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著名影评人朱迪斯-克莱斯特辞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4日16:58  东方早报
朱迪斯-克莱斯特  1922.5.22-2012.8.7  生于美国纽约 朱迪斯-克莱斯特 1922.5.22-2012.8.7 生于美国纽约

  朱迪斯·克莱斯特(Judith Crist)是美国近三十年来最为人熟知的影评人,她经常以一种挑衅的评论者姿态出现在王牌电视节目《今日》中,为成千上万个家庭所乐见。8月7日,她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90岁。她去世的消息得到了儿子史蒂文的确认。

  克莱斯特是在好莱坞大制片厂时代的传统被打破、电影再次在大众文化中受到追捧的时期步入人们视野之中的。她当年曾大力赞扬的新导演和新演员,如今都已经是影史经典和好莱坞的领头羊,其中包括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伍迪·艾伦,以及演员罗伯特·德尼罗和费·唐纳薇。

  她的评论见诸各大报刊。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她是第一个被美国主流媒体聘请的全职女性评论者;在《纽约》杂志,她是电影评论的创始人;而《电视指南》则更是很好地将她的影评和广大读者相互连接——她的影评在《电视指南》上刊登超过22个年头,这也是《电视指南》的黄金期,当时这本杂志的读者超过2000万。

  克莱斯特也是《今日》节目的第一位常任影评人,这是NBC电视台从1963年到1973年播出的一档早间节目。同时,她也为《星期六评论》、《美食和女士之家杂志》撰写文章。在1960年代的一项哈里斯民意调查显示,克莱斯特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影评人。当《电视指南》在1983年的时候试图解雇她,尝试用机械化的电影剧情介绍来替代她的专栏时,杂志的高层管理人员告诉克莱斯特,他们可能在6个月后还会恳求她回来。然而,仅仅在3周后,杂志就招架不住雪片般的读者来信,要求她回来继续写影评。克莱斯特得到了升职加薪,并一直待到了1988年。

  对于不喜欢的作品,克莱斯特往往语出惊人、极为尖刻。1965年3月,她在《今日》节目上一连抨击了3部大片:《万世流芳》(“廉价商店里出售的宗教画像”)、《吉姆爷》(“一堆只值5美分的哲学”)以及《音乐之声》(“过于甜腻”)。

  她曾这样评价女星安妮·班克劳夫特在《吃南瓜的人》中饰演纠结万分的妻子的表现,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克莱斯特写道:“她就像某种牛一样的生物,在骨盆以上没有丝毫的欲望和智力。”要知道,班克劳夫特在此片中的表演被普遍认为是她从影生涯的最佳演出。在评价1965年票房爆棚的大片、同时也是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影片《音乐之声》时,克莱斯特是这样写的:“这部影片完全是拍给那些5到7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母亲看的,这些妈妈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任何抽象思维的能力,只能看看《欢乐满人间》这样的儿童片。”

  在1963年被报社任命为影评人后,她的一系列评论立刻引发争议。在被雇佣6周之后,她严厉批评影片《斯宾塞的山》的影评,一度使得影片的出品方华纳公司和影片放映的无线电城音乐厅撤下了在报纸上的广告。但《纽约先驱论坛报》给予克莱斯特支持。不久,这些广告又重新回来了。

  一个月后,克莱斯特对于《埃及艳后》的唱衰再次让她在电影界“臭名昭著”,她说这部影片就像一只“标志性的老鼠”。片商威胁要封杀她,阻止她看片,但随后就被大家忘却了。在1999年,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告诉《芝加哥论坛报》,电影界对她的报复“让全国各地的每一份报纸都在说,‘嘿,我们应该去找一个真正的影评人’”。

  克莱斯特引发争议,但她从不试图辩解。虽然她和《纽约客》的宝莲·卡尔对影片的意见不同,但她总是避免像卡尔和《村之声》的安德鲁·萨里斯那样进行智力笔战。她说,自己的工作只是为了加强一个去影院看电影的观众口中可能发出的叫好声和嘘声。1968年,作家、编辑理查德·林格曼曾经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克莱斯特的影评更像是一份消费者报告,而不是派别分明的评论。

