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本月初,新浪娱乐受迪士尼动画的邀请来到他们位于加州伯班克的工作室,观摩今年下半年迪士尼动画即将推出的新作《无敌破坏王》(Wreck-it-Ralph)的最新进展,除了有幸看到超过半小时的片花外,我们还和影片的导演、动画师、特效师等幕后主创进行了访谈。在(鲜有成功的)游戏改编电影的热潮尚未退去的好莱坞,之前 视频:《无敌破坏王》预告 媒体来源:新浪播客 并未做过多高调宣传《无敌破坏王》实实在在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
参观工作室:环境酝酿好的创意
和皮克斯在旧金山湾区的工作室相比,迪士尼的工作室没有那么庞大,但边边角角也都流露着老鼠公司特有的人文气息。和皮克斯一样,处于《无敌破坏王》宣传期的工作室里处处都摆满了影片相关的东西,走廊里挂满设定稿、原画和故事板的原稿,中间的休息大厅放着巨大的影片主角拉尔夫的人像,大厅中间摆着几台可以玩的根据电影中的8位游戏制作的街机游戏机,在员工的咖啡厅门口,整个门廊也都被装饰成街机厅的入口样子。按照导游的说法,只要能激励员工的创意,迪士尼在这方面的投入是毫不吝啬的。
关于影片:非传统游戏电影
和《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寂静岭》等将游戏改编为电影的作品不同,《无敌破坏王》处处和游戏相关也处处在向游戏相关,但却完完全全是一个原创的故事。在8位街机时代,一个被称为“快手阿修”(Fix-it-Felix)的游戏成为游戏厅的宠儿,游戏的过程和大金刚、吃豆人等游戏一样充满8位机的特性,操作简单容易上手但却又不乏挑战,游戏的反角破坏王会在一栋大厦的顶上不停搞破坏并向下扔砖块,而玩家操作的阿修就会一边躲避砖块一边修理被破坏王破坏的大厦,等大厦全修好,玩家就获胜并得到金牌,破坏王就会被大厦的居民扔下楼。也就是在此时,游戏开始变成电影,结束每天“工作”的破坏王会失落地走到一边的土堆(算是他的家)躺下,羡慕地看着风光的阿修在大厦里面和居民们一起庆祝。时光飞逝,在街机游戏也早已迈入高清时代的今天,破坏王和阿修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扮演英雄和恶棍的角色,但愈加失落的破坏王始终期待着能获得自己的金牌并当上英雄,由于他无法在自己的游戏里做到这一点,走投无路的破坏王不得不通过链接各个游戏世界的“中央车站”前往别的游戏世界去寻找自己的金牌,包括一个“英雄使命”(Hero's Duty,类似《使命召唤》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和一个由糖果糕点组成的世界中赛车游戏,在那里破坏王遇到了一个BUG程序行成的角色维内洛普(Vanellope),同样希望证明自己的维内洛普和破坏王一起,向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发起了挑战。
自从迪士尼于2006年收购了皮克斯之后,曾经在迪士尼任职过的皮克斯创意总监约翰-拉赛特顺理成章地同时也兼任了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创意总监。在皮克斯耀眼的光环下,作为迪士尼根据地的动画工作室在一段时间内却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很多优秀的3D动画往往还会被人们误以为是皮克斯的作品。但2010年的《魔法奇缘》(Tangled)将迪士尼动画重新带回观众的视野,而从这次探访观看到的片花来看,这一部《无敌破坏王》无论是在规模和投入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迪士尼的3D动画。光是人物模型数量上本作就超过了所有的前辈,一般的动画电影中,人物模型的数量平均在50个左右,而《无敌破坏王》则达到了188个。而作为一个和游戏息息相关的电影,还有什么比请来大牌的真实游戏角色来客串更加大的惊喜呢?
另类大牌的非一般客串 细节决定一切
在这个世界里,观众会看到“街头霸王”中的桑吉尔夫(ZANGIEF)、拜森(拜森)等人和破坏王一起坐在“吃豆人”中小鬼面符的老巢中,一帮游戏中的恶人一起敞开心扉开座谈会。在连接各个游戏世界的中央车站中,你会看到“街霸”中的春丽和破坏王擦身而过,索尼克则在大银幕上为游戏角色导向并讲解这个世界的一些生存法则,一群“光环”中的士兵站在一个角落聊天。还有更多无数的惊喜等待更资深的游戏迷去发现,不过如果你不是游戏迷也完全不影响观影的乐趣,因为片中的所有主要角色和主线剧情都是原创的,是个地地道道的原创动画电影。
作为一个“关于游戏”的电影,选择什么样的游戏作为影片的舞台无疑是在前期创作中最关键的一环,影片的主要场景一共有4个:破坏王和阿修所在的8位游戏世界,连接各个游戏世界的中央车站,代表现代主流家用机游戏的“英雄使命”世界,以及充满童趣的糖果卡丁车世界。
