样对人类心灵的探索是这些重刑犯们需要思考的。他们对布鲁图暗杀凯撒的故事略知一二,排戏时很投入,也许是能从剧中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都表演得很出色。有个犯人说,当我在表演时,我才能原谅自己。这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拍这部影片是想通过镜头来向大众展示重刑犯们在生命最后时刻所面临的折磨、挫败感和悔恨。
记者:你们是如何挑选演员的?
塔维亚尼兄弟:我们的演员都是从真实的重刑犯中挑选出来的,戏演完后他们又将重回大牢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导演法比奥·卡瓦利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建议,因为他是专门致力于监狱中的戏剧创作,他给了我们接触囚犯演员的机会,我们从中挑选了合适人选。他们都很有表演欲望,台词都说得很富有感情。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演员大叫道:“我要杀了凯撒”,这种极具震撼力的痛苦咆哮是普通演员表达不出的,我们从他的叫声中体会到他有怎样的过去。
记者:为何把这部纪录片拍成黑白片?
塔维亚尼兄弟:如今,有太多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再现影像和色彩,我们想做得与众不同些——表达出这些重刑犯们灵魂深处的颜色。这就是我们选择黑白色调的原因,充满着压抑却带有神秘感,就如我们第一次走进监狱的刹那所感受到的关于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宿命感。
[关于导演]
这个意大利导演组合的两位成员是亲兄弟,哥哥维托里奥生于1929年,弟弟保罗生于1931年。1962年两人首次与瓦伦蒂诺·奥尔西尼合作导演了《一个将被烧死的人》,该片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1977年,导演的《一家之主的父亲》在戛纳电影节获大奖,同时获国际影评联合会奖。1981年导演的《圣洛伦索之夜》又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
(责编: 山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