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泰坦尼克号》:省公司和市公司疯抢拷贝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0日10:36  南方都市报微博

  赵军极具职业敏感性地把这则报道传真到了北京的中影总部,“当时的条件,最快的就是传真了”。韩小凌和中影的同事们收到这个传真后,反应和赵军是一样的,“最高领导人给予了肯定,这是个可以借力的地方。”这份传真迅速转发到了各省电影公司及下属单位。

  江泽民广东团讲话之后两周,中影公司在各片区举行了第一季度的看片会。韩小凌负责的华东部在温州开会,正好那天赶上第7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酒店又可以看到直播的频道,她就建议说:干脆别开会了,我们看颁奖礼吧。直播的颁奖礼没有字幕,但卡梅隆在镜头前大吼:“我是世界之王!”的场面,大家都看得明白。当天,《泰坦尼克号》在奥斯卡拿下11项大奖,各省公司也赶紧重新印制了一批全新的海报,海报上最显眼的就是“11项奥斯卡大奖”。

  Part3

  航程之中

  收自行车保管费的都赚发了!

  每天两次结款,我们装钱就用纸板箱,我一个人抱着那个沉甸甸的纸箱子,走到对面那栋楼的财务室交给会计。

  4月份,《泰坦尼克号》正式上映,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盛况了。但那些也只是一个侧面,下面还有一些故事来证明,当时的那部电影,有多么受欢迎。

  1990年代还没有现在可以轻松复制和携带的数字拷贝,都是胶片拷贝。而中影只引进了一套原版素材,最多可以复制300个拷贝供给全国。但300个拷贝面对热情汹涌的全国观众,实在是不够用,每家影院也都想独占这个赚钱的法宝。再申请素材已经来不及了,折中的解决办法就是———跑片———几家影城共享一个拷贝。

  已经生活在数码时代的年轻观众可能很难想象这个画面。但在14年前,每家影院都固定有两名跑片员。观众去影院的途中,偶尔也能看到跑片的小伙儿,骑着自行车或者摩托,带着拷贝从一个影院奔到另一个影院。电影播放20分钟所需的胶片就是一盘,一部电影通常五到六盘,《泰坦尼克号》就更多一点。共用拷贝的影院,A家的第一盘放完了就马上运到B家,然后再把B家已经放完送回A家。每个环节都必须紧密配合,毫厘不差,否则就会有断片的危险,而且耽误下一家的放映。

  当时广州有十家影城,但仅分配到一个英文拷贝。英文拷贝又最受欢迎,票房三甲的广州电影院、永汉电影院和市一宫共用这一个拷贝,为了不出差错,经理们整日地蹲守在电话机旁,每隔半小时就得拿起电话问:“送到了吗?”“已经送过去了”、“送来了吗?”那就好。“

  胡娣南记得很清楚,当时他每天早上7点10分上班,下班基本都要到凌晨1点:“每天两次结款,我们装钱就用纸板箱,我一个人抱着那个沉甸甸的纸箱子,走到对面那栋楼的财务室交给会计。心里面高兴。”

  连带影院门口的自行车保管员,那时也是干劲十足。保管一辆自行车五毛到一块钱,就算每天只放四场,每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骑自行车,他的日收入都有600块,相当于广州市当时人均半个月的收入。他赚了钱高兴,不仅保管车,还顺带兼任电影介绍员,把剧情背得滚瓜烂熟的。当时负责全广州这部电影宣传的邱晴这样对记者说道:《铁达尼号》带旺很多行业,卖零食、卖汽水、很多走鬼卖碟卖纸巾的,全都赚发了,那才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和谐共建啊!“

  为了抢拷贝,省公司和市公司的人打了起来

  打盗版,观众不答应。整个场面完全失控。最后竟然由当地的武警出面,鸣枪示警才把人群疏散。

  300个拷贝满足了北上广几个大城市的第一轮放映,但是当按照中影的计划要开始后面几轮放映的时候,问题出来了———北上广的观众还没看够,二三线城市的观众等着看,拷贝不够!

  于是,盗版拷贝出现了。

  盗版拷贝和盗版的DVD和VCD还不一样,据说,当年的盗版拷贝是内地一家正规胶片洗印厂做的,而且是“比较老实地”逐格翻拍,做了八十几个,很多投放到了二三线城市的影院。所以业内一直有一种说法,《泰坦尼克号》当年的票房肯定是过了4亿的,因为正版拷贝才300个,盗版拷贝有80多个,盗版拷贝的票房是没办法统计的。

  中影发现有盗版拷贝的时候,马上派人下去查,但是———观众不答应!韩小凌记得,有一次,她收到消息,带着工作人员去一家影院查没盗版拷贝:上百的观众迅速把几位工作人员团团包围,有过来商量的、有过来声讨的、有过来叫骂的,整个场面完全失控。最后竟然由当地的武警出面,鸣枪示警才把人群疏散。