  克莱斯特对于各种各样的电影类型都感兴趣。在1985年接受采访时,她坚持认为一个真正的影迷应该将詹姆斯·邦德和“伟大的电影作者伯格曼”一样严肃看待。当然,她仍然把最多的赞扬给予了像特吕弗、伯格曼、费里尼、黑泽明、萨蒂亚吉特·雷伊和大卫·里恩。她最喜欢的美国导演则包括斯坦利·库布里克、约翰·卡萨维茨和罗伯特·奥特曼。

  但即便是对这些她心爱的导演,克莱斯特也同样尖锐。她这样评价库布里克1964年讽刺冷战的代表作《奇爱博士》,她称库布里克是一个“天才男孩”。但是在四年后看了《2001:太空漫游》之后,她的评论则是这部影片本可以短小精悍——只要再剪掉一半。克莱斯特评论的毫不留情让名导比利·怀尔德也心有余悸,以至于他说出这样的话来:“邀请她来对你的一部影片做出评论,就像邀请波斯顿·斯坦格勒(一位连环女性杀手)来帮你按摩脖颈。”

  朱迪斯·克莱恩(原名)于1922年5月22日出生于曼哈顿,在她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就举家迁往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她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的头12个春秋,后才又搬回纽约。她的父亲所罗门·克莱恩对于做珠宝和皮草生意很感兴趣,但在大萧条中失去了一切。他成为了一个四处旅行的推销员,根据克莱斯特2008年在《时代》周刊上所写的文章,她的父亲还懂得发明创造。她的母亲是一位图书管理员和翻译。

  5岁时,克莱斯特第一次看电影,那是奥斯卡获奖影片、黑白默片《七重天》。但直到克莱斯特看了卓别林的《淘金记》之后,她才成为一名“电影痴迷者”。她开始偷偷溜出门去看电影,还骗母亲说是在游泳或在图书馆学习。

  克莱斯特第一次观看媒体片的经历,是在1945年于纽约举行的一场参议院对于色情影片的听证会上,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观众。当时,她的男同事坚持在放映争议影片《打破金发女郎》时让她离开放映现场,于是,当女郎解开衣衫的镜头刚刚开始时,克莱斯特不得不被迫离开。然而,克莱斯特的女性身份也赋予了她相当的优势。在一次为玛丽莲·梦露新片准备的新闻发布会上,梦露的肩带被弄破了,克莱斯特递给梦露一个安全别针,从而得到了性感女神的一个额外专访的机会。

  克莱斯特曾说,一个影评人必须是一个自大狂。但她也说,对这份工作来说更重要的是热情,或许甚至是爱情,这是对于电影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以及未来可以变成什么样的爱。

  克莱斯特也用《史努比》动画中的角色来诠释自己对于电影的爱,她说:“在那些围绕着查理·布朗的可爱人物中,喧闹的露西在我的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她总是容易愤怒和聒噪、挑剔和抱怨。这是因为露西在乎。正是这种在乎才是最要紧的。”

(责编: 水门汀)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刘翔抵沪副市长接机 孙海平:全运仍难定
  • 娱乐《英雄无悔》主演李婷去世 终年43岁(图)
  • 财经江门住建局否认挨批 称官方结论未出炉
  • 科技京东大家电3年零毛利 派员进驻线下店面
  • 博客雷锋照片摄影师回应真实性质疑
  • 读书毛泽东如何评价斯大林对自己人残暴屠杀
  • 教育低龄留学生逃离应试教育入别样轨道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车内毒气真相揭秘 识别一次性用品优劣
  • 女性时尚杂志抢电商饭碗 汤唯长裙扮女神
  • 尚品七夕浪漫餐厅推荐 鹊桥夜选酒攻略
  • 星座周运12星座本周忠告 梦境测致命伤
  • 收藏艺术家一天结婚7次 中药材收藏价值存疑
  •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