对于动画电影来说,如今的大工作室在技术水平上其实都相差无几,制胜的就是细节和故事。作为起家的行业,迪士尼对细节和一些传统的东西有着执着的要求,比如在4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角色、色彩和世界观的设定都非常符合相对应的游戏特性。在8位游戏世界中,所有的角色和物品都呈现8位游戏特有的“像素方块”特性,除了破坏王和阿修两个主要角色外,其他的角色从设定到动作都有着会让曾经玩过老8位机游戏的人(也就是差不多所有人)会心一笑的感觉。而到了“英雄使命”的世界里,紧张阴暗的氛围、大举入侵的变异生物和战火纷飞的场景会让现代玩家们找到认同感,同时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破坏王则会起到恰到好处的搅局作用,在最后的主要场景糖果世界里,欢乐可爱的设定和丰富的色彩又会让观众回到迪士尼的传统动画风格上,而制作团队光是为了糖果世界的设定,艺术家们就跑到西班牙去寻找建筑风格的灵感,而且团队还买来各种糖果糕点,在工作室搭建了一个真的是秀色可餐的糖果世界。
《辛普森》名导幕后掌舵 挑游戏挑角色并非易事
影片的导演瑞奇-摩尔(Rich Moore)在美国的动画界也是属于响当当的名字,他先后为美国第一动画《辛普森一家》和其衍生剧《飞出个未来》担任过常驻导演。在好友约翰-拉赛特的“召唤”下,瑞奇-摩尔考虑了“3秒钟”变加入了这个项目。
“我们首先要挑的是最主流的一些,最让人们熟悉的一些游戏类型,我们也会四处打听看人们第一反应想到的都是什么样的游戏,很多人喜欢“光环”这样的射击游戏,也有很多人喜欢马里奥卡丁车,所以我们挑的都是最主流,最容易让人们认知的一些游戏类型。”瑞奇-摩尔在采访中说,“之前我们也想过一些别的游戏,比如比较流行的《模拟人生》那样的游戏,然后混合上《侠盗猎车》(那将会成为迪士尼的首部R级动画片)……但这些都不是街机游戏,而且也很难融合进破坏王的个人遭遇中,总之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实在太多了,不得不只挑最大的,还有一些就只好放续集里(笑)。”
影片中除了迪士尼-皮克斯一贯擅长讲述的积极励志感人的主线剧情外,最华丽的点缀无疑就是那些“大牌客串”,要想搞定他们虽然没有向真人电影请真人大牌那么难但也并非易事,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影片的幕后团队也得找任天堂、世嘉等公司一家家地上门拜访,请一些游戏英雄出山。
“大多数的游戏公司都很慷慨,事实上对他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电影中出现的很多角色都是从一些经典老游戏中出现的,这就好像请退隐很久的老前辈再出山发挥点余热,对这些游戏公司来说也是有益无害。”瑞奇-摩尔说,“但可以理解的是,这些角色对他们来讲也都是掌上明珠或者镇店之宝,我需要尊重这些公司对这些角色的设定,他们也不放心完全交给我们,比如任天堂会告诉我,马里奥中的反派大乌龟应该要比街头霸王中的桑吉尔夫大好多,之后世嘉的人又说索尼克中的反派罗伯尼克博士的块头也不够大……如果都按照他们说的来调整,最后破坏王就在这些人面前就会看起来像个小不点……而且对一些公司来说,吃豆人、马里奥这样的角色对他们的意义就好像米老鼠对迪士尼的意义一样,做个客串可以,但我肯定不会为别的公司的米老鼠去拍一部电影。”
迪士尼动画和皮克斯动画:兄弟之间的良性竞争
虽然皮克斯和迪士尼动画如今同属米老鼠的大旗下而且顶上都是约翰-拉赛特一个创意总监,可以想象的是明里暗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竞争关系,瑞奇-摩尔说:“也许谈不上较劲,但我觉得这种氛围是肯定有的,当优秀的作品出来后,一边的人就肯定会很自豪地表露出‘看我做的多给力!’这样的情绪,特别是当《魔发奇缘》出来后,里面的动画水平尤其不可思议,不少人评价它为有史以来做得最漂亮的以人类角色为主角的动画,很显然当他们(皮克斯)看过那个后,在制作《勇敢雄心》的时候自然也会更加努力,会让观众见识一下他们做的人类角色为主的动画。我觉得这是一种互相激励的作用。我在给《辛普森一家》担任导演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体会,当时第一季我们一共有3个导演,每次有一个导演在其中一集有了出色的发挥的时候,我就会想要试图在下一集中做出超越,所以这是一种很健康的竞争,你发挥出色,你的同事看到了就会受到激励,然后他们也会想要做得更好。”
迪士尼动画中的华人动画师
迪士尼动画的团队中也少不了中国人的影子,光是在《无敌破坏王》的项目上,参与的就有4位华人。在当天见到的三位背景也都很有意思:负责背景特效的陈明珏是位出生在北京的姑娘,但6岁就随父母来了美国,如今已经是美国公民。她在大概一年半前加入迪士尼动画,《无敌破坏王》是她的第一个长片项目,从去年11月开始接手的她到目前仍在继续忙碌着,由于她的工作绘制处理影片的各个背景,所以流程很长,别的部门的工作可能会比她晚开始却更早结束。负责角色设定的牛德浩来自台湾,但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美国,他的工作就是让动画师们建好的角色模型能够动起来,在比较更为方便的动作捕捉技术时,牛德浩表示迪士尼和皮克斯的人都对这种“偷懒”的技术很不屑,一直都在坚持用手绘技术来完成各个细节的工作。负责环境特效的张啸同样来自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到美国读研,之后就开始在各个动画公司实习并最终加入了迪士尼。张啸当年的校友如今有很多在国内也从事同样的工作,在谈到两国动画制作水平的差距时,张啸提到直接的就是一个投入,国内一个动画电影可能整个项目也就50来个人,而在迪士尼仅仅是生产线上一个环节投入的人手就多达上百个。
《无敌破坏王》北美的上映时间为11月2日。
(Lee)
|
|