  而盗版之外,各级电影公司之间,为了抢夺资源,也闹得人仰马翻,戏剧性也堪比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据相关人士回忆,在二轮放映开始之前,由于某市电影公司对省公司早就心存不满,又掌握了对方的诸多“罪证”,一直想伺机把《泰坦尼克号》的拷贝抢到自己手里,在查清中影拷贝送到当地火车站的时间之后,市公司的一对人马悄悄地埋伏在了出站口。他们原本打算在那里下手,只因车站有武警护送,无法得逞,才不得不一路尾随,直跟到了省电影公司的大院里。

  眼看着运拷贝的车开进了大院,马上就要卸载,再不下手就来不及了,市公司的人一咬牙一跺脚,扑上去就明抢。省公司的人也不是软脚虾,转头朝大楼喊了一嗓子,一帮人从各个办公室里杀将出来,完全就是誓死捍卫拷贝的阵仗。

  两方的矛盾直到后来该省文化厅出面调停才得以平息,影片也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在这个省各级影院上映了。

  由于票房表现爆棚《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内地的航期超过三个月,有些地方甚至放到了七月份。下片的时候,北上广等大城市还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告别放映活动。而据有关人员透露,“后来是上面下了文、还是有口头通知怎么样才下的片。但如果按照它的自然规律,应该还会更久。”

  Part4

  航程结束

  贴片广告、多厅影院

  从分账模式到宣传发行,《泰坦尼克号》作为一部国际大片,对内地电影市场的推动无疑是全面的。

  结束也是开始。这部超级大片留在观众心里的,也许是一个有性启蒙意义的女人裸体,也许是“你跳,我也跳”式的生死爱恋,也许是一次大开眼界的视听体验。但留给这个行业的,却远不止3 .6亿这个数字那么简单。

  在韩小凌看来,从分账模式到宣传发行,《泰坦尼克号》作为一部国际大片,对内地电影市场的推动无疑是全面的。而赵军则认为,《泰坦尼克号》让贴片广告这一广告形式,正式进入中国的电影史。

  当时广州是全国最早尝试贴片广告的城市,在《泰坦尼克号》之前,广东省电影公司已经尝试过在一些电影之前,加上贴片广告,等到了《泰坦尼克号》,赵军提出:不如我们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吧?

  1998年三月底,广东省电影公司在内部放映厅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贴片广告招标:他们招到了超过20条贴片广告,距离正片最近的“倒一”位,甚至吸引了十几家公司竞争投标,最后被一家B B机公司以30万的高价胜出。

  “那是个贴片广告的混沌时期,行业内没有任何的规矩。我们招标完了之后,中影公司才拿了一条贴片过来,说要贴在‘倒一’那里,但那时候我们已经招标给别人了。那部片我们的广告收入超过100万,在当年真的很多了。”也是因为《泰坦尼克号》的广告业务,中影专门成立了蒙太奇广告公司。

  除了贴片广告,伴随《泰坦尼克号》而来的,还有多厅影院。《泰坦尼克号》以及之后的《拯救大兵瑞恩》,让很多电影公司、影院经理意识到,光靠一个单厅的电影院是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的。于是1999年,广州天娱广场的多厅电影城落成。第二年,中华广场电影城开业。

  全国的很多影城从那之后开始进行多厅影院的改造,中国电影市场也陆续进入影院建设的热潮当中。

  记者手记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当年《泰坦尼克号》创下如此奇迹,工作人员连续三月加班加点,他们的回报是什么?他们能否从中分红?虽然本次报道的采访涉及了从发行、宣传到影院终端的不同人士,他们的回答却是一致的:钱吗?没有。升职?也没有。物质上的回报都没有。

  如果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人人都可能从草根变英雄(更有可能成枭雄),按照赵军的说法,当年就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胡娣南18岁入行,从放映队做起、骑着三轮车到各地放电影,在这一行已经干了41载,明年正式退休。像很多他那个年纪的人一样,胡娣南觉得一辈子做一份工没什么难的,“只要你喜欢也就没那么累了。”

  这一点尤其让韩小凌有共鸣。她在对话中反复提到“热血”这个词,“我们当时会那么热血,是因为我们曾经经历过非常低谷的时候。”韩小凌1993年进中影公司实习,正赶上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低谷,中影公司工资都发不出。春节每人只发了一盘鸡蛋,实习老师说这个我也不好分给你,翻箱倒柜找了半天,翻了本挂历让她带回家去。

  但不管是低谷还是高峰,韩小凌觉得,那时的人投入的是一个事业,而不是一个工作而已,尤其是对比现在的一些从业人员,韩小凌觉得“没有投入,就没有满足感,你也做不好这份工作”:“当时的很多人都把电影当一辈子的事业,总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反正换下一份工作’。出于热爱从事一份工作和把它仅仅当一个饭碗是不一样的。《泰坦尼克号》当然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感,但这个不是以一个票房数字来衡量的,而是你观察到了一个市场走向,通过努力,然后获得了市场的肯定,这是最让人满足的。”

  上个周末,3D版的《泰坦尼克号》在北京内部试映,韩小凌特意没去。她在微博上说:“这次要自己买票,彻底当一次观众,以纪念俺那奔忙而热血的青春岁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责编: samm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